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校准证书的不确定度

[复制链接]
大漠孤烟 发表于 2017-10-27 10: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6 22:58
  如果被测物(校准物)是一个单值计量器具,如砝码、电阻、量块等,被检对象就是一个实物量具,而不属 ...

谢谢专家释疑解惑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8 2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0-28 00:31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6 04:29
  我乃企业最基层从事计量工作的一介草民,比不上你这位高高在上的“大员”。幸亏这里是计量技术论坛, ...

你有什么权力来要求大家不使用国防军工计量技术基础培训教材里的不确定度修约规则呀?我为什么没有权力来阻止你这种强王霸道的行径啊?你以为你是谁呀。你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永远正确是不是?别人说你说错了就叫“阻止你发表不同意见”是不是?“技术讨论怎么说都不过分”,果真如此吗?施展东扯西绕、答非所问、胡搅蛮缠、蛮不讲理、不举证不演示、否认自己说过的话、铁证面前也不认错等恶劣学风也不过分吗?自己都没有道德底线,还在这里要求别人学习中国传统道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都好意思。

教材不是标准,难道就不可以在行业内执行啦?都不执行那要放在教材里对国防军工计量人员培训干什么?没有哪一个军工标准规定不确定度的修约执行1/3原则,那又有哪一个军工标准强制规定了不确定度的修约要执行你那套修约原则呀?既然都没有规定,为什么不能使用三分之一修约规则呀?

扩展不确定度本身就是一个在约定概率下的合理估计的区间半宽度,其第一位数值(扩展不确定度的首位有效数字)已经定量表明了相应测量结果该位数的不确定区间半宽度,测量结果的该位已经按照“四舍六入五留双”的原则进行了修约,已经是一个欠准数了。当扩展不确定度首位数不是12的情况下,按照三分之一原则进行修约保留1位有效数字,肯定要比按照“四舍六入五留双”的修约规则安全边际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叫“按大于3进位,小于3舍弃的潜规则修约也未尝不可,没必要精确到绝对的1/3”啊?什么叫“潜规则”呀?没有道理吗?没有依据吗?拍脑袋想出来的吗?按你说的就不叫“潜规则”是不是?你脑子没毛病吧?那刚好等于3究竟是进还是舍呀?你舌头是不是闲得不嚼难受呀?非得要将死人叫得从棺材里坐起来才甘心是不是?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8 2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7-10-28 21:29 编辑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8 20:28
你有什么权力来要求大家不使用国防军工计量技术基础培训教材里的不确定度修约规则呀?我为什么没有权力来 ...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有权力要求大家不使用国防军工计量技术基础培训教材里的不确定度修约规则,我只是告诉大家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规定了不确定度修约规则。同样你也没有权力要求大家使用国防军工计量技术基础培训教材里的不确定度修约规则,因为教材并非国家大中专院校的正式教材,也不是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更不是国防军工计量技术标准和规范,而是培训资料,内容可以供大家参考,但绝不是不执行就违反规定。
  “按大于3进位,小于3舍弃的潜规则修约也未尝不可,没必要精确到绝对的1/3”,其道理就来自于1/3原则,不确定度评定本身就是一个估计,估计的东西达到八九不离十就达到目的,因此没必要精确到绝对的1/3,数字3是10的大约1/3,用于不确定的评定结果的修约足够了。这种修约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和军工“教材”提出的1/3原则一样都是“潜规则”,都是给大家参考使用的规则,可以这么做,也可以不这么做。但是JJF1059.1是国家关于不确定度评定的正式技术规范,执行这个国家规范规定的不确定度修约原则,绝对不会有错。
  你询问的刚好等于3究竟是进还是舍呀?我早就给你讲过,可见你从来不认真看别人的不同意见,一门心思考虑的是如何骂别人。既然你问,我就再重复告诉你一遍,刚好等于3时进,或者说小于3时舍,其余的时候均进。这仍然是站在测量工程的安全性第一,经济性第二基础上的思维方式考虑的。你提到的教材同样也有一个刚好是1/3的问题,该进还是该舍,同样回避不了,但却无法用你张口就说的比照“四舍六入五留双”修约规则。你作为资深计量人士和专家不要把心思100%都放在骂人上,也稍微静静心,拿出1%的心思考一下“1/3原则”的“五”是什么数,什么又是“1/3原则”的数中的“双”。你的本事大,就请你说说看,我们洗耳恭听。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8 2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8 01:28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有权力要求大家不使用国防军工计量技术基础培训教材里的不确定度修约规则,我只是告 ...

