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国内新闻] 五谈药监体制改革:人员问题求解

[复制链接]
新闻专员 发表于 2014-10-13 09: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监体制改革难在何处?不少人都将其归结于人员与编制问题,都归咎于增加编制困难,划转编制阻力大。基层机构尤其是乡镇一级,似乎只有与工商等部门“合体”,否则,人员难题就无法破解。各地的“大呼隆”、“三合一”体制,基本上都是在受制于人员、编制的情况下诞生的。
    10月6日,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为药监体制改革造势,也可以理解为国务院特急?明电发出后的媒体跟进。电台报道的题目就是“食药监管地方遭遇人才荒,‘分家’进程缓慢”。央广节目中说:从九龙治水到一手掌握,当初这个方案各方看好。但相比中央层面改革的快刀斩乱麻,在基层,这一年半过去了,食药监管体制的改革直到今天还是进行时,不止一个地方反映人少活多,困难重重。机构合并,人员构成,专业技能的瓶颈怎么破解?
    中国之声的报道中还以重庆、安徽等地为例,阐述了目前药监改革过程中人员问题非常突出,直接制约了相关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蚌埠市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局33人,包括工商系统30人,质监系统2人,原食药系统仅1人,占比为3%。仅餐饮一块,开发区有42家食堂,1000多家大小餐馆,靠食药系统的1人之力,连例行抽查都不可能完成。以现有人员配置,“工商人员查食药”已不可避免。
    药监体制改革肯定面临人的问题,队伍不建起来,工作就没法落实。但到底需要建立多少人的队伍?人员的配备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配齐?人员的结构到底如何设置较为合理?这都是一些关键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改革就会举步维艰。
    笔者认为,药监体制的终极目标是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起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而“大呼隆”是与这种体系背道而驰的。统一、权威的体系,核心是专业监管,不是依靠人海战术解决问题的。因此,改革需要增加编制与人员,但必须增加的应该是食品、药品、法律等专业人员。增加其他非专业人员,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有人会对笔者的观念提出质疑:这么多年来,食品生产与流通的监管,虽然有部分专业人员参加,但主要力量并非“专业”,工作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啊!看来,“专业”也就是个伪命题,没有专业,照样搞监管。
    其实,为什么要搞药监改革?解决“专业”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缺乏专业的食品药品监管,监管效率与监管质量都是难以评判的。因此,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人的问题,但首要的并不是人的数量,而是队伍的结构与专业素质。
    不要动不动就说辖区内有多少家单位需要监管,饭店、食堂、超市多少家,如果每家一年检查一遍,需要多少人才够用,……。此类理由,药监部门往往都会向政府与编制部门诉说。政府领导听多了,编制部门听厌了,也就干脆将几家合并了!
    想当初,大多数基层药监部门独立组建时,也就“七八个人,十几条枪”,但并没有影响监管工作的开展。许多药监人认为,药监工作效率与质量最高的时期,恰恰是开始的那几年。后来,人员越来越多,机构也开始膨胀,工作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人的潜力是很大的。现在许多的机关里,一个人的事情,分了几个人在忙,结果就是人忙人,什么名堂也没有忙出来。
    监管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动不动就谈什么检查的覆盖面,那不是搞科学监管,也不是搞专业监管,而是搞“群众运动”,最后就是劳民伤财。2007年,搞食品专项整治,搞了许多的百分百,结果就成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端。
    李克强总理对行政监管的改革很重视。在一次会议上,李总理说:要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监管的规则和方法。过去我们在市场监管上,年度检查、月度检查太多了,还时不时搞“大检查”。不是说不可以搞,但问题是查谁不查谁、罚谁不罚谁、罚多还是罚少,随意性太大。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监管对象按确定的比例随机抽查。随机不是随意,而是有规则。比如100家企业,规定每年抽查百分之几,通过“摇号”来确定,被摇上的,就一查到底。也可以委托给第三方去查。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就要重罚,让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同时要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把问题企业和违法经营者列进去,用技术手段来保证这个制度的刚性,一旦被列进去,任凭找什么关系、走什么“路子”都抹不掉。一次经营违法,可能终身不能在这个领域从业。有这样一个具有普遍震慑作用的制度,所有企业都感到头上有一把剑,侥幸心理就会越来越少。诚信经营的,半夜不怕鬼敲门;坑蒙拐骗的,说不定哪一天被“摇”上,就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样也可以规范政府监管人员的行为,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李总理要求各地在创新监管方面进行探索。药监改革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纠缠于人的数量,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人的问题可以逐步来,但体制、机制问题更重要!



ranbob 发表于 2014-10-13 14: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改革,将是下一步改革的试金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5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