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被锁定帖的继续-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每次送检之后...

[复制链接]
oldfish 发表于 2019-8-8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ldfish 于 2019-8-8 17:48 编辑

这样吧,麻烦路云老师按照我的方式,也把两种情况(标准器修正或不修正)的不确定度分量列出来,这样更清楚一些。
GFJL-计量咨询-002.png
GFJL-计量咨询-001.png
237358527 发表于 2019-8-9 07: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37358527 发表于 2019-8-9 07: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oldfish 发表于 2019-8-9 08: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58527 发表于 2019-8-9 07:57
既然楼主这么认真,我就发表一下 自己的看法把,省得 招人话柄。
首先 什么 是 修正值?
其次,是不是所以 ...

我同意你的观点,一般实物量具等稳定性好的仪器适合修正使用,电子仪器一般不太合适修正使用,除非迫不得已。

所以我才请路云老师把不确定度分量都列出来,咱们一起看看。
237358527 发表于 2019-8-9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njlyx 发表于 2019-8-9 12:1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与"路云"先生在此辩论的焦点是【 如果不依据"校准"获得的、"仪器"的所谓"系统误差值"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那么,"仪器"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是否应该用"校准"得到的那个"测量不确定度"值?】,不是"纠结"是否应该"修正"的问题(对此问题,赞同楼上观点)。……赞同楼主的观点。
路云 发表于 2019-8-10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9-8-10 23:38 编辑
oldfish 发表于 2019-8-9 08:45
我同意你的观点,一般实物量具等稳定性好的仪器适合修正使用,电子仪器一般不太合适修正使用,除非迫不得 ...

不好意思,刚看到。关于您要求列出所有分量的问题,其实我在原主题21楼就列举了修正测量与不修正测量的同一过程的两组数据,只是没有给出衡器误差的实际不确定度。为了不切换主题,我将原数据复制如下:

假设某衡器的示值误差为+0.02kg,对某量进行3次不修正测量,测量结果为10.01kg、10.02kg、10.03kg,平均值为10.02kg。如果进行修正测量,则结果分别为9.99kg、10.00kg、10.01kg,平均值为10.00kg

现在假设该衡器《校准证书》给出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U0.02kgk2。那么,除了两组测量结果的数据不同之外,所有其它不确定度分量都相同,并不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合成。

1、我认为此时已经获悉了测量仪器(衡器)的实际的不确定度计量特性,用该仪器进行测量,无论是否修正,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由测量仪器自身性能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都应该是它。不可能会因为您不修正测量,测量仪器的实际不确定度特性(离散特性)就会变得全世界都一样了(那是人为规定的最低极限要求,不是测量仪器的实际计量特性)。

2、两组“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采用极差法求得,两组的结果完全一致。

由于其它分量完全相同,所以两组数据的最终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完全一致,所不同的就是“测得值”或“误差”。

下面我们谈一谈另一种情况,就是假如该衡器获得的是《检定证书》,即只给出了“示值误差”,没有给出“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U0.02kgk2)”。那么也请您对以上两组数据(即修正测量与不修正测量的结果)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列出来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10-4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