“按大于3进位,小于3舍弃的潜规则修约也未尝不可,没必要精确到绝对的1/3”,其道理就来自于1/3原则,不确定度评定本身就是一个估计,估计的东西达到八九不离十就达到目的,因此没必要精确到绝对的1/3,数字310的大约1/3,用于不确定的评定结果的修约足够了。这种修约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和军工“教材”提出的1/3原则一样都是“潜规则”,都是给大家参考使用的规则,可以这么做,也可以不这么做。但是JJF1059.1是国家关于不确定度评定的正式技术规范,执行这个国家规范规定的不确定度修约原则,绝对不会有错

按国家标准执行绝对不错,但三分之一原则修约绝对严于国家标准,有什么好扯的呢?不符合国防军工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吗?国家规定的量传比是三分之一原则,国防军工规定是四分之一原则,是不是也是“潜规则”呀?什么叫八九不离十就达到目的啦?国家标准的规定通常都是最低的通用要求,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标准或规定通常都要求高于国家标准。

不知道你扯什么蛋。我说了“四舍六入五留双”的修约规则是用来修约不确定度的吗?那是用来修约与不确定度相关联的“测量结果”的。搞了一辈子计量,连基本的行话都听不懂,跟你这种人还有什么技术好谈的。

a.png

b.png

大家看看清楚,某版主刚刚说过的话就矢口否认。这种卑鄙、无耻、下三烂的伎俩不知故伎重演了多少次了,恕我无礼,再骂你一句“不要脸”。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0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8 22:14
“按大于3进位,小于3舍弃的潜规则修约也未尝不可,没必要精确到绝对的1/3”,其道理就来自于1/3原则,不 ...

  好,你只要承认“按国家标准执行绝对不错”,这就算你有了进步,唯一不变的仍然是是骂街恶习至死不改。
  你提出“但三分之一原则修约绝对严于国家标准,有什么好扯的呢?”,我可以告诉你,的确没有什么好扯,因为JJF1059.1宽严有度。JJF1059.1规定不确定度的修约执行GB/T8170-2008,这是我国规定的最常规的修约规则,这叫做“宽”,宽有利于测量工程的经济性。JJF1059.1规定不确定度的修约还可以执行一律上收进位,这就叫做“严”,严有利于测量工程的安全性,且这个“严”远远严于你那潜规则的1/3原则,更符合国防军工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因此国家技术规范对不确定度的修约规定,要宽有宽,要严有严,目的是告诉大家修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宽严有度”。
  不确定度评定本来就是对测量过程及其结果的可信性估计,估计的东西只要求八九不离十即可,并不要求每个人的估计结果分毫不差。因此就有了介于国家规范规定的宽严之间的潜规则,你的绝对1/3的修约规则,我说的“小于3时舍,其余均进”规则。哪一个更严点,更有利于军工产品的质量安全?请你用骂街心思的1%想一想吧。
  你花大量篇幅引用我的帖子想说明说明呢?抛弃你的骂街成分,你描红的部分不就是想说“刚刚说过的话就矢口否认”吗?请不要一门心思只会骂人,还是花1%的心思仔细看看我的话到底有没有前后矛盾吧。你那“卑鄙、无耻、下三烂的伎俩不知故伎重演了多少次了”,你的确该用你那污言秽语骂街的臭嘴“再骂你一句‘不要脸’”。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0-28 15:54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8 05:48
  好,你只要承认“按国家标准执行绝对不错”,这就算你有了进步,唯一不变的仍然是是骂街恶习至死不改 ...

