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十三五规划——未来汽车行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

[复制链接]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2 09: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三五规划——未来汽车行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开展事项
       我公司是一个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公司,公司目前建立了十二个最高计量标准装置,涉及长度、温度、力学、质量四个领域,通过了国家实验室体系认证、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并应用计量管理软件管理在册监视测量设备,拥有在册监视测量设备两万余件,专职计量人员9名,各车间分公司兼职计量人员25名,并形成了与各车间分公司的独立核算。一般人员的常规工作:1、监视测量设备的维修和自校;2、外部委托送检,基本上都是送检;3、两个体系的内审、运行监督;4、兼职计量人员对本部现场的监视测量设备的监督检查;5、监视测量设备的选型、申报和仓库管理;5、平时配合各车间分公司的第二方及第三方考核。
       以上是我公司的一些大致的情况。未来随工业4.0及互联网+两个概念的不断深化,将对各个不同的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知各位的未来计量工作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有何看法。
       事无巨细,大家分享。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2 1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更上一层楼呢?这关系到计量人在企业的重要性、活跃性,关系到个人的升迁,发展。
别让企业管理者认为计量人不能折腾。动不动就想着功夫在其外、转行呀!我们已经在这行业内干了,且也要折腾的事情。
各位各抒己见,然后向公司进言进策,谋求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2 09: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玉:
       1、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目前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业,专用检具的制作管理能力不足,检具的制作往往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即逝是达到了在使用中也很快会失效,所以检测数据造假,在这方面是普遍的存在。如何有效的解决?
       2、加强监视设备的管控,如何管,着重点是哪点?
measureme 发表于 2015-12-2 10: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工作在汽车行业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真个产品的质量哪一步都离不开计量检测!
遗憾的是目前假数据见报告到处都是,显得计量检测可有可无,非常发力!
希望通过改革创新,能够使计量工作的现状有所改善,或更上一层楼!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3 09: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镕基同志告诫我们:“计量测试工作是整个工业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之一。国务院发布的《2013~2020计量发展规划》说计量“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必须走企业现代化的道路,计量工作也同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量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此重要,难道仅仅是测量设备(ISO9001所说的"监视设备")的管控这么点事吗?楼主的企业围绕着测量设备的管理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了6点做好测量设备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我认为都是值得借鉴的,也是计量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但缺乏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测量过程控制”。
  国务院2015.5.8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国家《2013~2020计量发展规划》要求企业“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控。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新建企业、新上项目等,要把计量检测能力建设作为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其他基础建设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投入使用”,都把“测量过程”的现代化建设和测量过程控制作为计量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摆到了工作日程之中。
  我认为企业计量工作首当其冲的一项工作是启动和加强测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国家标准GB/T19022(idt ISO10012)提出了测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要求,其中核心工作(即“主过程”)包括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控制两项。计量确认是对传统测量设备管理或我国过去计量器具管理的扩展和深入,测量过程控制就是计量工作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因此《中国制造2025》和《2013~2020计量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了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
  楼主的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就是管理体系建设用于计量工作的做法,但实验室体系在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覆盖范围太小,计量检测体系则是我国上世纪计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起步做法,距离当前的测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要求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计量发展规划要求“生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控制中心,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控”。朱镕基同志说“凭数据指挥生产,监控工艺,检验成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些要求和循循告诫,都把计量工作的重点指向“测量过程控制”。因此,建议楼主的企业向测量管理体系过渡,将测量过程控制活动提到计量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作为核心工作加以研究和实施。
zwr 发表于 2015-12-4 09: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同志理论、政策都掌握不少,应该比我所见证的计量行业专家牛逼不少啊,是我辈学习之标杆,只是未幸能能与之共事工作,不然会成长不少,膜拜了
付祥武 发表于 2015-12-4 16: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行业有很多高手啊,佩服佩服!学习了!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5 1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看来的确,我们企业计量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测量设备的管控上,忽视了测量过程控制,但请教如何把测量过程控制这一工作合理的切入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去?
如果按照测量过程操作方法的策划——员工培训——实施——现场操作监控,这样的方案实施,该根据何种规定去定测量过程操作方法项目。
请赐教!!!!!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6 1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5-12-6 12:54 编辑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5 11:42
这么看来的确,我们企业计量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测量设备的管控上,忽视了测量过程控制,但请教如何把测量过程 ...


