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998|回复: 15

[角度/平直度] 平板的局部工作面平面度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7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前哨以前的软件版本有局部工作面平面度,现在的最新版本没有了,这个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器 去做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9-8-18 2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平面波动量检具
局部平面度检法.jpg
平面波动量检具.jpg
发表于 2019-8-19 08: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以 500刀口形直尺配合 (0.991~1)mm和(1~1.009)mm量块 使用
发表于 2019-8-19 09: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9-8-19 09:43 编辑

         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工作面局部平面度”和“工作面平面波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应该完全按照平面度的定义来认知;后者早期也曾被称作“工作面表面的曲率变化量”(最早提及此概念的是多个西方先进工业国家的标准及国内某企业的原总工邹XX)。后由JJG117–2005规程修订小组经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二者之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数学关系,也就是前者并不能等同于后者,后者仅是个变通可行的检测方法。在使用平面波动量检具检测后者时,由规程给出的波动量检具图纸可以看出,是测得工作面局部上一点相对三点组成的小平面的差异,此差异并不等同于局部平面度。如果此差异超过了规定的技术要求,仍需按照符合平面度定义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同样的标准器(小角度测量仪器),以及布线布点的方式及结果的评定等,对工作面局部平面度进行检测和评定。

        以上是个人对楼主提出的问题,结合规程文字描述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补充内容 (2019-8-19 11:08):
说明:前哨的数据处理软件,新、旧版本均没有涉及局部平面度的事情,也无法涉及。
发表于 2019-8-21 14: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平板“工作面局部平面度”和“工作面平面波动量”的问题,最早的平板检定规程只有“工作面平面度”的检定项目,并无“工作面局部平面度”或“工作面平面波动量”的检定项目。例如1991版JJG117只提出了刮研平板的“接触点数”或“接触点面积比率”的检定要求,言外之意非刮研平板无此检定项目。
  因为大平板平面度检定时桥板跨距相对较大,检定得到的平面度没有把平板上的极高或极低点包含,也有可能得到的平面度计算过程中极高点与极低点就是相邻的两个受检点,这种平面度检定结果有错检或局部工作面高低相差太大影响其使用质量的风险,因此2005版JJG117增加了“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检定要求,并将刮研平板的“接触点数”要求作为“局部工作面平面度”要求的子条款提出,并将需要进行局部平面度检定的平板规格限定为对角线长度≥566mm(折算成正方形为边长≥400mm)。显然,局部平面度无论对刮研的还是非刮研的平板在2005版均进行了限定,这种限定应该是合理的。
  2013版JJG117保持了2005版的这一要求。但将2005版“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是指300mm x 300mm 范围内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改为局部平面度按任意“250mm×250mm”范围内的平面度计算,并满足按“250mm×250mm”规格相应等级的平板平面度要求,明确规定局部工作面平面度“也可采用平面波动量判定”,并给出了平面波动量的允许误差。表3与表1数值大小的差异说明平面波动量是局部平面度的“代用”参数,两者不是同一个参数。我们要求的是局部平面度,不是平面波动,只是局部平面度较难检定时,“可用”平面波动代为判定。用“代用”的平面波动判定平板不合格时,还是要在平面波动“最大”区域内按局部平面度的检定方法检定,重新确定局部平面度是否合格。
发表于 2019-8-23 15: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某个腹中空空如也一无所知之人恰恰不懂得这一点,嗜好于天南海北、胡扯瞎绕、废话一箩筐,好像不冒个泡就真的已无几多时日似得,这样的人即可悲、又可气,更可笑!

        对于局部平面度检测项目的确立,某人提出“1991版JJG117.........无此检定项目,2005版JJG117增加了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检定要求”,这完全就是对规程的修订、演变进化过程一无所知,不了解国内外历史发展的痴人痴语!