你只要承认“按国家标准执行绝对不错”,这就算你有了进步。这不是废话吗?啥时候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有错呀?不按国标严于国标执行就有错是不是?我说按三分之一原则修约你就认为对测量工程的安全性带来了莫大的风险,你说“宽”就有利于测量工程的经济性我说好坏都是错,你说好坏都是对,是不是?这就是你所说的“技术讨论各抒己见公平发表的不同观点”是不是?

JJF1059.1的修约规则只有两种:一种是“四舍六入五留双”,另一种是“非零即进”,并且不区分一位还是两位有效数字,两种规则都可以选择使用

国防军工系统的修约规则也有两种:一种是当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时,按三分之一原则修约,另一种是当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时一律“非零即进”,并且不能选择性互换使用

以上两种修约方案相比,哪里能看出JJF1059.1要远远严于国防军工啊?当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时,至少三分之一修约规则要严于“四舍六入五留双”的修约规则。当不确定度的首位数值大于2时,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仍采用“非零即进”的修约规则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有那个必要,值得商榷。当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时,国防军工的“非零即进”的修约规则肯定要严于JJF1059.1的两套选择性修约方案。

刚说过的话自己就不承认,铁的截图证据摆在那里,到现在你仍然死不认错。本不想骂你,是你自己招骂、找骂、欠骂,不挨骂不舒服。对你这种恶劣学风,我不骂你同样感到不舒服。有关不确定度的修约规则,或者说三分之一修约规则要求,你咨询过国防计量考核办了吗?你亲自接受过教材主编李宗扬老师的培训吗?你向李宗扬老师咨询过吗?不了解三分之一修约规则的由来就少插嘴,先学习学习,咨询咨询总是可以的吧,为什么总是不识相的给脸不要脸呢。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56522525 发表于 2017-10-24 19:46
那么规程规范里有一项重复性,并且和平不确定度是的重复性算法不一样,这两个重复性怎么区分 ...

规程规范里计算的是“重复性”,不确定度里计算的不是“重复性”,而是“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1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1:07
你只要承认“按国家标准执行绝对不错”,这就算你有了进步。这不是废话吗?啥时候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有错呀 ...

  请把眼睛睁大一点看清楚了,JJF1059.1的5.3.8条是专门讲不确定度修约规则的,其中第一条(5.3.8.1条)就明确指出了最终报告的不确定度根据需要只能取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并以住的形式告诉大家,“首位数字为1或2时,一般应给出两位有效数字”。其最后一条(5.3.5.3条)还特别指出修约应该确保“在相同计量单位下”测得值末位与不确定度末位“一致”,可见JJF1059.1的修约规则并非你所说的“不区分一位还是两位有效数字,两种规则都可以选择使用”。
  以你给出的那个“教材”的例子0.001001修约至0.001或0.002,以及0.001334修约至0.002为例,这种修约结果就都是错误的。正确的修约要看测得值的末位数在哪里以确定修约保留一位还是两位有效数字。“教材”的例子因为“首位数字是1”,不论测得值的末位如何,不确定度都“应给出两位有效数字”,应该是0.0010或0.0011,以及0.0014。用你的话来说,“不了解国家规范修约规则的由来就少插嘴,先学习学习,咨询咨询总是可以的吧,为什么总是不识相的给脸不要脸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13: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7-10-29 13:33 编辑

