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2013年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曾公开表示,我国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堪称“世界最严”,在一些元素指标上,甚至超过欧盟的婴幼儿奶粉标准。但是,“最严奶粉标准”却一直无法为国产婴幼儿奶粉正名。 与婴幼儿奶粉 “最严标准”相反,中国的生乳国家标准是世界“最松”标准。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规模较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生乳国标过低。目前,规模较大的奶粉企业在生乳标准上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这些企业自控的生乳标准早已与欧盟的生乳标准持平,有些甚至还高于欧盟标准。 质量问题频现 涨价势头不减 其实,即便是纯正的“洋奶粉”也并非是“质优”的代名词。从2008年到现在,“洋奶粉”也爆发了类似雅培“甲虫门”、美赞臣“金属门”和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事件。然而,即使不断爆发出质量问题,但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市场。 乳业知名专家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进口奶粉品牌在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骤然提升,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洋奶粉已经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在高端奶粉产品市场中,国产奶粉品牌份额仅为25%。正是缘于市场地位的强势,拥有话语权的洋奶粉频频涨价。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进口奶粉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60%,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进口奶粉在国内外的价差已超过两倍。 以2011年以来为例,洋品牌奶粉一直轮番提价,美素、雅培和惠氏先后直接提价或者通过更换包装的方式提价,涨幅在10%左右;2012年4月,已两年未提价的美赞臣也换装提价。此外,雀巢奶粉及谷物产品的价格也上涨10%左右。多美滋也以“优阶”系列更替“金盾”产品的方式平均提价10%。“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奶粉普遍比国外贵1~2倍,是全世界价格最高的。”王丁棉对此表示,这纯粹是靠市场营销手段和炒作造成的,这些国外品牌抓住中国人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心理,疯狂提价,导致进口奶粉价格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