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讨论] 2019年二级实务真题第四题求解

[复制链接]
mdlhsb 发表于 2023-6-8 0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验员甲用内径百分表对一管路内径进行6次重复测量,测得值分别为(单位:mm): 5.01,5.01, 5.02,5.03,5.03,5.01。 实验员乙和丙采用同一内径百分表分别对该管路内径进行了复测。乙的测得值为(单位: mm): 5.02, 5.03, 5.01。丙的测得值为(单位: mm): 5.02, 5.02, 5.03。 三人均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各自测量的管路内径的最佳估计值,则采用极差法评定得到的测量复现性为()。(极差系数: C2=1.13, C3=1.69, C5=2.33, C6=2.53 )

A. 0.003 mm
B. 0.004 mm
C. 0.008 mm
D. 0.012 mm

网上有不同的答案,博哥的是选择A,大师兄的是选择C

求教各位,这题如何解答?先谢谢!
176138812 发表于 2023-6-8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甲乙丙的测得值分别为5.018,5.020,5.023,极差0.005,除以1.69,就是答案A。用贝塞尔公式算也是A。
 楼主| mdlhsb 发表于 2023-6-8 10: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38812 发表于 2023-6-8 10:18
甲乙丙的测得值分别为5.018,5.020,5.023,极差0.005,除以1.69,就是答案A。用贝塞尔公式算也是A。 ...

甲和乙、丙的权重不一样!
wjq6421 发表于 2023-6-8 1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没有正确答案
176138812 发表于 2023-6-8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mdlhsb 发表于 2023-6-8 10:25
甲和乙、丙的权重不一样!

测量次数没有关系,题中要求以平均值作为测量的最佳估计值,这个题的n是测量人数,和每个人测量的次数没有关系。
wjq6421 发表于 2023-6-8 1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38812 发表于 2023-6-8 10:33
测量次数没有关系,题中要求以平均值作为测量的最佳估计值,这个题的n是测量人数,和每个人测量的次数没 ...

这个理解是对的。我刚才说没有正确答案是因为用了错误的方法。
Aicydevil 发表于 2023-6-8 1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算的0.004mm。要考虑自由度不同。
Aicydevil 发表于 2023-6-8 1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Aicydevil 发表于 2023-6-8 11:33
我算的0.004mm。要考虑自由度不同。

微信图片_20230608114746.jpg 我算错了吧。我用的每个人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楼主| mdlhsb 发表于 2023-6-8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Aicydevil 发表于 2023-6-8 11:50
我算错了吧。我用的每个人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按朋友书上提供的方法、答案是选择C,感觉还是要考虑自由度的!
增增增 发表于 2023-6-8 15: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用极差法评定得到的测量复现性为a
wangyiyong7703 发表于 2023-6-8 20: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yiyong7703 于 2023-6-8 20:56 编辑

本人认为要根据题意来做题:本题限定了重现性的计算方法,就必须按照限定了的方法进行计算。用其它方法计算得再准也是不合题意的。一方面每个人的最佳估计值计算限定了方法,另一方面重现性也进行了限定。就算采取权重进行修正更合理一点,但不适合做本题。贴上不合题意的标签!!!正如要你用学生尺量即可,你非得拿个游标卡尺,是何居心???!!!逞能么
元元Iyy 发表于 2023-6-8 21:0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合并样本实验偏差来算,C
wangyiyong7703 发表于 2023-6-9 08: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元Iyy 发表于 2023-6-8 21:00
用合并样本实验偏差来算,C

是鸭脖,不是鼠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6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