  JJF1001已经明确给出了“重复性”的定义,规程的所谓“重复性”到底是“示值波动性”还是JJF1001定义的“重复性”,就留给量友们自己思考吧,我就不对32楼的帖子评价了。
  刚才坛下有人问为什么JJF1059.1规定不确定度的修约“首位数字为1或2时,一般应给出两位有效数字”?我想坛上也可能会有人有这个问题,下面用例子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假设某种测量设备要求最大允差±0.005,按JJF1094的规定校准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应该U≤0.005/3=0.0017。现在不确定评定结果为0.001334,按某位大员提供的“教材”应修约至0.002。因为0.002>0.0017,可判定该校准方法不满足测量要求,是不可采信的,应更换校准方法。
  按JJF1059.1规定的修约规则,被测参数允差±0.005,测得值末位数在小数点后第三位,不确定评定结果0.001334按“末位数对齐”的原则也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为0.002。但因为0.001334的首位是数字1,不管测得值的末位数是什么,按规定必须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应修约至0.0014。此时0.0014<0.0017,即U<MPEV/3,根据JJF1094判定这个校准方法满足测量要求,完全可信。
  比较两种修约规则,得到的校准方法评定结论截然相反,显然JJF1059.1的规定比那个“教材”的规定科学、合理,既保证了测量工程的安全性又照顾到测量工程的经济性。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4: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8 15:56
  请把眼睛睁大一点看清楚了,JJF1059.1的5.3.8条是专门讲不确定度修约规则的,其中第一条(5.3.8.1条 ...

自己睁大眼睛看看清楚,JJF1059.15.3.8条并不是专讲修约规则,第5.3.8.1条讲的是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并没有谈及修约规则。第5.3.8.2条才讲到两种修约规则方案(没有三分之一修约规则),并且没有限制这两种修约方法只适用于一位有效数字,还是只适用于两位有效数字。第5.3.8.3条不是说不确定度的修约,而是说与不确定度相关联的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修约。自己不懂装懂在此混为一谈。

教材啥时候说了不确定度结果为0.001001时,可以续约至0.002了呀?教材明明说修约至0.002时,对结果估计的影响999/1000,远超过了1/3;如果改“三分之一”原则进行修约,则有三位多余位数001,小于该基本单位9991/3,按微小误差或微小不确定度原则取舍,原不确定度数据(0.001001)修约为0.001对结果估计的影响1/1000。尽管示例的首位数为“1”,按照“非零即进”的修约规则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也应该修约至0.0011,而不是什么“或0.0010”(这是JJF1059.1的规则)。同理,若不确定度结果为0.001334,只能修约至0.0014。但按照JJF1059.1的规定,也可以修约至0.0013。如果不确定度结果为0.00334,按照国防军工的修约规则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只能修约至0.004。但按照JJF1059.1的修约规则,也可以修约至0.003(舍弃部分已超过0.001的1/3)。由此可见,国防军工的修约规则总体上要严于JJF1059.1

让大家看看,到底是谁在这里正经歪念,谁在这里不识相的给脸不要脸。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4: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0-28 18:37 编辑

某版主34楼简直就是瞎扯蛋,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当成“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来进行研判。把“被测量测量结果”的修约与“被测量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修约混为一谈。把“误差”这一偏移性指标与“不确定度”这一离散型指标混为一谈放在一起去比较。众所周知,误差小不代表不确定度就小,误差大也不代表不确定度就一定大,误差与不确定度没有直接的线性对应关系。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14: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4:05
自己睁大眼睛看看清楚,JJF1059.1的5.3.8条并不是专讲修约规则,第5.3.8.1条讲的是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

  真是可笑,呵呵。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居然与谈及修约规则无关,请问修约要达到什么目的?修约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修约的要求要么是将数据保留到哪一位或小数点后哪一位,要么是保留多少个有效数字,你明白吗?
  你终于还是回到JJF1059.1国家规范的修约规定上来了,怎么不以什么“教材”反对国家规范的规定了?若不确定度结果为0.001334。但按照JJF1059.1的规定,可以(不是只能)修约至0.0014,也可以修约至0.0013,此话不假,那就看被测参数需要多考虑一点安全性,还是需要多考虑一点经济性。多考虑一点安全性就修约至0.0014,多考虑一点经济性就修约至0.0013。无论0.0014还是0.0013,均不大于0.0017,均满足最大允差±0.005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要求,校准方法均被证明是可信的,有效的。你的“教材”给出修约结果是0.002,这个结果只保留一个有效数字是错误的,0.002>0.0017,只能判定校准方法不可信而必须更换校准方法,这个客观事实你怎么也否定不了。
  你现在又东拉西扯拿出“不确定度结果为0.00334”的例子说事。按JJF1059.1规定,0.00334可以修约到0.004或0.003,也可以修约到0.0034或0.0033。有效数字取一个还是两个,要看测得值的末位数,不能随意。不确定度末位数修约至3还是4,要看安全性和经济性更偏重于哪个。国家规范的规定完全科学合理,“国防军工的修约规则总体上要严于JJF1059.1”和“只能”之说纯属唬人。所谓的“国防军工”的修约规则只是“教材”一家之言可供参考,但绝非国防军工的标准或规范要求,你在这里披着羊皮当虎皮吓不了人,挂着羊头卖狗肉也骗不了人。“到底是谁在这里正经歪念,谁在这里不识相的给脸不要脸”,人人心中都有数,只不过这里是计量技术论坛,没有谁愿意破坏规矩在这里评价你罢了。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7: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8 18:57
  真是可笑,呵呵。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居然与谈及修约规则无关,请问修约要达到什么目的?修约最后的 ...