       在修订JJG117-78规程时,1991版的规程修订小组针对局部工作面平面度的项目就几乎做完了全部的调研、试验、分析、征求意见等具体工作,在1990年8月的黄山审定会上就准备将局部工作面平面度的检测项目列入JJG117-1991,只是由于某个人坚持“局部工作面平面度与平面波动量没有一个严格的数学关系”,而使此事拖了下来。审定会代表国家局法规处的《审定意见书》第8条中就这样写到,“局部平面度是一项重要的检定项目,应该列入检定规程中,考虑目前检定方法尚未成熟,暂不列入。建议归口单位立项研究,以便下一次规程修订时提出可行的检定方法”。所以,后来在2005年的厦门审定会上,JJG117-2005规程中增加了“局部平面度”的检定项目也是排除个议、沿承上版已完成的工作、继往开来的必然结果。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修订JJG117-78规程时,1991版的规程修订小组面临的仅有国际标准建议草案ISO/DP8512/1/2-1984E,英国标准协会出版的平板和平台技术条件BS817-1972,提出了对平板平滑性的要求,但没有提出检测和监控方法,BS817-1988增加了平板曲率变化偏摆值的指标,并给出了曲率变化检查仪的技术图纸;德国工业标准DIN876花岗石、铸铁检验平台的尺寸和技术供应条件,只是对高精度平板提出了节距应为100mm的要求,这显然增加了被测点的密集度,能较全面反映平板工作面的实际形状,但跨距越小,时间太长,测量的累积误差就越大;法国E11-101平板标准虽提出“局部平面度”的指标要求,但没有给出具体检测方法;美国联邦技术条件GGG-P-463C-1973,规定了控制平板工作面的曲率变化最大偏摆值,以间接控制平板的局部平面度;中国GB4986/4987-85提出了控制平板工作面的平面波动量,其数值与英国规定的曲率变化最大偏摆值相同,纵观国内外历史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局部平面度检测项目的立项问题上,国家规程的修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走在了国家相关标准的前列,毕竟JJG117-2005规程在前,而GB/T20428-2006标准在后,某些人胡言乱语的“标准是规程之母”,或“规程完全依据标准来制定的”,完全就是痴人痴语、一派胡言!我们国家的第一部平板规程是58年,而第一部平板部颁标准是62年,由此可见,“子生母”的奇葩乱象只存在于规氏家族中!

     增加“局部平面度”检定项目的理由:
       目前,国内外不管是生产制造还是销售、使用环节中的平板,绝大部分采用自准直仪、水平仪小角度仪器以“节距法”检定其整体工作面的平面度。基于上述测量原理,实际上只是对平板工作面的有限个截面或有限个点进行了测量,再根据规定的评定准则和这有限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平板整体工作面的平面度,由于受检测手段、仪器、评定准则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平板整体工作面做完整、真实的检定,这不管是采用8个截面25个点,还是12个截面49个点或是更多,平板工作面上仍有局部位置或面积没有检测到,而平板整体工作面上的高、低点非常可能就在这没有检测到的空白区域,我们难免要怀疑检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也无法对平板工作面的实际全貌做出完整、详尽的描述。

       另外考虑到使用中的平板;由于不可能在整体面积上使用,所以极易造成局部的磨损,即使整体平面度仍符合要求,但局部位置非常可能已经超差,这也就是标准上所说“工作面不成一个完整的基准时,尤其需要进行局部平面度的检测”。再者,从生产制造环节考虑,由于加工工艺的影响,如生产制造时要使用一定面积大小的磨板进行研磨和刮研生产,当使用了相对较小面积的磨板时,虽然经检定平板工作面的整体平面度符合要求,但其表面高低曲折,对使用的准确度和使用寿命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可能已经超差。综上所述,平板工作面的大面积是整体,小面积是局部,整体包含局部,局部决定整体。所以为了使检定结果能真实的反映平板工作面平面度的状况,必须对平板的局部平面度进行检定,即局部平面度是整体平面度的必要补充和前提条件,否则,以当前的检测手段、方法,测量仪器及评定准则检定平板工作面的平面度是不真实的,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对于某个无知之人谈到“2013版......将2005版“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是指300mm x 300mm 范围内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改为局部平面度按任意“250mm×250mm”范围内的平面度计算”的话语,依旧是一无所知的局外人闲来无事的无聊码字而已,JJG117-2005之所以文字描述为“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是指300mm x 300mm 范围内平板工作面平面度”,那是因为那个年代仅有国际标准建议草案ISO/DP8512/1/2-1984E,“250mm×250mm”范围内的平面度”文字描述是JJG117-2013在往国际标准ISO8512-1-2上靠,毕竟大家都清楚,国家局的指导政策是“有国际标准(ISO)的要尽可能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往ISO上靠)”,所以300mm x 300mm与250mm×250mm这两种规格并无多大的区别,何况这两种规格的平板均不属于公比1.6的优选系列。有人煞有其事的瞎显摆或穷嘚瑟,只能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无聊之极罢了,实在令人生厌!