  只要翻开GB/T19022就会发现,从第4条总要求起到最后第8条止,条条都提到了“计量要求”。这说明“计量要求”是计量工作的主线,必需贯穿计量工作的全过程。计量要求不能满足,即便价格再低(白送),供货再及时(当天送货),服务态度再好(电话打出一小时内登门服务),影像雪花飘,音质噪音闹等计量要求不达标的彩电,顾客也不要,因此顾客是上帝,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核心是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计量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着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展开各项工作。
  企业在合同签署之前的“合同评审”阶段计量工作就应该介入管控,计量工作者应要求合同评审必需识别和确认顾客的计量要求,应评审本企业生产能力、测量能力能否满足顾客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能否通过资源投入、合格供方等达到满足。无资金投入又找不到合格供方时,是否征求了顾客对其计量要求做出让步。如果顾客拒绝让步,则通过合同评审证明本企业不能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营销部门应主动放弃投标,不可冒然签订合同。计量工作者应该把住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识别了,是否确定了,是否对计量要求的满足进行评审了。
  合同签订后,进入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阶段。工程技术人员要围绕着合同评审确定的顾客要求,利用计量要求导出计算书,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工作者应该有办法控制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过程中计量要求导出的正确性,确保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成果(图纸、工艺、技术标准、检验规范、试验规范、校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等)满足顾客的要求。
  图纸、工艺、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完成了设计即表示完成了测量过程设计,也就进入了测量过程确认阶段。各级技术主管领导对设计的测量过程有效性应进行确认并对文件签批。确认的方法主要有1/3原则、测量能力指数Mcp、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类似过程的比对、工艺试验、测量系统分析(MSA)等等。计量工作者应该有手段控制各级技术主管只有经确认有效后的文件才能签批下发。
  文件下发后就进入了采购过程。采购部门应该按测量过程设计过程导出的计量要求采购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测量设备等。计量工作者应该监督和控制采购活动中必需把满足计量要求摆在首位,把价廉放在满足计量要求之后,确保采购的物质、测量设备、校准服务、检测服务(含质量检验、安全监测、环境监测、物资称量的外来服务)等外购“产品”必须通过入厂检验、入库检定、服务质量评价等活动,确保外购产品满足计量要求。
  进入产品实现过程后,生产车间应确保满足计量要求的原材料才能投入生产。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车间应确保工艺过程的监视与控制数据满足工艺设计提出的计量要求控制限。工艺过程的质量检验也应该检验和控制计量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产品形成后,质检部门要通过产品的终端检验,包括整机的产品试验等,确保产品的计量特性达到了顾客的计量要求。
  最后就进入了产品交接阶段。与顾客进行产品交接时,营销或服务部门应当面交接产品质量(品“质”与数“量”),针对交接的产品是否达到顾客的计量要求应双方签字认可。如有不满足计量要求的问题,服务部门应现场服务进行消缺。质量管理部门在顾客满意度测评中,计量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其对产品“质”和“量”的计量要求是否达到满足的测评结果,对计量要求的满足程度没有测评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报告不能认可其真正做了顾客满意度测评,应采取适当手段要求其重新测评。
  计量要求是否达到顾客满意,必须通过一个测量过程,用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来实现和证明。而测量设备能否在该测量过程中使用,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测量设备的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计量校准和计量验证)也就成为了企业计量工作者另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主过程)。所以GB/T19022标准给企业的计量工作开出了两项“主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控制。我们不能只关心测量设备管理而忽视测量过程控制。两大主过程都离不开“计量要求”,我们应以计量要求为主线贯穿企业各个领域,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体现国务院《2013~2020计量发展规划》指出的“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仅仅是计量检定不能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合起来才能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计量工作是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口头上重要行动上的不重要与计量工作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的内涵背道而驰。
MaggieLV0 发表于 2015-12-9 16: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真的是受教了啊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0 1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关于测量过程控制在企业中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去实现,也就是与车间接地气。
2、测量过程有效怎么去评判?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10 13: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0 11:48
1、关于测量过程控制在企业中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去实现,也就是与车间接地气。
2、测量过程有效怎么去评判?
...

1、关于测量过程控制在企业中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去实现,也就是与车间接地气。
  简单来说,从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导出测量过程(图纸工艺检验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计量要求,进一步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通过各个生产工序的测量过程实施和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等工作确保计量要求的实现,最后还要通过顾客满意度测评证明顾客的计量要求达到了满足。
2、测量过程有效怎么去评判?
  评判方法太多了,计量学中的许许多多技术手段、规则都可以用来评判测量过程的有效性。1/3原则、测量能力指数Mcp、测量系统分析MSA、统计分析方法、控制图、比对、期间核查、……,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均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1 17: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10 13:48
1、关于测量过程控制在企业中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去实现,也就是与车间接地气。
  简单来说,从顾客对产品 ...

