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国内新闻]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结果难产 责任认定难取舍

 关闭 [复制链接]
兑水 发表于 2011-12-7 0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调查结果难产:

说设备的事吧,对高铁形象不利

说管理的事吧,牵涉责任人太多




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的惨状仍历历在目,但调查结果迟迟未公布于众。据接近调查组的人士称,调查报告迟迟不出,系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

多位专家表示,动车事故的书面调查报告已于9月完成。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最迟至11月30日,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就应公布调查报告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但这一天,相关部门未发出只字片语。

记者调查数月发现,导致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的原因,既有信号设备软件设计缺陷,亦有非正常行车下的调度指挥失误。实际上,从信号设备提供商,到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的行车处理,到电务部门的维修、登记,事故暴露出铁路多个部门均存在问题。

据接近调查组的人士称,调查报告迟迟不出,系高层对责任认定难以取舍。若认定信号设备供应商承担主要责任,则对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乃至出口不利;若认定铁道部调度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则牵涉责任人众多。若信号设备缺陷说被推翻,供应商不再担责,铁路系统也不会全然接受此说,相应会要求承担较轻的管理责任,缩小处理范围。此外,杭州电务段温州电务、上海铁路局调度所、温州南站行车值班员各方责任孰重孰轻,对所追究责任人的范围、职位亦有影响。

事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将54大列CRH380BL问题动车组召回整改,后于11月16日分批重新投入运营。对于为何未在空车试运行期间就发现相关问题,问题车到底进行了哪些整改,供应不合格配件从而导致故障问题的分供方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同样语焉不详。

辣评

实事求是地进行问责与整改才是明智之举

四个多月来,舆论呼唤公布调查结果的声浪此起彼伏,调查公信力在声浪中风雨飘摇。

在中国高铁受到国内外广泛质疑的敏感期,对重大的事故调查和召回事件采取更公开、更坦诚的态度,向公众告知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细节,并实事求是地进行问责与整改,才是立足高铁发展大局,营造正常发展环境的明智之举.

长度室 发表于 2011-12-8 13: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认定的还得认定,公众等着结果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8-14 1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