还好意思在这里问修约的目的是什么?修约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自己都没弄明白到底有几个要修约的结果。被测量的测量结果yy的不确定度U都需要修约,本主题只谈不确定度U的修约,谁跟你东扯西绕扯什么y的修约啦?看看清楚JJF1059.15.3.8.3条,到底是说修约y还是说修约U啊?到底y的有效数字位数与5.3.8.1条所说的“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有什么关系呀?y到底有多少位有效数字呀?还好意思问“你明白吗?”到底是你问我还是我问你呀?

不确定度的首位已经是欠准数了,对于一位有效数字(>2)来说,安全性与经济性都需要考虑。对于国防军工系统而言,侧重于安全性选择三分之一修约规则无可厚非。对于两位有效数字而言,第二位还考虑什么经济性啊,即使全部舍去,经济性也就提升了1/10~1/20。所以对安全性而言,“非零即进”是合理的。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不确定度,不知从哪里无厘头扯出个最大允差±0.005来了,你怎么不扯最大允差±0.01啊?谁让你扯校准方法可信可靠啦?

JJF1059.1规定,0.00334可以修约到0.0040.003,也可以修约到0.00340.0033

你根据JJF1059.1哪一条哪一款的规定可以修约至0.00340.0033呀?第5.3.8.1条的注是怎么说的呀?这是不是正经歪念呀?国家规范的规定完全科学合理,国防军工严于国家规范的规定就不科学不合理啦?谁唬人骗人啦?谁“披着羊皮当虎皮”?谁“挂羊头卖狗肉”啦?你跟我说清楚,你的意思是不是教材编著者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是“披着羊皮当虎皮”,在“挂羊头卖狗肉”呀?说话注意点分寸,少在这里嚣张跋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18: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7:46
还好意思在这里问修约的目的是什么?修约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自己都没弄明白到底有几个要修约的结果。被测 ...

  在测量活动中,“被测量的测量结果y与y的不确定度U都需要修约”人人皆知,用不着啰嗦。JJF1059.1讲的是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因此讲修约规则也就是讲不确定的评定结果的修约规则。在讲不确定度修约规则时有一个测得值与不确定度“末位对齐”的原则你不会不知道吧,因此不确定度修约必涉及到测得值的末位修约到哪一位的问题,测得值修约到哪一位是测量设备读数分辨力或分度值所决定的,为了保持“末位对齐”,就要求不确定度的修约位数保持与测得值修约位数一致,讲测得值的修约实际上也是在讲不确定度的修约。难道你只会骂人,连这一点道理也不懂吗?
  JJF1059.1哪一条哪一款的规定0.00334可以修约至0.0034或0.0033呀?第5.3.8.2条写得清清楚楚你看不见吗?执行GB/T8170规定就该修约至0.0033,按“将不确定度最末位后面的数都进位而不是舍去”,就该修约至0.0034。作为一个计量界资深人士竟然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令人悲哀。跟你这种只会骂街的人谈测量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辩证关系,更是像讲天书,对牛弹琴,不谈也罢。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8 22:42
  在测量活动中,“被测量的测量结果y与y的不确定度U都需要修约”人人皆知,用不着啰嗦。JJF1059.1讲的 ...