        介绍的文字内容有些长,仅供有兴趣的量友参考。关于用平面波动量控制、替代“局部平面度”的可行性,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结论,包括规程中局部工作面平面度也可采用平面波动量判定”话语的理解,如果有人有兴趣,我将在今后的帖子中继续介绍补充。


发表于 2019-8-24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9-8-24 10:02 编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事实胜于雄辩,不管原因如何,不管个别人在技术讨论中毫无道理地恶意攻击别的当事人,也不管你罗列多少众所周知的历史以证明你的知识“渊博”,都无法改变铁的事实:“1991版JJG117.........无此检定项目,2005版JJG117增加了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检定要求”。
  关于增加“局部平面度”检定项目的理由:根本原因是平面由连续无限个点构成,节距法检测的是断续的有限受检点。无论跨距多小,被检平面上总有检测不到的点,理论上没有检测到的点均有可能是最高或最低点,而使平面度检测结果失真。“基准”分为测量基准和评定基准,“工作面”是被测对象,“测量基准”是测量过程中读数的参考对象,“评定基准”是评定被测对象平面度误差时的参考对象,所谓“工作面不成一个完整的基准”的说法严重混淆了被测平面与基准平面的概念,纯属胡说八道。
  节距法是平面度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局部平面度要求对节距法不能实现被测表面全息测量的不足是个补充。但局部与整体的平面度质量要求应以使用功能为前提,何时需局部平面度作为补充,如何补充,由不得6楼这位名噪一时的所谓全国平直度检测“专家”信口雌黄。“2013版......将2005版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是指300mm x 300mm 范围内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改为局部平面度按任意250mm×250mm范围内的平面度计算”是结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对平板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大量实验分析得出的。标准的目的是达到全国或全球的统一,标准也来不得半点虚假,以“300mm x 300mm与250mm×250mm这两种规格并无多大的区别”为由,攻击JJG117-2013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无聊之极”,的确是“实在令人生厌!”。
  高质量和有益的帖子不在于文字内容的长短,用平面波动量控制、替代“局部平面度”的可行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6楼还想展示自己的水平,大家表示欢迎。但我要说的是,“替代”品终归与“真品”存有差距,因此JJG117-2013提出当用“替代品”判定被测对象不合格时,需要用“真品”再次印证,是必要的,正确的。
发表于 2019-8-24 13: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旧是无聊码字的废话、屁话一箩筐。
发表于 2019-8-28 08: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面不成一个完整的基准时,尤其需要这项(局部平面度的)检测”,此段文字描述,完全是GB/T20428-2006中的文字原话,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术流氓竟然斥之为“纯属胡说八道”,莫非倚老卖老、为老不尊之“穿开裆裤的小孙子、下里巴人”比国家标准还要高明?何谓无自知之明?何谓一无所知?何谓不懂装懂?应该不需要再给以任何解读了。

         规程中的4.2.3条款中明确提及“平板工作面局部平面度也可采用平面波动量判定”,对上述文字规定应如何来认知理解,个人看法如下:大家都清楚,平板工作面局部平面度与平面波动量尽管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严格的数学关系,二者之间不是同一个概念,规程文字规定中的“判定”应理解为当采用变通的方法检测平面波动量符合要求时,可判定平板局部平面度符合要求,当平面波动量超差时,尚不能判定平板局部平面度超差,仍需按照符合平面度定义的检测方法进行局部平面度的检测。上述个人看法可由以往及下面大量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做支撑。

