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控制] 关于计量确认的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x86438751 发表于 2017-12-11 15: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86438751 于 2017-12-11 15:20 编辑

看过很多坛子里的文章,越看越不知道计量确认怎搞,这里也谈下我的理解:
1、什么是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该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状态标识)。
(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3)预期用途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计量确认的概念是指对测量设备进行的校准、调整、修理、验证、封印和标签等一系列活动,当然也包括检定、比对等工作。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处于满足使用需要状态而进行的活动。由于所有测量设备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都会发生偏移,不可能总保持在某一个误差内,为了使它们保持原有准确度,必须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对它们进行校准,调试或修理,再校准、加以封缄和标志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测量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准确度
2、计量确认发生在什么时候?
按照以上计量确认的含义,计量确认应该在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之后。
问题来了:按照周检计划的安排,该测量设备经周期检定/校准之后没有直接用于实际测量,而是直接放在库房暂时保管,这个时候需要做计量确认吗?所以说计量确认应该是在检定/校准之后,在正式实施测量之前,没有测量需求的测量设备理应不需进行计量确认。
3、那些测量设备需要做计量确认?
根据GB/T19022前言中: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是(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这里可以列举的例子是: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确认可以用检定代替,只要标准计量器具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检定合格视同计量确认合格。在核电领域,对压力试验过程使用的压力表规定了精度等级,你使用的压力表经检定满足这个要求,检定合格视同计量确认合格。
这里有个大家反复争议的是:所有经过正规检定的测量设备是不是都适用本条规定,个人觉得有争议,这要强调的是“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非这个领域使用的测量设备都要进行计量确认。
4、计量确认到底怎么做?
回答这个问题,真的很纠结!
首先看看计量确认到底确认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也就是说计量确认,确认的是测量设备,确认的是与预期要求的符合性。
问题又来了:预期要求到底是什么?预期要求怎么来的?
有量友说了,这个预期要求是从计量要求来的,是从产品等技术要求导出的,举例:产品要求测量直径55+/-0.02mm,按三分之一原则,测量设备的误差为0.006mm,测量范围满足55mm即可,现在有一把经检定误差为0.005mm的0-150mm游标卡尺,问:是否可以使用?仅从这个例子来看,游标卡尺完全满足要求,可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大多数人会去选择一把50-75mm的千分尺去进行测量,哪里出问题了?计量确认错了?
这里的误区是:预期使用要求不等同于直接推到出来的计量要求!如前面说到的:计量确认确认的是测量设备,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导出的计量要求是与测量过程相关的,计量确认更应该关心的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这个计量特性需要通过计量确认的这种方式,明确该测量设备能达到的效果,如:A游标卡尺检定示值误差为0.04mm,同规格型号的B游标卡尺检定示值误差为0.02mm,计量确认就是要对这两把尺进行区别,A尺仅能用于0.04mm*3=0.12mm公差要求的测量,B尺可用于最高要求0.02*3=0.06mm公差要求的测量,这两把尺所能使用的极限范围就是预期使用要求,所以说所谓的预期使用要求不一定必须从产品技术条件导出。GB/T190226.3.1条的指南指出“由于计量要求的不同,测量设备能被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而不被确认用于其它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准、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导出。”
5、计量确认应该重视什么?
计量确认应该重视计量确认信息的流转,通过实施计量确认,一个确认合格的信息怎么去利用它,才是计量确认最终的目的。7.1.1条要求“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见图2和附录A),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其预期用途。”测量设备既然确定了预期使用要求,对于本条规定,更应关注的是这个信息如何到操作者手中。既然是需要使用的信息,我认为都是可用的或可行的,你计量确认不合格贴个禁用标识,不用就完了,反正可以不干活,对于操作者而言意义没那么大,意义大的是什么?是一个计量确认合格(可用、可行)的信息,操作者按这个信息去实施测量,按照第4个问题的逻辑,计量确认的结果(信息)应该传递给使用部门的技术人员,测量工艺的编制人员,在做测量过程策划时需要用到,他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在设计测量过程的时候去进行选择,到底是用A尺还是用B尺,形成测量工艺文件,发放至操作者手中,操作者按这个测量工艺进行实际测量,这个比较符合实际操作,可行性是比较强的。
最大的误区是:GB/T190226对计量确认完全没有合格与不合格的字眼,为什么一定要纠结合格不合格呢?至于状态标识,似乎在大家眼里只有合格、不合格、禁用等常规意义的东西,计量确认标识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包含编号、校准日期、校准偏差、限用极限的东西,非要按固化的思维变成一个合格证或禁用证?