无论是被校对象的读数分辨力还是分度值,或是示值重复性或示值变动性,都会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有所反映,被测量测得值y究竟修约至哪一位,是要根据y的不确定度最终结果U来确定的,也就是规范所说的“末位对齐”。操作步骤是先修约U,然后再根据U来修约y。连修约顺序都搞不清楚,规范明明说的是“在相同计量单位下,被测量的估计值应修约到其末位与不确定度的末位一致。”到了你嘴里就正经歪念成了“要求不确定度的修约位数保持与测得值修约位数一致”。你干了几十年的计量,就干成了这种水平,你还有什么资本在这里谈技术呀?

JJF1059.1哪一条哪一款的规定0.00334可以修约至0.00340.0033呀?第5.3.8.2条写得清清楚楚你看不见吗?执行GB/T8170规定就该修约至0.0033,按“将不确定度最末位后面的数都进位而不是舍去”,就该修约至0.0034。作为一个计量界资深人士竟然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令人悲哀。跟你这种只会骂街的人谈测量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辩证关系,更是像讲天书,对牛弹琴,不谈也罢。

a.png

U的有效数字首位不是12,到底应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还是两位有效数字,没有人对上述红线标示的条款内容看不懂,唯有你这位“学术流氓”会选择性眼瞎看不见。GB/T 8170啥时候规定了0.00334不该修约至0.003啦?按“将不确定度最末位后面的数都进位而不是舍去”,难道就不该修约至0.004了吗?到底是谁不懂装懂啊?还对牛弹琴呢,你大粪教屎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2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9:35
无论是被校对象的读数分辨力还是分度值,或是示值重复性或示值变动性,都会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有 ...

  有的人的确只会骂人,在技术上糊涂到连基本道理都搞不清。在相同计量单位下,测得值和不确定度应“末位对齐”,那就看先修约测得值还是先修约不确定度,如果先修约不确定度,就必须“被测量的估计值应修约到其末位与不确定度的末位一致”,如果先修约测得值,就应该“要求不确定度的修约位数保持与测得值修约位数一致”。在不学无术的骂街者眼中,这种辩证关系成了颠覆性的天大错误了,呵呵。
  GB/T 8170啥时候也不会规定0.00334不该修约至0.003,它只规定修约按1/2原则,大于5进,小于5舍,等于5奇进偶舍,进位与舍去的数字量各占一半。0.00334该修约至0.003还是0.0033,就看修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该不该修约至0.004?GB/T 8170绝不允许。按JJF1059.1的5.3.8.2条的最后一句规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就必须修约至0.004,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必须修约至0.0034。按你那“教材”的示例,0.001334必须修约到0.002,完全违背JJF1059.1的修约规定。你若真不是不懂装懂,是哪个“教屎”教出你这个“大粪”,只有你自己才心知肚明。
路云 发表于 2017-10-30 0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0-29 12:18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01:59
  有的人的确只会骂人,在技术上糊涂到连基本道理都搞不清。在相同计量单位下,测得值和不确定度应“末 ...

如果先修约测得值,就应该“要求不确定度的修约位数保持与测得值修约位数一致”。

不知道是谁不学无术在这里胡说八道。众所周知,除非不需要求不确定度而直接将被测量的测得值y进行修约外,任何需要求不确定度的场合都是先修约不确定度,然后根据最终不确定度U(或uc)的大小及有效数字位数来决定被测量测得值y修约至哪一位,从来没有最终不确定度U(或uc的有效数字位数由修约后的被测量的测得值y来确定的。JJF1059.15.3.8.3条及示例说得清清楚楚:

a.png

任何有关不确定度的资料都是这么要求的。试想,如果按照先修约测得值y后修约U,得到的U=12怎么办,是不是不符合JJF1059.1第5.3.8.1条“注”(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要求?是不是还要反过来对测得值y重新进行修约啊?那到底是谁依据谁修约啊?自己不懂装懂还好意思说别人犯了颠覆性的错误。还“呵呵”,你“呵”个鸟啊。

GB/T 8170啥时候也不会规定0.00334不该修约至0.003,它只规定修约按1/2原则,大于5进,小于5舍,等于5奇进偶舍,进位与舍去的数字量各占一半。0.00334该修约至0.003还是0.0033就看修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该不该修约至0.004GB/T 8170绝不允许。按JJF1059.1的5.3.8.2条的最后一句规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就必须修约至0.004,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必须修约至0.0034

啥叫“就看修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呀?JJF1059.1第5.3.8.1条的“注”你瞎了眼看不见吗?啥时候说了这种情况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啦?