1、从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导出测量过程(图纸工艺检验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计量要求,这步骤一般不需要计量人员去实施,技术人员在编制工艺知道文件中已经明确这一要求,已经把测量设备规定好了,计量人员只要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即可,这没计量人员什么事呀!参与不了,就意味着作用小。计量人员的悲哀呀!!!
2、怎样参与到为公司产品质量控制的中去,体现计量人的价值,切实的为公司利益做应有的贡献?除了计量确认,测量控制的是在企业图纸工艺检验规范等技术文件都规定的用什么测量设备了,一般分度值至少是产品公差的1/5了。这没计量人员什么事呀!
老是 发表于 2015-12-13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我们公司也是,相关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之类已经把检测设备规定了,不需要计量人员参与,质量等程序文件中都是要求车间或技术中心技术员做就行了。尽管他们在有些测量设备选型控制设计上可能还不如计量人员。所以难破解,我觉得关键在线检测设备投入还是不普遍,因为精度还没到可以影响控制生产的地步。检测设备在线计量如果如果深刻影响产品,不用你主动,车间都会催你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13 15: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1 17:46
1、从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导出测量过程(图纸工艺检验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计量要求,这步骤一般不需要计量人 ...

  1、从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导出测量过程(图纸工艺检验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计量要求,这步骤当然不需要计量人员去实施,技术人员在编制工艺知道文件中应该明确这一要求,把测量设备规定好。但在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中却常常发现其未经计量要求导出或计量要求导出完全错误,标注在图纸工艺中的测量方案和所用测量设备根本达不到“顾客的”测量要求,因此而给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部门开出不符合项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计量工作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为切入的理由,就是要使计量工作在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的初期阶段介入管理和控制,这也是体现计量工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所在。计量人员不能圈定自己的工作范围仅仅是是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确认。参与不了企业的技术、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核心,的确意味着计量工作的作用小,计量工作的悲哀。
  2、怎样参与到为公司产品质量控制的中去,体现计量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计量人的价值,切实为公司利益做应有的贡献?我觉得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的确是个切入点。计量工作必须从合同评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源头就介入,紧紧围绕着“计量要求”这个中心展开工作。企业的投标、技术、生产、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物流、包括设备、校准活动等无一不围绕着“满足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就是计量工作体现核心价值的有力武器,把自己陷入计量器具管理的小圈子里不能自拔,眼光就太短视了,只会把计量工作越做越死,重要性越来越无足轻重。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4 09: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公司现有的制度很难有让你切入的点,对现场工艺、检验文件的核对的是一个点,对平时测量设备操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及现场测量设备的6S工作是一个点,对监视设备仪表对应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监督检查是一个点,这些只是事后参与,各位是否还有更好的切入点,期待各位.......

事前参与恐怕要看公司的重视程度啦!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15 2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4 09:17
一般公司现有的制度很难有让你切入的点,对现场工艺、检验文件的核对的是一个点,对平时测量设备操作人员的 ...

  “要看公司的重视程度”,这话你说的很对。但公司的关注点往往是“产品开发”和“销售”两头,为了按期交货还不得不关注生产进度,说到底是关注“效益”,每个领导和员工都不会主动重视到计量工作。
  要让公司重视计量工作,还是要靠我们计量工作者自己的作为和宣传。如果我们仅仅是围绕着检修几把尺、几块表,管理那点计量器具打转转,又缺乏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我们的业绩,公司永远都不可能重视计量工作,计量工作也就只能越做越萎缩,逐渐步入死胡同。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要有钉子精神,先要钉个眼,继而钻个洞,再而撬个缝,最后扩大到面。测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那个“眼”,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力图介入测量过程控制的“切入点”,“计量要求”就是那个“钉子”。
 楼主|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6 08: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15 20:47
  “要看公司的重视程度”,这话你说的很对。但公司的关注点往往是“产品开发”和“销售”两头,为了按 ...

同志们,有何宣传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言语摘抄下。
计量就好像空气,在平时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他处处在你身边。
计量工作一般情况,你需要把一个零件、物品给量化设计出来,你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测量过程实施和控制过程,而对产品质量就是依据其在数据准确的基础上而置于的判断。
等等、、、、、、、、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2-16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cwh7711 发表于 2015-12-16 08:32
同志们,有何宣传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言语摘抄下。
计量就好像空气,在平时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他处处在 ...

  你的宣传语很经典!我稍加修饰一下就是:
  计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空气”,企业失去计量就只有走向消亡!
  产品需要量化设计,计量要求识别和导出是产品设计的必经之路!
  工艺监控、质量检验是评判产品能否满足计量要求的测量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必须对测量过程加以控制!
  预防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首要的是预防不合格测量设备和不合格测量过程产生不合格的测量数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