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计量器具C类需要标识吗?

[复制链接]
natasha 发表于 2014-12-22 14: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类较多,对C类一次检定的计量器具需要对其进行标识吗?公司内部台账需要按国标中的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吗?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12-22 22: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C类测量设备也是测量设备,也应该对其给予唯一性计量编号,也应该对其进行标识,至于要不要周期检定,如果要周期检定周期的期长应该定多少,以及检定函数校准,检定/校准的方法和计量确认方法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定。
 楼主| natasha 发表于 2014-12-23 1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公司的C类的计量器具较多,如果整理齐了估计得有上万个,如果都进行标识 估计不会有多少人配合的、、
昌海生物 发表于 2015-1-1 1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识,登记管理是必须的
578421583 发表于 2015-1-3 1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觉得,这个不一定需要标识的。只要在你们的二阶标准里面(或者三阶)定义明确,比如除了校正有效期限标识外,没有标识的都属于免校正仪器。

总之,我个人认为免校的管理没有对应的标准,企业怎么定义标准,就按标准管理没有问题。
 楼主| natasha 发表于 2015-2-3 09: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578421583 发表于 2015-1-3 11:39
我倒觉得,这个不一定需要标识的。只要在你们的二阶标准里面(或者三阶)定义明确,比如除了校正有效期限标 ...

恩 好的。谢咯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1 2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标准GB/T19022的6.3.1条“测量设备”规定“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6.2.4 条“标识”规定“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说到底,所有的测量设备,无论是ABC那一类,都应该有证明其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的计量确认“标识”,不能因为是C类而没有计量确认标识。
路云 发表于 2015-7-12 07: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578421583 发表于 2015-1-2 15:39
我倒觉得,这个不一定需要标识的。只要在你们的二阶标准里面(或者三阶)定义明确,比如除了校正有效期限标识外,没有标识的都属于免校正仪器。

“没有标识的都属于免校正仪器。”

你如何能识别和证明它不是因工作失误而被遗漏,导致失去监管的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2 08: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兄说得对。现代计量管理里就不存在免于校准、免于确认、免于标识的测量设备,只存在校准周期、确认间隔的长短(包括所谓自然周期、一次性确认等概念),只存在校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对于测量设备,我们可以把周期或间隔规定很长,可以规定按不同管理类别用不同管理方法管理,可以用各色各样的方法校准和确认,可以给出单独的或集中式的标识,但,不能没有标识,不能不校准、不确认,不能不管理。
死疼疼 发表于 2015-7-13 18: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对计量器具ABC分类前,应该明确列出本单位监管计量器具范围。制定出监管计量器具目录。
比如把范围限定在:
1、是列入国家依法管理目录范围内器具;
2、列入行业管理器具目录(一般是某种专用器具);
3、本单位需要监管器具。
只要列入上述范围器具才划分ABC,实行分类管理,履行标识管理。
未列入就不按计量器具(测量设备)对待,就是一般设备。
在此基础上对ABC进行层次化管理,履行可长可短的检定、校准、比对测试活动。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4 01: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计量管理已经从计量器具扩展到测量设备,只要是为实现测量活动所必需的东西无论成型的、物质形态不成形的,硬件的、软件的,量具仪表还是工艺装备,都应该纳入计量管理,管理方式可以不同,但不能不管理,ABC分类正是为了便于分清不同的用途和重要性对测量设备实施有效管理。因此应该先识别什么是测量设备,再确定放到那一类进行管理,而不是先把部分测量设备排除在外,再对具有一定重要性的测量设备分类管理。这样势必使排除在外的部分测量设备没有标识,处于失控状态。
moonkai 发表于 2015-7-14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4 01:49
  现代计量管理已经从计量器具扩展到测量设备,只要是为实现测量活动所必需的东西无论成型的、物质形态不 ...

规版,按图纸检测的工装检具,我不建议列入计量管理。明明按图纸就可以检测,并判定合格与否的东西,为什么要列入计量台帐进行管理,否则还要编制自校方法,这样做不是画蛇添足了吗?
死疼疼 发表于 2015-7-14 1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严谨是计量管理要义:倡导精思细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要搞清楚定义,何为计量器具?何为测量设备?
     计量法定义: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
           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计量法中没有测量设备的概念。但从计量器具定义可看出,计量器具可涵盖测量设备。
不能认为测量设备是计量器具的发展或延伸!
测量设备是只标准 GB/T 19001给出的定义。依据计量活动由计量法律调整,
  在计量管理活动中是不能使用测量设备概念。
在计量器具监管中,只有先确定监管范围,制定出监管计量器具目录,也就是大家说识别范围,
这些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没有必要在称谓测量设备还是计量器具方面打转转。
在本单位监管计量器具目录中,定义ABC区别,加以层次化管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4 1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kai 发表于 2015-7-14 09:35
规版,按图纸检测的工装检具,我不建议列入计量管理。明明按图纸就可以检测,并判定合格与否的东西,为什 ...