按你那“教材”的示例,0.001334必须修约到0.002,完全违背JJF1059.1的修约规定。

“教材”根本就没有不确定度首位是1或2时,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强制性要求(那是JJF1059.1的要求),即便是首位数大于2,“教材”同样允许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所以它用0.001334示例也是合情合理的,也与JJF1059.1没有本质上的矛盾与冲突。

当最终不确定度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时,JJF1059.1的“非零即进”修约规则是不考虑经济性的,而“四舍六入五留双”的修约规则其安全性又是低于“三分之一”修约规则的。这就是两者的区别所在。“三分之一”修约规则是一种兼顾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一种修约方式,是科学的,合理的。到底是谁不懂装懂,还是让广大量友去甄别吧,你这坨屎只不过是自臭不觉而已。

1256522525 发表于 2017-10-30 0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29 11:17
规程规范里计算的是“重复性”,不确定度里计算的不是“重复性”,而是“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这 ...

谢谢老师,学习了。还有一问题就是,偏差和误差是不是符号相反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30 14: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7-10-30 08:14
如果先修约测得值,就应该“要求不确定度的修约位数保持与测得值修约位数一致”。不知道是谁不学无术在这 ...

  任何测量活动都是先有测量要求,再有测量方案,然后才能实施测量。
  测量方案首先就决定了测得值的末位数位置,末位数想多保留几位完全不可能,想少保留几位末位数也不允许。利用测量方案的有用信息同时也评定出了测得值或测量方案的不确定度。因此,测得值的修约由测量方案的读数能力所决定,不确定度的修约保留有效数字一位还是两位,由测得值的末位数所决定。
  “啥叫‘就看修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呀?”
  答: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个数由测得值的末位数所决定,测得值的末位数决定了不确定度应该保留一位还是两位有效数字的要求,不确定度修约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就看测得值末位数要求不确定度保留几位有效数字,不像你说的随便一位或者两位,你明白吗?
  在常规测量中,首先确定的是测得值的末位数,可认为先修约的是测得值,所以就该“要求不确定度的修约位数保持与测得值修约位数一致”。按你所理解的“教材”,似乎保留有效数字可以一位,也可以两位,这是是错误的,保留一位还是两位不能像你说的那么任性。
  按你那“教材”0.001334必须修约到0.002的说法,完全违背JJF1059.1的修约规定。0.001334不能修约为0.002,因为其第一个数字是1,国家规范要求应该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所以0.001334只能修约至0.0013或0.0014。修约至0.0013是按JJF1059.1规定的GB/T 8170修约规则,修约至0.0014是按JJF1059.1关于一律进位不舍的规定。
路云 发表于 2017-10-30 14: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256522525 发表于 2017-10-29 13:24
谢谢老师,学习了。还有一问题就是,偏差和误差是不是符号相反了?

“偏差”这一术语定义出现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与定义》第5.17条,新版JJF1001-2011已经没有这一术语定义了。实际上,计量领域现在几乎不用“偏差(注:不要与‘标准偏差’混淆)”这一术语了。您说的是对的,实际上“偏差”就等于“修正值”。

dtgy 发表于 2017-10-30 15: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觉得偏差和修正值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正负号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30 15: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256522525 发表于 2017-10-30 09:24
谢谢老师,学习了。还有一问题就是,偏差和误差是不是符号相反了?