综上所述,测量管理体系到底管什么?管的是测量,和测量相关的要素,源头上测量设备经过检定/校准,由计量专业人员确认该测量设备的适用极限,并形成计量确认信息,发送给使用部门,使用部门由测量工艺编制人员根据所需要实施的测量,将产品的技术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并依此作为选择合适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测量人员……的依据,从而制定经评审适用的工艺文件,发放至相关操作人员,由操作人员按工艺实施最终测量,每个过程都采用过程方法来进行控制,这个才是测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的精髓。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baigen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hblgs2004 发表于 2017-12-12 1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确认就是结合检定或校准信息、联系相关标准或工艺文件,判断检定校准的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工艺文件的过程,检定合格的确认不一定合格,检定不合格的确认亦有可能合格。
hulichang 发表于 2017-12-12 1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我们目前来看,就是确认校准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规范的要求,但是涉及到不确定度这一块,还不怎么用,掌握的不好
 楼主| x86438751 发表于 2017-12-12 12: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考虑计量确认的目的和意义,它是为什么服务的?测量管理体系管理的是测量,对所有与测量相关的要素的管理才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内容,计量确认仅仅只是作为管理测量的第一步或其中的一个步骤,所以我认为计量确认不应该设计的太复杂,比如:一台计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使用它测量的数据就一定准确吗?比如:直径200mm+/-0.08mm的产品需要测量,仅从测量范围及精度要求考虑,游标卡尺就能满足,问题是可以吗?卡尺量的到直径吗?所以尽管你做了计量确认,这个卡尺还是不能用,或者说用卡尺测量还有不太合适的地方,所以这里对测量管理的概念和质量的一样,人、机、料、法、环都要去控制,计量确认按标准理解有点为即将实施的测量选择测量设备的意思,这台设备在选择的这个环节,如果采用对它的计量特性与其对应的应用极限进行确认,这个就比较容易实现,而在测量过程策划时再加以确定,那么你整个测量就控制起来了,这样编制的程序可操作性会比较强。
ul732 发表于 2017-12-12 12: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举例明显是误区。1、游标卡尺的“检定误差”不可能是0.005mm。2、不能拿量具“检定误差”值去判断是否满足测量要求,也举个例子,假设一把卡尺各校准点的示值误差都为“0”,按你的三倍原则,这把卡尺成“万能尺”了,任何精度的测量要求都能满足?关键还是要看量具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
 楼主| x86438751 发表于 2017-12-12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86438751 于 2017-12-12 19:42 编辑
ul732 发表于 2017-12-12 12:21
楼主的举例明显是误区。1、游标卡尺的“检定误差”不可能是0.005mm。2、不能拿量具“检定误差”值去判断是 ...


你假设的很好,所以完全按标准的说法去实施计量确认,这把游标卡尺就是一把“万能尺”,范围满足,精度满足,为什么不能用?这就是预期使用要求定的有问题了,所以我说预期使用要求不仅仅是从产品导出,也需要根据测量设备的自身的特性来确定,按这个推导下去,计量确认就是确认测量设备的使用极限,尽管你校准的结果都是“0”,你仍然不能使用,必须综合所有你能考虑到的要素,包括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形成一个极限范围,你只能用在你的极限范围内,计量确认才算有效。
lx5921 发表于 2020-4-10 08: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一个,来学习了
乌拉辣拉 发表于 2021-8-3 12: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来是用心了,点赞!
138834zl 发表于 2021-8-5 1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你帖子的字体还是用黑色吧,蓝色看得我眼睛疼
我本无名 发表于 2021-8-18 0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状态标识,似乎在大家眼里只有合格、不合格、禁用等常规意义的东西,计量确认标识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包含编号、校准日期、校准偏差、限用极限的东西,非要按固化的思维变成一个合格证或禁用证?
状态标识:合格、准用、停用。作用是起到提示,防止被误用(提示使用者其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哪些功能可以使用等等)。对于使用者来说,你要写上包含编号、校准日期、校准偏差、限用极限的东西,有意义吗?难道还需要他再去做判定?也许他根本不懂。
 楼主| x86438751 发表于 2021-8-19 1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无名 发表于 2021-8-18 09:21
至于状态标识,似乎在大家眼里只有合格、不合格、禁用等常规意义的东西,计量确认标识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包含 ...