  你说的是我国传统的、局限的和落后的计量管理模式,在过去的确如你所说。
  “按图纸检测的工装检具”是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东西,按JJF1001-2011和GB/T19022-2003关于测量设备的定义:“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均称为“测量设备”,这些“工装检具”就是“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辅助设备”,就是“测量设备”。
  现代计量管理应将我国传统的“计量器具”的管理扩展到“测量设备”的管理,企业的计量管理不能再局限于“计量器具”。因此,当一个企业尚未将检测用的工装检具(辅助设备)、计算机软件、检测系统(它们的组合)等过去划为计量器具范畴外的测量设备纳入计量管理、纳入计量确认时,这样的企业是不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不可能被认可是实现了现代化管理的企业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4 12: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5-7-14 12:33 编辑
死疼疼 发表于 2015-7-14 10:47
严谨是计量管理要义:倡导精思细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要搞清楚定义,何为计量器具?何为 ...


  JJF1001和GB/T19022给“测量设备”下了明确定义,这个定义也是国际公认的,在楼上我已经全文转载。关于“计量器具”的定义,JJF1001-2011的6.1条也有明确的定义,你可以将JJF1001的6.1条“计量器具”定义和6.6条“测量设备”的定义认真仔细对比一下,看看是测量设备包含了计量器具,还是计量器具包含了测量设备,只要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立刻可以茅塞顿开。
  计量法的管理范围是最基本的,只涉及计量器具而不可能面面俱到管到辅助设备、计算机软件这样的测量设备。企业除了严格遵守计量法的要求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计量法并不要求但顾客有要求和自身工艺监控、经营管理、生存和发展等有要求,这些要求也需要计量工作的基础保障作用,也需要计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企业在计量管理活动中的的确确只能使用广义的“测量设备”概念,不能仅局限在狭隘的“计量器具”概念中。
  遵守计量法对计量器具实施管理是企业计量管理基本要求,是最低的要求,是仅仅一小部分的计量管理要求,是企业计量管理的九牛一毛,不是企业计量管理的全部,更不是现代企业计量管理的全部。企业的计量管理除了测量设备的管理外,还有一个我国传统计量管理过去从不涉及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主过程——“测量过程控制”,对测量过程同样要分类、编号、上账、定期使用行政的、技术的手段监视、控制和一系列的管理,这个过程不是本主题帖的内容,就不多说了。
死疼疼 发表于 2015-7-14 16: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要被拍在沙滩上了。
我原来的看法: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测量设备与计量器具的定义是重合的。
从通用术语上,也可得到支持,只是称谓不同,计量器具也涵盖辅助仪器及软件,
可把某一计量系统看做计量器具,如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就包含不同单体器具和辅助设备组成的,
有附属仪表,也有计算软件,还包括在线组分检测仪器。称作天然气超声波计量系统,
与天然气超声波测量系统没有大的差别。企业计量管理,器具管理是基础,占大头,
实际工作,不是学术探讨,要采用普遍接受并且依法有据东西去实施。
计量器具依法有据,国家还颁布有依法管理目录。把国家规定接地气,就可做好企业计量工作。
QQ图片20150714161336.jpg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4 2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引用了JJF1001的6.1条“测量仪器”的定义,6.1还将“计量器具”与其并列,说明了计量器具与测量仪器是同一个定义。我们不妨把6.6条定义的“测量设备”与其放在一起对比,测量设备的定义是“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两个定义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测量设备”包含的第一个品种就是“计量器具”(即测量仪器),“测量设备”包括了“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品种中除了计量器具,还有软件、辅助设备等,甚至还可能有“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其它没有点到的许许多多品种。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是测量设备的第一特征,计量器具则必须是直接可以得到测量结果。以“辅助设备”为例因不能直接产生测量结果,就不能称为计量器具,例如安全阀、压力开关、稳压电源除电流表电压表以外的本体、检验用靠铁、测量用工装等,但因为是实现测量所必需却仍然是测量设备。又如独立的软件不能直接产生测量结果,不能称为计量器具,因为是实现测量所必需也仍然是测量设备。
  楼上虽然也提到了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包含辅助设备和计算软件,但提到的这些都是计量器具的组成部分,而不能独立出来也称为“计量器具”,但它们都可以独立称为“测量设备”。不可否认某些企业计量器具的数量占据了测量设备的大头,但辅助设备、测量专用工装、计算机软件占测量设备大头的企业并不是没有,有些企业计量器具并不多,一些专业化生产企业计量器具仅数千件,测量工装却可达数万件,企业只管计量器具不管其它测量设备不能不说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是一种失败的计量管理。企业的计量管理要接地气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的地气,不能仅仅遵守计量法就算计量管理到位了。
死疼疼 发表于 2015-7-15 09: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上帖子,会心的笑了。不会晾在沙滩上了!
测量设备不是新名词,几十年前都有称谓,最早见到的文字定义,
是在9000族看到的。
感觉没有必要再探讨,计量器具与测量设备区别与联系。
就象在探讨“测量”与“计量”区别联系有何意义呢!
再说JJF1001。第六章节是介绍“测量仪器”的。不论6.1或者6.6以及6.20都是“测量仪器”章节的内容,希望斑竹再悟悟。
在把原版图片贴下边。