       用平面波动量控制、替代“局部平面度”的可行性及平面波动量技术指标的确定
         为了解决世界各国共同认识到的检定平板整体工作面的平面度所存有的前述两大缺陷,以及有效控制在用平板的局部磨损问题,JJG117-1991和JJG117-2005规程修订小组,长时间来对先期的20余块及后期的80多块多种材质平板进行了认真的负责任的检测实验(检测试验报告后续提供),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检测实验数据。大家都清楚,检测任意位置250mm×250mm平面度,必然造成检测位置和数量难以确定,多多益善的进行上述检测,必然造成检测次数增多,时间拖长,数据处理繁琐,费时费力,即盲目又缺乏可行性。那么能否用“平面波动量”来控制或替代平板工作面的局部平面度呢?前面提到世界各国对所谓平面波动量还有曲率变动量、曲率变化最大偏摆值、平板工作面平滑性等多种叫法,实际上检测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即反映的是指示表下面活动支点相对于三个(或两个)固定支点所构成的平面(或直线)的平板表面高低变化,而不是符合定义的平面度。

       经对大量的检测试验数据分析,从试验报告检测数据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平面波动量较局部平面度的数值要大,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平面波动量与局部平面度的比值为1.45~4.67;取20个平板试验样品其比值平均为2.07;如果剔除两个最小和最大的比值,取16个平板试验样品其比值平均为1.93,基本上是两倍的关系,分析结论:平面波动量变化相对更为敏感也就是针对局部平面度来讲,平面波动量确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从试验报告检测数据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对于00级平板,其平面波动量在(2~4)μm约占平板试验样品(80台)的72.6%,:对于0级平板,其平面波动量在(3~5)μm约占平板试验样品(13台)的72.0%。这样我国平板规程平面波动量00级平板为4μm,0级平板为8μm的规定应该是与英国及国际ISO8512-1-2标准及最新发布的GB/T20428-2006岩石平板标准的局部平面度允差值相当,与我国制造厂的生产及使用中平板的实际状况相符,因而是合理可行的。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九十年代初~2013年前这段时间,规程中平板准确度等级为00级、0级.....,而2006年后,标准中平板准确度等级为0级......,这里的两个0级内涵是有区别的,新的国家标准在准确度等级的划分和整体平面度允差值的计算公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者是部分采用了(修改性采用)GB4986/4987-85以及JB/T7974/7975-1999,后者是完全或修改性往国际ISO8512-1-2标准上靠。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世界上完全或修改性往国际ISO8512-1-2标准上靠的唯有中国的国家标准这一家,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去思考,我就暂时先不多谈了。

         对于某位瞎嘚瑟、穷显摆之人的叫嚷“可行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实则大家看到的只是其无聊码字的废话、屁话一箩筐,实质性或能够给大家以启示、有价值的内容从来都是空空如也,其鹦鹉学舌的文风的确令人生厌。这样的无知之人反正已无几多时日了,就由其凭着一张邪恶的横竖嘴混迹论坛去好了!

     
发表于 2019-8-29 0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xqbljc 发表于 2019-8-28 08:38
“工作面不成一个完整的基准时,尤其需要这项(局部平面度的)检测”,此段文字描述,完全是GB/T2 ...

感谢您的讲解!又学到了新东西,就是平板平面波动量数据要求的由来。我也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当平面波动量满足相应级别的要求时,认为其局部平面度符合要求,不再按平面度的测量方法测量局部工作面的平面度了,毕竟平面波动量较局部工作面的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快捷。只是规程要求要迅速扫描整个平板工作面,那么对于大规格平板(如长边在2 m以上),可否踩到平板上去操作,对结果是否有影响。我们检大平板的工作面平面度时,就是人上去移动桥板的,要不没法操作,可又不知这样对平面度结果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尤其对平面度要求高的大平板。
还有个困扰我的问题就是重复测量变动量。测量前在平板上画好线,测量时桥板是按首尾衔接,但最后测量完经数据处理后,有时重复测量变动量会大于规程要求(1/6 MPLp),这样就得重新测量,比较麻烦。请问测量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么,以保证重复测量变动量能符合要求。
发表于 2019-8-31 11: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19-8-29 09:57
感谢您的讲解!又学到了新东西,就是平板平面波动量数据要求的由来。我也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当平面波动量 ...

         如果你的确“又学到了新东西”,也就是有所启示或收益的话,那么我查阅了不少的过往资料,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说物有所值了。对你不懈的学习精神给予点赞!

