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请教,示值误差为0的问题

[复制链接]
shiroiho 发表于 2020-6-9 18: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遇到了一些分歧,比如标准值20.0,三次测量均值也为20.0,那么示值误差是写0还是0.0,并且0要不要带单位?
ZeroLord 发表于 2020-6-9 1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0.0带单位,一般示值误差的修约位数和扩展不确定度的小数点后的位数是一致的。
 楼主| shiroiho 发表于 2020-6-9 20:1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eroLord 发表于 2020-6-9 19:01
0.0带单位,一般示值误差的修约位数和扩展不确定度的小数点后的位数是一致的。 ...

谢谢,那这个没有具体文件约定吗?
237358527 发表于 2020-6-10 07: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0.0带单位

0.0带单位
0.0带单位
ZeroLord 发表于 2020-6-10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oiho 发表于 2020-6-9 20:13
谢谢,那这个没有具体文件约定吗?

注册计量师教材中数据处理章节有的
路云 发表于 2020-6-11 11: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oiho 发表于 2020-6-9 20:13
谢谢,那这个没有具体文件约定吗?

带不带计量单位主要看你是以“绝对误差”的形式表示还是以“相对误差”的形式表示,前者带计量单位,后者不带。至于最终测量结果修约到哪一位,可以参阅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第5.3.8.3条。

杰出青年 发表于 2020-6-11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数据保持一致就可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6-12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值20.0,三次测量均值也为20.0,那么示值误差是写0还是0.0,并且0要不要带单位”的问题,这是个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问题。测量结果的末位数由测量设备读数的末位数所限定,测量设备读数值的末位数由该测量设备的“分辨力”或“分度值”所决定。而以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比单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高,应该可以比单次测量结果的末位数多保留一位。
  题意告知标准值是20.0,这也就限定了测量结果的末位数最多只能达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后面再多的读数值都没有价值,因此也就限定了示值误差检定结果不管如何计算得到,都不会达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根据题意已知条件告知三次测量均值也为20.0,不管单次测量结果的末位数是整数位(分辨力为整数位时是20),还是小数点后一位数(20.0)或两位数(20.00),可以推论出检定结果均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20.0)。这是因为平均值计算结果的位数再多,都不能超过标准值的末位数。
  另外一个问题是,测量结果的末位数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末位数必须对齐。假设前提条件是仪器的分辨力为整数位,如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也是整数位(x),则测量结果就也应该修约至整数位,测量结果为20;如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小数点后一位数(0.x),根据“末位对齐原则”,测量结果就应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20.0;如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末位数是小数点后两位数(0.xx),因为单次测量结果只能是整数位,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可多保留一位数,就应该仍然是20.0,此时不确定度0.xx的末位应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0.x。
  综上所述,楼主的问题最终答案应该是,该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是0.0。至于示值误差测量结果0.0要不要带单位,那是肯定的,检定规程要求的示值误差如果是绝对误差,就必须与示值的计量单位完全相同,如果要求的示值误差是相对误差或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示值的比或绝对误差与引用值的比,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因为相同被约掉,得到的是百分比,那就不能有计量单位了。
路云 发表于 2020-6-12 22: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以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比单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高,应该可以比单次测量结果的末位数多保留一位。

题意告知标准值是20.0,这也就限定了测量结果的末位数最多只能达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后面再多的读数值都没有价值,因此也就限定了示值误差检定结果不管如何计算得到,都不会达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说话前后都自相矛盾,楼主所说的“标准值20.0”完全有可能说的就是被校准点。以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怎么就不会到达小数点后两位啦?如果三次的测量结果为20.020.120.1,最终的测量结果怎么就不能修约到20.07啦?

根据题意已知条件告知三次测量均值也为20.0,不管单次测量结果的末位数是整数位(分辨力为整数位时是20),还是小数点后一位数(20.0)或两位数(20.00),可以推论出检定结果均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20.0)。这是因为平均值计算结果的位数再多,都不能超过标准值的末位数。

这些说词没有任何的依据,纯粹就是自拍脑袋的胡说。最终测量结果修约至哪一位,就是依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末位来确定,保留至于不确定度的末位一致(见JJF1059.120125.3.8.3条)。用标称值为1 kg的标准砝码去校准数字指示秤,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不能有小数吗?

如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末位数是小数点后两位数(0.xx),因为单次测量结果只能是整数位,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可多保留一位数,就应该仍然是20.0,此时不确定度0.xx的末位应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0.x