  32楼所谓规程规范里计算的是“重复性”,不确定度里计算的不是“重复性”的说法完全错误。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中有时对测量设备的确提出“重复性”的计量要求,这种提法基于历史原因而错用了名词术语,情有可原。JJF1001-2011及JJF1033-2016均对此进行了更正,明确指出了“重复性”属于术语“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而不属于“测量设备”(计量标准是测量设备中的一种),因此测量设备不存在“重复性”。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提出的测量设备的重复性要求,实际上是测量设备的示值波动性或称示值变动性,是多次检测同一个示值点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国家定义的“重复性”则是在重复性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通过白塞尔公式计算出的实验标准差,用来定量评判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区间的宽度(半宽)。
  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用这个实验标准差表征的“重复性”,作为单次测量所得测得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2楼所说是“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以说得过去,但要注意“重复性”前面是有定语的,不是测量设备的重复性,而是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的重复性,在概念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30 15: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7-10-30 15:44 编辑
dtgy 发表于 2017-10-30 15:06
我一直觉得偏差和修正值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正负号


  是的,偏差和误差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而修正值和误差也是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因此偏差和修正值是同一个符号,且绝对值相等。
  原因是:偏差往往用于实物量具,实物量具没有显示值而只有标称值。实物量具的标称值标识在量具上,相当于仪器仪表的显示值。实物量具的实际值是计量标准的值。偏差等于实际值减去标称值,与仪器仪表相比,也就相当于计量标准值减去仪器仪表显示值(与示值误差反号的修正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JJF1001-2011虽然没有“偏差”定义了,但在专业计量名词术语中仍然保留“偏差”的定义,仍然在正常使用,例如量块检定规程仍然使用偏差,没有“偏差”术语,量块的级别也就失去意义。还有一个问题是几何量计量中使用了尺寸偏差,这里的偏差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分别表示以标称尺寸为参考对象所允许的极限尺寸,属于计量要求范畴,不属于测得值的计量特性。实物量具的偏差则属于量具测得值的计量特性。
dtgy 发表于 2017-10-30 15: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30 15:30
  是的,偏差和误差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而修正值和误差也是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因此偏差和修正值 ...

谢谢您的解释
路云 发表于 2017-10-30 16: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7-10-29 18:51
  任何测量活动都是先有测量要求,再有测量方案,然后才能实施测量。
  测量方案首先就决定了测得值 ...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还煞有介事说“你明白吗”。JJF1059.1第5.3.8.3条全文如下:

5.3.8.3 通常,在相同计量单位下,被测量的估计值应修约到其末位与不确定度的末位一致。

注:如:y=10.057 62 ΩU=27 mΩ报告时由于U=0.027 Ωy应修约到10.058 Ω

按你44楼的逻辑,你给大家解读一下上面标准条款的“注”是怎么修约的?到底是先修约y还是先修约U

将测得值的估读当成了修约,不知道是哪位大粪教出来的屎。仪器固有的“分辨力”就一定等于仪器的“有效分辨力”吗?仪器可以显示到小数点后第5位,其末位就一定是可靠的吗?也许小数点后第3位开始就不可靠了呢?不确定度U反映的就是测得值y相应位数可靠程度的定量表征(注:在相同计量单位下)。

教材的修约规则,不要去跟JJF1059.1去比,更不要去跟GB/T8170去比,这是两套不同的修约规则约定,只要两者不存在矛盾与冲突,或者说前者严于后者,就没有什么谁对谁错谁违法的问题。0.001334按照国防军工系统的修约规定,若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只能修约至0.0014,不能修约至0.0013,其安全性高于GB/T8170,也不低于JJF1059.1;若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只能修约至0.002,不能修约至0.001,其安全性也高于GB/T8170,也不低于JJF1059.1。这样的修约方法难道不科学不合理吗?不符合国防军工的特点吗?你有什么理由在这里叽叽歪歪的唱反调唠叨个没完啊?你再叫也没有用,目前国防军工系统就是这么规定的。有能耐就像这样拿出一点能站得住脚,有说服力的详细辩述来。要么就闭嘴滚远一点,否则的话,只能认为你是在这里存心搅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1 0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