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 关于电子秤作弊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心如止水 发表于 2025-3-19 14: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电子秤作弊的一点看法.docx (17.44 KB, 下载次数: 13)

补充内容 (2025-3-25 08:53):
不必下载,正文在下面
 楼主| 心如止水 发表于 2025-3-19 14: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先民们发明了十六进制杆秤,十六星分别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人在做天在看,缺一两少福,缺二两无禄,缺三两短寿。人们希望用这个唯心的思想约束商人的欲望,使其不敢短斤缺两。后来发现总有一些人无视这种思想上的约束,千方百计的利用计量器具来获得格外利益,这样就促成了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皇帝任命地方官员并授予印信,印信本身就是一个实物量具,其重量由国家最高标准赋予,印信象征权利,这就是“以权为重”的由来。到了地方再以此印信作为地方最高标准,复制后发给专门管理市场的人员,从事这个工作的人称为质人,质人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市场上使用的秤,从而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重量单位。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量值传递系统了。始皇帝规定每年秦历八月为检定度量衡器具的时间,因为这个季节温度适宜,器具性能稳定,有利于提高检定质量。符合规定误差的要打上签印,超出误差的及时修理或更换后再检定,超出误差继续使用的要罚以盔甲和盾牌。这个模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保障了华夏大地上的贸易公平和计量准确。
从上面不难看出,过去控制短斤缺两行为无非三点:首先从道德信仰方面来约束,大多数人还是心有敬畏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毕竟谁都不愿意少福缺禄短寿,这是不想做。其次是法制管理的必要性,质人在这个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利,使用者必须自觉主动的接受官方的检查,并在管理控制下进行经营活动,这是不能做。第三就是重罚,当违法成本大到其无法承受时,也就没人有胆量去触碰红线了,这是不敢做。仅此三点,从道德信仰到法制管理再到重典刑罚,环环相扣简单有效,使其不想不能更不敢作弊,老祖宗的智慧令人佩服。
在我们还叫做标准计量局的时候,那是很重视民间贸易用的计量器具的,包括量布用的尺,打酒打酱油的提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秤。每年都要搞几次打击短斤缺两的行动,我们每个检定员都考了计量监督员证,有现场没收和罚款的权利。日常检定中只要发现作弊行为直接现场处理,还记得杆秤作弊方式有换非标准秤砣的,有故意磨损秤砣的,有在提手处加隐蔽小拉钩的,还有更高级一点搞伸缩杆的等等,是作弊方式最多的一种秤。台秤和案秤有调整零点的,有利用偏载作弊的,有在关键位置放磁铁的,也有磨损秤砣或把秤砣铅封扣掉的。后来又出现了弹簧秤,商贩随便拧几圈弹簧或扳一下传力杠杆,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重量。这些作弊手段,都是商贩不可能瞬间恢复的,只要咱检定员检查够仔细,经验够丰富,都能现场检查出来。只要是恶意作弊的秤当场销毁或没收,在以后的日常检查中这个商贩就是重点检查对象,缺斤少两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秤逐渐普及起来。90年代初期,电子衡器只有有限的几个品牌,衡器厂家和技术机构都比较重视调整程序的保密。我曾受检过一批外地买回来的电子计价秤,发现最大称量略微超出允许误差,用户手里没有调试说明书,跟生产厂家联系后,人家要求当地计量检定机构出证明,调试资料必须直接发给计量所。虽然过程挺麻烦的,但充分体现出了厂家的职业道德,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计量调试的重要性。
当我们改成技术监督局的时候,侧重点变成了打击假冒伪劣,计量职能逐渐弱化。这个时期的电子秤市场,生产厂家多如牛毛,品牌型号杂乱无章,调整程序各种各样,标定密码随时更换,为了占领市场提高销量,销售方可以通过视频指导用户,想怎么调就怎么调。初期的电子秤作弊一是故意调整称量准确性,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二是在传感器上加装遥控接受器,通过手里的遥控发射器
 楼主| 心如止水 发表于 2025-3-19 14: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意改变秤量。这两种方式前者可以通过随机检查来发现并处理,后者较为隐蔽,当使用者不操作遥控器的时候就是一台准确的秤,而日常检查的时候又不可能每一台秤都拆开,所以一般是要有消费者投诉才能发现。
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后,计量法律法规大幅度调整,强制检定目录短时间内连续修改,取消了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制造修理行业进一步放开。各种品牌电子秤如雨后春笋般充斥市场,价格低廉功能强大,但是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一些电子秤连铭牌上的技术指标都非常不规范,甚至是驴唇不对马嘴,中准确度级分度数直接超过一万的,实际分度值与检定分度值不符的比比皆是。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铅封,有的虽然设置了铅封,但纯粹就是个摆设,不用打开铅封就可以通过键盘来调整。买秤的商贩哪里懂得这些,看着都差不多价格越便宜越好呗。等检定不合格的时候,也听不进去检定员的解释,老百姓只认准一个道理,秤是通过正规渠道买来的,不合格为什么能让卖?