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概念] 关于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麻烦史锦顺老师看下

[复制链接]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7-8 1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dq 发表于 2014-7-8 1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kmc 发表于 2014-7-8 15: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hi,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9 0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借助于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这个主题适当普及和探讨一下“关键测量过程是如何能控制好的?有哪些常用的监控手段?”也有一定的益处,既然有人认为本主题并不复杂,并反对吉兄建议的这个建,我认为楼主关于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中的疑问,如果没有更多的建议和回答,告一段落未必不可。再回到楼主的问题上吧,楼主对一览表中的顾客测量要求“技术指标”一栏发问:这个是不是要求公司内部指定一个标准约束,有人建议他上网查对应仪器型号,他没有查到,该怎么办?
  我在7楼做了回答并提出了改进这个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的建议。我认为,2楼的建议还是中肯的,作为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怎么能“没有为了满足这些规定要求设计的测量过程并形成文件”呢?这就在直截了当回答该一览表信息量过少,公司内部应该指定一个标准,一览表应该给出该标准(技术文件)的编号,并依据这个标准填写被测参数名称、测量范围、允许误差或控制限(而不是笼统地说技术指标)。
  有人建议楼主上网查对应仪器的型号,这显然是没有用的,因为此栏目要求填写被测参数的允差,不是仪器型号也不是仪器的计量要求。仪器的名称、测量范围、允差或准确度等级应该填写到下一个栏目“主要测量设备”中,而下一个栏目填写的依据就是“测量依据的文件”规定。
  如果这两个文件没有或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表示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开发不满足要求,应该向他们提出整改要求,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开出“不符合项报告”强制其整改。
  至于该“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的其它不足,我也已经提出过看法和建议,就不多说了,仅供楼主参考。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7-9 11: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dq 发表于 2014-7-9 1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9 13: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7-9 13:20 编辑

回复 30# 精密测量

  呵呵,将“一览表”与“台账”分离视为两种东西,把“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视为独立于“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之外的另一样东西,是不是有了“测量设备管理台账”也另外再搞一套“测量设备一览表”啊?GB17167可是要求分别建立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而没有说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账,是不是也可以像这个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那样,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只要有几个简简单单的信息就行了呢?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在测量管理体系中是必须建立的,当然,有人愿意不怕费时费力多搞几个账啊、一览表什么的,不会有人反对。本人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去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只不过为了量友们的工作方便,也是为了应对相关的管理体系审核,讲讲自己的经历,提提自己的建议而已,对与不对,听与不听本就没有什么约束力。我的建议仍然是:建立一本账就要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包括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不变应万变,以一本账当多本账使用适应多项管理要求,没必要左一本账右一本一览表,自己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自己把自己搞得手忙脚乱。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7-9 13: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9 23: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论坛中本就不存在谁是施教者,谁是被教者,大家一律平等,每一个人都【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去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家都是在本着同行、同事或一家人的友好和睦相处情境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互通信息,互通有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贡献出来。如果有人看到别人的帖子观点与己不同,误解自己被人家指手画脚成了被教育者,确实感到心情不痛快,大可不必去理睬那个帖子。我说过,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必须建立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就本主题帖而言,如果认为在建立了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的情况下还需要再建一本信息含量远不如管理台账的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也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建立这个“一览表”的必要性,或建立一览表的目的和用途。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9 23: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论坛中本就不存在谁是施教者,谁是被教者,大家一律平等,每一个人都【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去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家都是在本着同行、同事或一家人的友好和睦相处情境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互通信息,互通有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贡献出来。如果有人看到别人的帖子观点与己不同,误解自己被人家指手画脚成了被教育者,确实感到心情不痛快,大可不必去理睬那个帖子。我说过,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必须建立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就本主题帖而言,如果认为在建立了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的情况下还需要再建一本信息含量远不如管理台账的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也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建立这个“一览表”的必要性,或建立一览表的目的和用途。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7-9 23: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dq 发表于 2014-7-10 07: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10 1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是工程技术人员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孜孜追求的一种精神,在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错误之前,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执着是必要的。至于自己的观点是不是正确,是不是会被别人接受甚至称道,就留给时间去检验吧,没有必要去在意它。
  顺便向本版块版主表示道歉,因为昨晚网速太慢,不小心连击两次“发表回复”都没有响应,现在才发现已经发了34、35楼两个完全相同的帖子,因为过了修改时间,我无法删除,麻烦版主删除一个。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7-10 15: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10 22: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如此,那就还是观点各自自表吧。对于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也好,关键测量过程管理台账也罢,你可以认为信息足够,我仍然认为信息量过少。执着的过分与否留给时间去检验,无论路是不是能够走到黑,各自还是走各自的路。大家在计量论坛中都是一家人,还是和睦相处友好相待为好,技术交流归技术讨交流,没有必要对别人的个人素质说三道四和诋毁。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7-11 06: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moreface 发表于 2014-7-11 12: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吉利阿友


   
不知这个论坛是怎么了,对不同观点,挖苦、讽刺。盯人一点而否全部。
既然没在特定环境做过,就不要轻易批评别人的事实上比较有道理的观点。



我同意!~

可以有不同观点。哪怕是错误的。

讨论的氛围很重要。讨论而已,不要扣帽子啊。
ldzhwu 发表于 2014-7-13 11: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已经脱离问题的实际,变成人身攻击了。不喜欢这种发帖方式。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方,讲话能不能相互之间客气尊重点?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13 17: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量友的意见完全是站在维护计量论坛这片净土的立场上的,我举双手表示真诚的拥护和支持。
  在论坛中,大家无论地位贵贱、年纪大小、职称高低,研究员、教育者和企业普通计量工作者,都是完全平等的一家人,应该和睦相处,在讨论中完全允许各自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但绝不允许人身攻击。
  本人借此再次承诺绝不对他人的不礼貌和攻击行为进行“回敬”,同时承诺不受任何攻击的影响,一如既往,有啥说啥,毫不保留地贡献个人所见所闻所历所想,特别是不同的意见,以供大家对比、识别和学习参考。
小唯 发表于 2014-7-22 16: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都泡坛,为何不给我加精,不管我是回帖帝还是加精帝为何不抓紧给我加精。今天终于看到好贴了,加精吧
justas 发表于 2019-5-29 18: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应站在理性的立场上,大家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各人心中自有判别,没必要对不同意见进行指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10-4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