2.png
3.png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15 19: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5-7-15 19:48 编辑
死疼疼 发表于 2015-7-15 09:44
看了,楼上帖子,会心的笑了。不会晾在沙滩上了!
测量设备不是新名词,几十年前都有称谓,最早见到的文字 ...


  定义术语是为了使用术语,搞计量工作术语的定义是不能小视的,定义不清计量工作的内涵就没办法清楚,工作的内容就会把该干的没干,不该干的反而干了。“测量设备”与“计量器具”两个术语哪个包含范围广,哪个包含范围窄是必须搞清楚的。计量法覆盖的范围仅限于计量器具,理解成了测量设备就是把计量法不覆盖的东西过分地实行了法制管理。企业的计量管理除了要遵守计量法的约束,还应该满足顾客和本企业的要求,把测量设备仅仅理解为计量器具就没有把计量管理“接地气”,这种计量管理就是不合格的管理。
  测量设备定义的来源是ISO9000,也是VIM,不管来自于哪里,现在已经纳入我国的JJF1001。国家标准GB/T19022强调了测量管理体系(我国原称计量体系)管理对象必须是所有的“测量设备”,不能仅限于“计量器具”,仅限于计量器具管理的体系是不合格的测量管理体系,是不能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
  谢谢你提供的图片,也感谢你对我诚心诚意的提醒,说明你在真心实意地参加讨论,并且花费了精力和心血。JJF1001第六章节的标题“测量仪器”,6.1至6.20都是“测量仪器”章节的内容,但并不是说6.1至6.20都是“测量仪器”的品种之一的定义,我们应该阅读定义本身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6.1给出了“测量仪器”定义并明确指出等同于“计量器具”,6.6以罗列法给出了“测量设备”的定义,该定义罗列的第一种测量设备就是“测量仪器”,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计量器具”是“测量设备”的一种,测量设备包含了计量器具。
星天河 发表于 2015-7-21 2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测量设备”和“计量器具”,规版对术语及标准的理解是透特到位的。在下学习了。
目前对于一些单位将测量过程用到的辅助设施,纳入测量设备即管理存在认识不足,也存在着实际校准上的难度。可能往往没有现成的规程规范,或者可采取先测试后确认的办法,目的是保证测量过程的质量。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7-25 0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天河 发表于 2015-7-21 21:10
关于“测量设备”和“计量器具”,规版对术语及标准的理解是透特到位的。在下学习了。
目前对于一些单位将 ...

  你说得对。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中,企业往往对“测量设备”认识不足,将一些貌似工装、辅助设备、计算机软件以及同时用于测量功能的生产设备未纳入测量设备的范畴实施计量管理、计量校准和计量确认,现场的这些测量设备疏于管理,没有计量确认标识,也算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吧。这些测量设备往往没有现成的国家或行业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需要企业自己根据导出的计量要求编制内部校准规范或计量确认指导书(计量确认规范),用于指导所开展的计量校准和计量确认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28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