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国内新闻] 建一流计量技术创新中心 笃行“航空强国”使命

[复制链接]
新闻专员 发表于 2023-6-21 0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闻专员 于 2023-6-21 09:15 编辑

建一流计量技术创新中心 笃行“航空强国”使命
——访航空工业计量所副所长韩义中

保证 C919 大型客机适航取证中测量数据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运用自主研制的管节运动姿态实时监测系统,解决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深海精准对接的难题;自主研制的高频响负荷传感器和动态多分量力传感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为我国高铁和汽车碰撞领域精准测试奠定了基础……


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制造”的背后,都能看到一位“功臣”的身影——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该中心于 2014 年 4 月 29 日获得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航空三○四所)(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计量所”)筹建。


“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中,我们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但距离建设新时期航空先进测量体系,支撑‘航空强国’,还有不少路要走。”航空工业计量所副所长韩义中谦虚地说。


截至 2022 年年底,全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有 51 家。作为这个群体里的“老大哥”,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对产业计量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在与航空产业深度融合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绩。


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的自然常数化定义,都对计量提出了新的需求。新需求与现有计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计量,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站在更高的维度,来考虑我们的计量测试工作,也就是围绕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和前瞻性研究(‘三全一前’)来考虑计量测试工作的开展。”韩义中谈了他对产业计量的思考,一是传统的实验室专业计量应向面向行业应用的多专业协同的综合计量转变;二是计量工作者、管理者应有紧迫感、危机感,应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解决行业的计量测试需求;三是转变计量服务模式,树立“走进现场、走入过程”的全新计量服务理念,围绕产品研制生产全过程的测试测量难题,提供综合计量保障方案。


2013 年,国务院颁布《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服务体系”,要求将计量服务的范围拓展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寿命周期,实现计量从单台检测到立体支撑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产业计量,对于当时全国的计量技术机构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也是实现创新与突破的重大举措。


“我们在成立初期,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按照‘三全一前’的要求开展产业中心建设。”作为最早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几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之一,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也曾在发展初期“摸着石头过河”,韩义中说他们的解决思路就是,一方面掌握“三全一前”内涵,另一方面提出“体系对体系”“参数对参数”的工作思路和建设方案。


在筹建初期,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按照“三全一前”总体要求,进行顶层规划,从组织上保障了筹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计量专业和行业的结合,瞄准航空器发展需求进行能力建设,成立了五大工程中心,结合行业应用需求,建立了空间曲面测量标准、非接触高温测量、多分量力校准等行业发展急需的校准能力和现场测试能力。


在运营上,该中心按照一体两翼发展目标,以科研为牵引,计量产业和科研产品化为两翼,均衡发展。重点方向是瞄准航空器发展所需要的计量测试技术、专用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等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校准测试装置研制,提升航空产品关键参数的测试测量能力,为航空产品质量提升贡献计量人力量。


在服务模式上,他们也从坐商向行商转变。作为计量服务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该中心强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是从服务的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移情性五个维度提升客户的服务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是提升校准测试数据准确、证书内容等技术方面的质量。“我们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计量产业化布局,在深圳、厦门、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韩义中说。


在这些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多年来,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针对航空器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护等阶段开展服务,已解决了几百项产业计量测试难题,为我国航空器产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计量测试服务。


在为解决项目难题而鏖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令韩义中最难忘的还是中车长客高铁碰撞墙项目。


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触目惊心,为保护乘客被动安全,研制耐撞性吸能列车是目前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将列车耐撞性要求纳入相关标准,高铁必须满足国际被动安全强制法规才能顺利出口。随着中国高铁逐步走向世界,如何利用技术优势开展碰撞事故研究分析,完成“车体吸能安全”有效评估,成为现在高速列车研究的关键所在。为解决高速列车“耐撞性吸能”的安全评估问题,国家拟在中车长客建设轨道车辆碰撞测试中心。根据我国高速列车研制要求,碰撞墙的撞击力需要达到 8000 吨,其中单支传感器的量程范围需达到 1000 吨,这已远超出现有碰撞试验常用压电传感器的能力极限,是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因此,研制用于高速列车碰撞测试的大量程动态力传感器这一世界性难题,摆在了我国高铁研制工作面前。


“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所用的传感器都是国外的传感器。项目最初是一家国外公司找到我们,想一起合作参与高铁碰撞墙的项目。这家公司生产力传感器,但对动态测试领域技术储备不够。我们对他们提供的传感器做了动态性能测试,发现他们的传感器动态响应特性满足不了测试技术指标要求。”韩义中回忆说,其实当时中心也生产大量程单向、三维力和六维力力传感器,但从来没有想过测一下自己生产的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最后经过测试,发现我们生产的传感器不仅精度指标高,动态响应特性也能满足高铁碰撞墙所需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指标要求。”就这样,国外公司主动退出,航空工业计量所最后中标。通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他们研制出适用于高速列车碰撞试验的大量程应变式动态空间三维力值传感器测量系统,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汽车和高铁碰撞领域 30 余年技术垄断,开启了高铁碰撞试验传感器国产化的时代。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规划建设”等一系列要求和部署。


韩义中认为,这对计量技术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要结合航空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围绕航空器科研生产、使用维护各阶段、各环节关键参数的测试测量问题,与大型综合试验测试系统、专测设备的现场综合校准与评价问题等,理清实际工况复杂环境各参数的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建立完善的基于现场的测试测量与综合校准模型,开展先进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测试测量设备研制、测试测量技术规范制定、性能指标评价评定等,建立健全国家航空产业计量测试活动规范体系,保证航空器全寿命周期数据流的正确性,为航空器的设计、试验、生产、使用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提供准确、可靠的统一量值和正确数据,有力支撑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中心 9 年来的发展之路,韩义中坦言,在科技创新能力、计量体系建设和人员的意识、能力转变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立世界一流计量测试技术创新中心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希望成为计量测试文化的传播者、计量测试技术的引领者、计量测试服务的提供者、计量测试产品的制造者,从而实现‘大计量、精计量、智慧计量’。”


在当前以绿色航空、数智航空为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国家航空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经明确了“四个瞄准”:瞄准航空器未来技术需求,聚焦前沿性、卡脖子技术难题,强化计量科技创新,实现航空计量测试技术自立自强;瞄准航空产业体系化要求,聚焦专业性、整体性、体系化计量服务保障,实施航空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瞄准数字航空建设,聚焦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计量测试技术、管理数字化转型;瞄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加强各产业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促进,共同发展。尤其是加强与商用飞机、商用发动机、发动机维修等领域产业中心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国家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计量. 2023(05)一明)

微信截图_20230621091340.png
guduke1008 发表于 2023-7-14 0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祖国点赞!!!!!!
kyoko2009 发表于 2023-9-5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感谢分享!
longyi 发表于 2023-10-12 1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学习,谢谢分享啊!
lgl_2005 发表于 2023-11-3 08: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国万岁,加油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7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