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求证此合成不确定度的结果

[复制链接]
solarup 发表于 2017-4-15 19: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7-4-15 20:16 编辑

新版计量注册师教材一级246~248页
【案例3-29】被测量P是输入电流I和温度t的函数,其测量模型为:
余下太多,见图:
1.jpg
2.png
3.jpg
经过计算,前面都一样,但是我最后合成不确定度结果和答案不同。
根据P=C0I2/(t-t0),u(I)、u(t)和u(I,t)的三个系数分别如下:
得出∂P/ ∂I=2C0I/(t-t0) =2P/I
∂P/ ∂t=-C0I2/(t-t0)2=-P/(t-t0)
2*(∂P/ ∂I)*(∂P/ ∂t)=-4P2/I(t-t0)
u2(I)、u2(t)系数应该为4P2/I2和P2/(t-t0)2
但是从答案中看出,u2(I)、u2(t)和u(I,t)的系数分别为4P2/I2、P2/(t+t0)2和-4P2/[I*(t+t0)],可以看出差别只在于我的t-t0在书中为t+t0
我认为这个答案和我计算出的答案无法等价,是我计算错误(算错)还是理解错误(其实等价)还是书中打印错误?特此来向大家求证。谢谢
另外,这个书中的结果可以叫合成不确定度?书中的不是相对合成不确定度?

补充内容 (2017-4-16 10:10):
书中确实最后给出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只是题目给出要求合成不确定度
bp78 发表于 2017-4-16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来学习的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0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7-4-21 09:43 编辑

这P的模型应该是非线性模型中乘除模型,乘除模型应该使用相对不确定度化为线性的计算。而其中指出u(C0)和u(t0)
约为0,也应该是由于模型非线性的关系,非线性时,需要考虑高阶项,但当u(C0)和u(t0)约为0时,可忽略。当然,我也刚接触非线性模型,只是个人观点。您可以详细参考下这方面的知识,然后使用相对不确定度进行计算一下试试。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3: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09:16
这P的模型应该是非线性模型中乘除模型,乘除模型应该使用相对不确定度化为线性的计算。而其中指出u(C0)和 ...

对,非线性中的乘除模型,我的问题是2个:
1:如果题目要合成不确定度,给个相对合成不确定度,算是回答对问题了么?是不是少了一步
2:计算偏导数和我计算出的结果不一样,我错了么?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5: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7-4-21 15:24 编辑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3:07
对,非线性中的乘除模型,我的问题是2个:
1:如果题目要合成不确定度,给个相对合成不确定度,算是回答 ...


我算好像也是t-t0额。。。附件3里面的P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里面的t+t0我算出来也是t-t0。。。

一阶偏导怎么可能会算错呢=。=!



