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标准化战略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dingyunxing 发表于 2010-9-9 1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出中国的标准化战略之路,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政府机构的多方努力。从现今的国际情况出发,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章。
    首先是政府、企业、社会增加对科研创新的经费投入。按照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0年世界各国科技研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投入比率分别是:瑞典3.8%,日本2.8%,韩国2.7%,美国2.5%,埃及1.9%,俄罗斯1.1%,我国在1997年的数据是0.64%,2000是1%,2002年为1.23%,而在2000年世界的平均值即为2.1%.发达国家中GRED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政府的R&D投入一般占全国R&D投入的50%以上。我们应当尽快使R&D投入翻上一番,达到2000年的世界水平。在这里,我们谈论增加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并不仅仅意味着政府的责任,在现今我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R&D投入的多元化制度建设比发达国家或许更为迫切,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包括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在内的R&D投入梯队,并将其制度化。
    同时要将企业建设成为标准化的主体。我国国内现在已经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在WTO框架协议许可的范围内,在标准化的问题上,国家统一且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固然重要,但是标准化的主体却只能是企业。首先要将企业按照行业、规模进行细致的分类,对于少数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尽可能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主导国内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要做的则是培养好企业的标准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依托于更高的技术标准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依标准而动”的游戏规则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其次,企业或企业集团应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链。要想让自己的技术成为该领域的事实标准,就要求我们手中握有的专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要达到一定层次,并且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专利还要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形成核心技术的专利链。
    一项标准的建立需要多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持续不断的、数量较多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专利申请才能形成,而这些却恰恰都是我国企业的“软肋”所在。
    由此可见,当前的情况还要求我们的企业在进行自主研发时,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资源,奋起直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不仅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要从标准化战略的角度出发,从构筑专利网络的需要出发,系统地、配套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此外,要加强对当前国际标准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国外积极构筑贸易技术壁垒相反,我们当前对标准的研究还远不如对传统贸易体制下关税壁垒的研究。例如,对于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这个与TRIPS同样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协议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完全开展。对于重要的国际标准的专利组成、许可政策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突破。
    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加速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推进我国完成工业化建设,从而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重要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的标准化体制,还没有真正摆脱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影响。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框架更加明确和具体,各种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的需要,更难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标准化工作必须进行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