        你提及的“对于大规格平板(如长边在2 m以上),可否踩到平板上去操作”的疑问,我的看法及以往的做法基本还没有出现过。我只能笼统的说,尽可能不要让人踩到受检平板上去,毕竟平板增加载荷以及支反力的作用,很可能使受检平板产生非预期(非期望)的变形。我们在检测长边4000mm的平板时,是无需让人踩到受检平板上去的。我们也曾检测过长边6000mm~8000mm的平板,也是没有让人踩到受检平板上去,当然,检测现场的条件比较方便,移动桥板的人可以坐在行车提供的空间位置上。至于水平仪则是主体(传感器等)与显示屏分离的,依靠蓝牙技术自动或半自动采集、传输检测数据(无绳)。唯一一次见到让人踩到受检平台上去的情况是检测一块长边近10000mm(短边4600mm)的平台,由于检测现场的条件受限(吊装设备不具备或不够安全),的确有人踩到受检平台上去了,检测的主标准器是双频而非小角度测量仪器。

       我过去曾介绍过某航天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组合气浮平台,其由200块3000mm×2000mm的平台组合而成(总面积1200平方米),具体到某一块在检测平面度时,无需也不允许让人踩到受检平台上去,组合后的气浮平台不再捡1200平方米整体平面度,仅有整体平面相对于自然水平面的倾斜角技术指标。当然在使用这个超大型组合气浮平台做许多模拟实验时(包括玉兔和嫦娥号),是需要有人踩到组合气浮平台上去做某些模拟实验辅助工作的。因为这个超大型气浮平台有大量的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支撑系统,该系统可显示组合气浮平台所产生的变形,并随即进行水平自动调整。

        至于人踩到受检平台上去,究竟“对平面度结果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我就不好乱讲了,毕竟我们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建议你去看一下GB/T20428-2006标准中的附录B.3刚度试验,以及GB/T22095-2008标准中的条款7 刚度及附录B。如果你还想深究,我这里还能查到美国联邦技术条件GGG-P-463C-1973(包括英文版和简体中文版),这些技术资料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规定了最大变形量),特别是美国联邦技术条件GGG-P-463C-1973,其在平板的厚度及刚度方面,应该讲比我们国家做的技术工作要细的多,也完整的多。实在对不起让你失望了,由于在上述诸多方面没有大量的实验和检测数据作支撑,也没有去做过细的工作,又不能像某个人那样信口开河瞎讲一气,也就只能泛泛的谈这些供你参考,请谅解。

        关于你谈到的各截面测量点的重复测量变动量问题,我就不去多谈了,即使“麻烦”些,也应该按照规程的规定来做。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在老的平板规程中,对于较小平板是检测6个截面9个点,而JJG117-1991和2005规程中,是7个截面9个点(特意增加了一条中线),使中点成为了重复测量点(对于2013版规程中的8个截面9个点不评论)。所以,各截面测量点的重复测量变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控制项目,这在前哨厂的多个新、旧版数据处理软件中都有所显示。对于JJG117-1991和2005、2013规程中的图a、图c中的不同,你可以自己去看并认知,过多的人为增加重复测量点,岂不更为“麻烦”。

         “测量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么”的话题,也不去多谈了,毕竟调水平、稳支撑、防灰尘、沿直线首尾衔接、仪器使用前的通电时间及调整、并尽量将仪器调整到零值或零值附近、仪器与桥板的结合要可靠、尽可能避开震源.......,总之,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相信你会做得比我们好。
发表于 2019-9-1 0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xqbljc 发表于 2019-8-31 11:31
如果你的确“又学到了新东西”,也就是有所启示或收益的话,那么我查阅了不少的过往资料,花费 ...

感谢您的讲解!我们在用户现场检过4000 mm的平板,印象中是4000 mm×3000 mm的,现场没有提供设备,我们人不上去够不到桥板,这种情况是不是需要借助什么设备,还是人不上去为好。老师您说仪器尽量调整至零值或零值附件,是它的绝对零值么,有的客户安装好的平板不可调,没有调整的支撑脚。
发表于 2019-9-3 16: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19-9-1 09:35
感谢您的讲解!我们在用户现场检过4000 mm的平板,印象中是4000 mm×3000 mm的,现场没有提供设备,我们 ...