这完全就是自己凭空臆想出来的数字,完全违背了JJF1059.120125.3.8.3条之规定。试问,如果不确定度是0.0×…,或0.1×,你凭什么将不确定度修约至0.×?不确定度的修约误差有多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6-22 03: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说话前后都自相矛盾,楼主所说的“标准值20.0”完全有可能说的就是被校准点。以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怎么就不会到达小数点后两位啦?如果三次的测量结果为20.0、20.1、20.1,最终的测量结果怎么就不能修约到20.07啦?
  答:请你不要到处玩弄概念混淆,“标准值”是计量标准的给出值,是测得值的“参考值”,“被校准点”是“受检点”,或称“名义值”,“标准值完全有可能说的就是被校准点”是典型的概念混淆。我们是用计量标准测量被校仪器,不是用被校仪器去测量计量标准,测得值的准确性永远低于标准值的准确性。标准值”的末位数仅仅是小数点后一位,测得值小数点后第二位及其后面的数字有意义吗?再多也只能是“假账真算”,必须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与标准值末位数对齐。如果三次的测量结果为20.0、20.1、20.1,最终的测量结果(测得值)修约就要看仪器的分辨力,仪器分辨力如果是整数1或0.1,均可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如果仪器的分辨力真的是0.01或更多位数,因为计量标准的分辨力仅为0.1,测量结果也就只能修约到0.1位,因此平均值20.0666……只能修约到20.1,不能修约到20.07。
  问:最终测量结果修约至哪一位,就是依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末位来确定,保留至于不确定度的末位一致(见JJF1059.1-2012第5.3.8.3条)。用标称值为1 kg的标准砝码去校准数字指示秤,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不能有小数吗?
  答:最终测量结果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末位应保持一致(简称为末位数对齐),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不能多于2位,这两句话相辅相成,不能片面理解为谁向谁对齐。标称值为1 kg的标准砝码去校准数字指示秤,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当然有小数,因为在这里你悄悄地混淆了“标称值”与“标准值”两个不同的概念。“标称值”并非“标准值”,砝码的“标称值”是1kg,但其“标准值”一定还有小数,既然标准值一定有小数,对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测得值也就一定会有小数。
  问:试问,如果不确定度是0.0×…,或0.1×…,你凭什么将不确定度修约至0.×?不确定度的修约误差有多大?
  答:已知标准值是20.0,为小数点后一位,在不知道被检仪器分辨力的情况下,可认为其分辨力是0.1或整数位1,被检仪器的读数末位数只能达到分辨力的程度,可以认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如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的话末位数只能是0.1位,如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话末位数只能是0.01位,不可能存在第三种可能性,因此我根据不确定度有效数字不多于2个的规定,可以修约到0.0X,也可以修约到0.X,所以我将不确定度修约至0.×完全不违规。“如果不确定度是0.0×…,或0.1×…,”就违反了有效数字不得多于2个的规定,因此你所说的这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路云 发表于 2020-6-23 08: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三次的测量结果为20.020.120.1,最终的测量结果(测得值)修约就要看仪器的分辨力,仪器分辨力如果是整数10.1,均可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如果仪器的分辨力真的是0.01或更多位数,因为计量标准的分辨力仅为0.1,测量结果也就只能修约到0.1位,因此平均值20.0666……只能修约到20.1,不能修约到20.07

这不是放屁吗。干了几十年计量,你啥时候见过计量标准的分辨力比被校仪器的分辨力还低的?不能降低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那还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干什么?增加测量次数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拎不拎得清啊?你把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修约到20.1,请问“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与“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有区别吗?单次测量结果20.1,与你这个所谓的平均值20.1,以及我给出的平均值20.07,哪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最终测量结果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末位应保持一致(简称为末位数对齐),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不能多于2位,这两句话相辅相成,不能片面理解为谁向谁对齐。

谁告诉你“这两句话相辅相成,不能片面理解为谁向谁对齐”的呀?有依据出处吗?

标称值为1 kg的标准砝码去校准数字指示秤,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当然有小数,因为在这里你悄悄地混淆了“标称值”与“标准值”两个不同的概念。“标称值”并非“标准值”,砝码的“标称值”是1kg,但其“标准值”一定还有小数,既然标准值一定有小数,对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测得值也就一定会有小数。

我在9楼回答第一个问题就说了“楼主所说的‘标准值20.0’完全有可能说的就是被校准点”,你瞎了眼看不见吗?

因此我根据不确定度有效数字不多于2个的规定,可以修约到0.0X,也可以修约到0.X,所以我将不确定度修约至0.×完全不违规。“如果不确定度是0.0×…,或0.1×…,”就违反了有效数字不得多于2个的规定,因此你所说的这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如果将0.0×…(注:×大于2)修约至0.0×,或将0.1×…修约至0.1×,怎么就违反了有效数字不得多于2个的规定啦?你眼睛怎么长的?算不算得清楚这两个标红的最终修约结果到底是多少位有效数字呀?如果是“0.03×…”,你是怎么修约到“0.×”的?最终结果是0.0还是0.1呀?修约到0.0是几位有效数字呀?修约到0.1的修约误差就达0.07,比不确定度本身(0.03×…)还要大,这种修约比不修约还要糟糕,你规矩湾的确是有奇葩“才”呀。

pjl198912 发表于 2020-7-14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0.0 带单位。也可以与规程允差保持一致。
 楼主| shiroiho 发表于 2020-7-23 1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0-6-23 08:05
如果三次的测量结果为20.0、20.1、20.1,最终的测量结果(测得值)修约就要看仪器的分辨力,仪器分辨力如果是 ...

其实还真有这么个问题,就是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精度等级不及一些进口仪器的精度。
面对很多高端企业的计量器具,都是很难办的
醉卧疆场 发表于 2020-7-23 17: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oiho 发表于 2020-7-23 16:07
其实还真有这么个问题,就是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精度等级不及一些进口仪器的精度。
面对很多高端企业的计 ...

不满足就不能算有效溯源,这是发展的问题,不能算是特例。这跟本帖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单次测量,示值误差应与被检示值位数保持一致;多次测量取平均,应当多保留一位或更多。
路云 发表于 2020-7-28 1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oiho 发表于 2020-7-23 16:07
其实还真有这么个问题,就是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精度等级不及一些进口仪器的精度。
面对很多高端企业的计 ...

国内溯源不了,可以向国外权威机构溯源啊。如果溯源成本实在难以承受,那就只能暂时委曲求全,高配低用,降级使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1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