你用的状态标识:合格、准用、停用,没有含编号、校准日期这些东西吗?
我本无名 发表于 2021-8-27 0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请看看清楚再回复吧,
zyq6006594 发表于 2021-8-27 18: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说计量确认就是确认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例:测一允差为±3,我只需要确认仪器误差优于±1就说明仪器合格
 楼主| x86438751 发表于 2021-8-28 09: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zyq6006594 发表于 2021-8-27 18:14
简单的说计量确认就是确认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例:测一允差为±3,我只需要确认仪器误差优于±1就说明仪 ...

是这个意思,但是整个计量确认过程需要做记录,包括标识以及相关信息的传递,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合1/3的关系,发这个贴就是觉得现在碰到的计量确认的做法还存在很多麻烦,也许是对标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co4526 发表于 2021-9-14 14: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复杂了,那些法规呀、术语呀、指导原则呀~看完以后感觉跟没看一样,不光把人绕的头晕,还没法落地实施。
       个人理解“确认”的概念就是提供书面材料证明结果满足预期要求,“确认”的前提是先要建立“用户需求URS”,“确认”不仅仅是“计量确认”,质量管理的很多方面都要做确认,比如“方法确认”、“设备确认”、“工艺确认”、“计算机系统确认”……等等。
       那关于“计量确认”,其本质就是:将校准结果与自拟标准比较→经质量部门审批→给予是否放行使用结论。至于“确认内容”详略,企业内部规定就好了,见过那种列一张清单逐项确认的,也见过只在校准证书上签个字就完事的,根据重要程度和成本考量折中考量就好了。
 楼主| x86438751 发表于 2021-9-14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co4526 发表于 2021-9-14 14:04
搞复杂了,那些法规呀、术语呀、指导原则呀~看完以后感觉跟没看一样,不光把人绕的头晕,还没法落地 ...

目前为止,你的观点是我看到的离我的想法最近的,发此贴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计量确认应设计成类似工艺确认的意思,不是谁都可以做产品工艺,同理,不是谁都可以做计量确认,真正的计量确认应该及时针对即将实施的测量编制测量工艺,验证和审核后下发至使用单位作为测量的指导性文件来使用,不是单纯的去做个满足1/3就可以的样子。
ZYZ060622 发表于 2023-7-29 16: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大神,点赞!
178311022 发表于 2023-9-1 1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是当年质检局完成指标的手段,那年头一个企业,一个局每个职能科室都要跑一遍收一遍钱,合格确认就是计量科的经济指标来源,系统内从上到下一开会就谈经济指标,不管这干部有多流氓,道德有多败坏,只要能完成指标弄到钱就提拔,每年按30%无条件增长,企业见了表面笑嘻嘻,背后妈卖批
PJ551544 发表于 2023-9-2 14: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ul732 发表于 2017-12-12 12:21
楼主的举例明显是误区。1、游标卡尺的“检定误差”不可能是0.005mm。2、不能拿量具“检定误差”值去判断是 ...

同意你的观点
zhaogy2011 发表于 2024-3-4 1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x86438751 发表于 2017-12-12 19:41
你假设的很好,所以完全按标准的说法去实施计量确认,这把游标卡尺就是一把“万能尺”,范围满足,精度满 ...

设备是否适用,是方法验证那个步骤需要做的,计量确认是方法验证满足要求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否满足测量需求,方法验证步骤早于计量确认,一般方法验证通过,只要人机料法环不变,就不需再次做方法验证,而计量确认是每次检定校准后都需要做的
lqxiaocat绿叶 发表于 2024-4-3 09: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了 空了来学习学习
chz1234 发表于 2024-5-24 1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一个,来学习了
jiqiang009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的很好  ,学习了,谢谢
龙腾九万 发表于 前天 2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