        4000 mm×3000 mm的平板我们也检测过,是不需要人踩上去的,如果实在不方便,不妨借助一下简单的推拉杆等即可。总之,我的看法也是你谈及的“人不上去为好”。

        “仪器尽量调整至零值或零值附件”,是指仪器的绝对水平零值,而非相对水平零值,这与电子水平仪的计量特性有关。我们知道目前电子水平仪的主导产品是电容式电子水平仪(电感式很少,电阻式基本淘汰),这种以电容传感器为核心部件的水平仪,其特点就是示值误差线性明显且非常好,误差线性好表明了其示值误差应该在坐标图的ⅠⅢ象限或ⅡⅣ象限,基本呈与X轴有一定夹角的“直线”。从没见过示值误差呈二次曲线的。结合电子水平仪规程中给出的示值误差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当水平仪偏离零值越远,则其示值误差越大,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检测中使用水平仪的零值或零值附近。

        没有调整的支撑脚导致平板不可调,如果平板的整体倾斜还在水平仪的测量范围内(不是指显示范围),那么也只好对付着捡了,但要把检测现场的缺失对检测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给用户有所交代。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要求用户想办法先改善或调整解决,待调整后的平板稳定后我们再到现场检测。

        河北地区可能铸铁平板较多,由于该材质的平板工作面的厚度不足(偷工减料),且加强筋也不尽合理,时效处理缺乏或没有,粗制滥造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更应注意检测时必需的程序步骤,尽可能减少给检测工作带来的非预期影响。
发表于 2019-9-6 08: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xqbljc 发表于 2019-9-3 16:31
4000 mm×3000 mm的平板我们也检测过,是不需要人踩上去的,如果实在不方便,不妨借助一下简单的 ...

谢谢您的指导,这会对我们今后的检测工作有所帮助,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9-10-23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平面波动性和局部平面度的问题讨论过去一个多月,那位有骂街嗜好的所谓全国知名平直度检测“专家”没有再发表新观点,也许是已经基本上把话说完了。为了预防给新从事平直度检测的量友们产生误导,我发表如下观点以供量友们参考:
  1.平面变动性与局部平面度概念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结果也不会相同,它们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并非6楼所说的“1990年8月的黄山审定会上就准备将局部工作面平面度的检测项目列入JJG117-1991,只是由于某个人坚持‘局部工作面平面度与平面波动量没有一个严格的数学关系’”的原因,当时坚持观点的人也并非他所骂的“穿开裆裤的小孙子、下里巴人”。平面波动性在局部平面有,在整个平面上也有,但局部平面度只适用于平面的局部,整个平面的平面度只能叫“平面度”,不能称为“局部”平面度。
  2.必须指出的是,JJG117-1991既没提平面波动性检定要求也没提局部平面度检定要求,JJG117-2005的4.4条提出了局部平面度的检定要求,标题并没提到平面波动性,但其4.4.2条突然提出了“局部平面度也可用平面波动性判定”,却没给出两个不同概念的差别和为什么可以替代,从而为两个概念的混淆埋下了祸根。JJG117-2013的6.3.5条沿用了JJG117-2005的4.4条标题,但仅有的两个子条款都没讲局部平面度的要求和检定方法,讲的都是平面波动性。这说明2013版已不再要求检定局部平面度,而是明确了平面波动性为必检项,只是可能忘了将条款标题改为“平面波动性”。
  3.楼主的问题是“前哨以前的软件版本有局部工作面平面度,现在的最新版本没有了,这个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器去做”,在搞清楚上述我说的道理和发展史后,楼主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因为新检定规程JJG117-2013不再要求检定“局部平面度”,只要求检定“平面度”和“平面波动性”,前哨以前的软件版本曾经有的局部工作面平面度与平面波动性概念上大相径庭,且无法实现平面波动性的检定,因此取消这个功能是完全正确的。“平面波动性”怎么办?2013版检定规程附录D给出的“平面波动量检具”就是平面波动性的“标准器”,6.3.5.1条给出了详细检定方法。其6.3.5.2条的后半部描述的检定方法是照抄了JJG117-2005的相关描述,与6.3.5.1描述相矛盾,应该删除。
发表于 2019-10-23 18: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平面波动性”,又一不伦不类的规氏自创术语,出自欠抽且语无伦次的横竖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0 22:07 , Processed in 0.0618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