卖秤的也一个模样,商品是合理合法进来的,不合格为什么能让出厂?允许出厂怎么就不让卖?僵持的结果就是,检定员判断秤不合格不给发合格标志,商贩坚持秤是自己花钱从正规渠道买来的,不能你说不合格我就不用。计量行政执法人员到市场一看,怎么这么多没有合格证的秤啊?老百姓说不是俺不检哈,俺这秤挺准的啊,可是检秤的人说不合格。检定员说秤是准的不假,但检秤不是单纯的看准与不准,还有一些法制性的规定,不符合就是不合格。执法人员一个头两个大,一看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搞大了再整个破坏营商环境影响地方经济的罪名,回去研究研究再说吧。于是市场上检合格的,和检不合格的,还有干脆就没检的秤都同样该卖啥卖啥,监督管理自此进入真空状态。软件作弊的情况大概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通过事先设好的密码和程序,不法商贩可以很容易的操纵电子秤称量,作弊后又能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日常检定根本不可能发现。即使被投诉被扣留,按规程检是合格的,因为不知道密码和程序,也无法断定其是否作弊。缺斤短两作弊之风一旦形成,在一个市场里会迅速蔓延,不做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
这两年13太、钢头等一众网红打击缺斤短两的视频火遍全网,同时也把市场监管局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乎总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修改集贸市场监督管理条例,制定专门的电子计价秤检定规程,通过各种渠道揭露作弊方法和防作弊技巧。各地方市场局有的推行手机变砝码,有的干脆给市民发放标准砝码,有条件的技术机构准备购入破解作弊密码的高科技设备。在我看来,态度是端正的,响应是迅速的,但效果却未必明显。以手机变砝码为例,手机的重量也就是几百克吧?那么手机放到秤上显示是准的就能保证买的2000克商品是准的吗?别忘了电子秤是可以调整线性误差的啊!用小砝码来验证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我们检秤要逐个称量检一直检到最大称量的必要性。在某单位的发表的揭露作弊方法里有一条叫冲击法作弊,意思是卖家用力把商品砸到秤盘上,把包含了冲击力的显示值作为结算值,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这得是什么样的脑袋总结出来的?凑合字数换稿费的吧!还有那个破解作弊密码的高科技设备,市场里的每一台秤都有作弊的可能性,是不是要每一台都要用这个设备检验呢?巨大的工作量不知道有几个技术机构能负担起来。
归根到底来说,还是电子秤从生产到销售到维修监管不力门槛太低。就算型式评价的时候是完全符合要求的,批量生产的还能保证是原型机的标准吗?销售维修环节恶意改造或通过技术手段植入作弊程序后,再加装一模一样的封签也不是很难的事。基层工作人员就是累死也改变不了目前的状况。破解了这个作弊方法,就会有更高级更隐蔽的作弊方式出现。作弊与防作弊,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
 楼主| 心如止水 发表于 2025-3-19 14: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丈的关系,作弊一直发展,防作弊就永远在路上。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比如把生产电子秤用的关键软件程序和硬件芯片统一规范起来,调整电子秤必须使用有固定编号的外接设备(类似于U盾或POS机)等等。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作为一个老计量人,对目前的状况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吧? 言尽于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

caodada 发表于 2025-3-20 16: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odada 于 2025-3-20 16:18 编辑

致敬前辈,心存敬畏
zzc 发表于 2025-3-24 0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犇牛力学计量为前辈不忘初心点赞!
hushunjie 发表于 2025-3-24 14: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博弈下的无奈状态,很多事不是做不到,而是阻力太大。作为一名计量人,现在的计量状态也是让人无法言语。
龙年行大运2024 发表于 2025-3-25 0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年13太、钢头等一众网红打击缺斤短两的视频火遍全网,同时也把市场监管局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乎.................
最后三个字总结的太到位了
xvshaoyong 发表于 2025-4-2 11: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三个字总结的太到位了,说出来了检定员的心声
糖子飞翔 发表于 2025-4-7 09: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出了现状,说出来了检定员的心声
jason880426 发表于 2025-4-10 08: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学习了
abcdvefg 发表于 前天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出了计量检定的现状,说出来了检定员的心声
mxjcs 发表于 昨天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监督不作为,苦了消费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