相对不确定度乘以P就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了,但没有实际数值P的话可以乘嘛?如果附件3里面的的相对不确定度再乘P,岂不是就又变回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了?我的疑问是这种乘除模型必须按照这种相对不确定度的求法嘛?直接按照标准不确定度来合成会出什么问题嘛?谢谢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6: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7-4-21 16:56 编辑

~~~~~~~~~~~~~~~~~~~~~~~~~~~~~~~~~~~
1123333333333.bmp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6: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6:10
我查看了乘除模型的合成不确定度 ,这个5输出量P的合成不确定度计算方法是不是有问题???看附件的例子, ...

首先来说,你算的没错啊,例子也没错啊。
你这是什么书?
先说第一个图片其实我觉得书里计算方法没错,方和根是计算独立量的,你图片中的例子长宽高是独立量,后边那个协方差就是0了,所以直接方和根就行了。我给的书上的例子是uc/P,这个就是ucrel,所以也没错。注册计量师把相对合成的公式放在独立量一节了,但是是不是独立量,都可以用不确定度传播率是没错的。
下面第二个图片你计算的偏导数也没错,但是没把P的那个式子再带进去,带进去就和书上一摸一样了。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5:13
我算好像也是t-t0额。。。附件3里面的P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里面的t+t0我算出来也是t-t0。。。

一阶偏导怎 ...

没事,这本书我算了算,几处错了,反正算计量的东西都是很繁杂的,错几处也正常。嘿嘿,只要不是我算错就行了。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7-4-21 17:21 编辑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6:59
首先来说,你算的没错啊,例子也没错啊。
你这是什么书?
先说第一个图片其实我觉得书里计算方法没错,方 ...


我算错了好像,我刚接触乘除类的不确定度,你看例中体积的长宽高分量的灵敏系数都是1,例7-2例中圆柱体中r的灵敏系数为2.可见乘除类的灵敏系数是把乘除类模型取对数后的灵敏系数。。。这么算的话书中t+t0就不一定是错的了。
1234567890.bmp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05
我算错了好像,我刚接错乘除类的不确定度,你看例中体积的长宽高分量的灵敏系数都是1,例7-2例中圆柱体中 ...

取对数?我没明白,灵敏度系数就是对输入量的偏导数不是么?7-2中r2的话,对r求偏导数不就是2么?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08
取对数?我没明白,灵敏度系数就是对输入量的偏导数不是么?7-2中r的话,对r求偏导数不就是2么? ...


r的偏导数难道不是2πrh?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12
r的偏导数难道不是2πrh?

对啊,可是你左边有V啊,那里面有π和h啊
传播率公式可左侧很清楚的是uc可不能是ucrel,要转一下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05
我算错了好像,我刚接触乘除类的不确定度,你看例中体积的长宽高分量的灵敏系数都是1,例7-2例中圆柱体中 ...

刚才没刷出来9#的图,我看看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7-4-21 17:38 编辑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24
刚才没刷出来9#的图,我看看


不是V不V的问题,你要把rel看做一个整体的,看下面个rel公式,是“或写成”那个公式。

你的例中结果为t+t0,不能下结论太早,我认为就是和乘除模型有关。但这个乘除模型里面有一个差,这个模型我不会处理。
45625235.bmp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29
你的例中结果为t+t0,不能下结论太早,我认为就是和乘除模型有关。但这个乘除模型里面有一个差,这个模型 ...

对不起,我一下子没明白,还没吃透你说的意思。
第9层我看完了,看后觉得,你写的传播率和直接方和根的结果不是一样么?你反问结果一样这句话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是他们不该一样?
我看明白再给你回复。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29
不是V不V的问题,你要把rel看做一个整体的,看下面个rel公式,是“或写成”那个公式。

你的例中结果为t+ ...

你果然取对数了。你的意思是,在乘除模型中,如果存在相关性的话,灵敏度系数是对对数的偏导数?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37
对不起,我一下子没明白,还没吃透你说的意思。
第9层我看完了,看后觉得,你写的传播率和直接方和根的结 ...

你看,我例子是明显的乘除模型(非线性)。如果两个结果一样那这种非线性的模型,我为啥还要按照特殊方法去算呢?直接按照正常的线性模型来算,不是更方便?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40
你看,我例子是明显的乘除模型(非线性)。如果两个结果一样那这种非线性的模型,我为啥还要按照特殊方法 ...

话说,你的模型是指I=U/R?这个是线性模型吧。
至于为什么要拐这个弯,我想想。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5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46
话说,你的模型是指I=U/R?这个是线性模型吧。
至于为什么要拐这个弯,我想想。 ...

当r是定值已知量时,是线性的。我只是举个例子啦。。你换A.B.C,这不是明显的乘除模型嘛
 楼主| solarup 发表于 2017-4-21 17: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7-4-21 17:52
当r是定值已知量时,是线性的。我只是举个例子啦。。你换A.B.C,这不是明显的乘除模型嘛 ...

我觉得,问题在相关性上。
你的例子,输入量之间不相关,所以直接求方和根就行,但是我的例子不行,因为输入量相关
因为输入量相关的,所以必须先按照传播率公式计算uc,不能靠方和根求出ucrel再乘以模型左侧的量,因为方和根只适用于ucrel在不相关下的模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