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坐标] 位置度评价(三坐标) !?

[复制链接]
qlsc 发表于 2009-3-2 09: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附件图所示的 红色框起来的位置度该如何理解并评价,在线急等解答!框1处放大新图添加。

[ 本帖最后由 qlsc 于 2009-3-5 14:27 编辑 ]
位置度图.JPG
969877.JPG

位置度图.rar

193.45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积分: 金币 -1

GOGOCHE 发表于 2009-3-2 11: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贴个图,下载后无法看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2 12: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贴图啊?我可能没有权限吧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2 12: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上来了,请大家指教!
GOGOCHE 发表于 2009-3-2 14: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准A看不清,如果A是平面,就应该是当孔为最小时,相对于基准A 的任意方向垂直度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2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A基准是两个小平面A1,A2,实际上两个平面有一定段差和角度。此工件是冲压件,材料厚度为1mm,所以位置度不应该与垂直度等同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2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图样的标注可以看出,你用红色框起来的位置度要求的基准要素是由两个点目标组成的,这两个点目标分别是直径Φ40的平面,因此你必须准备两个直径大小Φ40的平面等高圆柱体,将被测件放在其上。
2.你的被测要素是三个小孔的轴心线。你检测的参数应该是这三个孔的轴心线对两个点目标形成的基准(平面)的位置度误差,这个位置度误差显然类似于轴心线对平面的垂直度,只不过因为孔是在一个圆弧面上就变成了倾斜度。
3.因为你的被测件太薄,只有1mm厚,变形量很大,所以体现点目标的等高块的尺寸和摆放位置非常重要。只要基准目标注意到上述两点,我认为对于只有1mm长的轴心线的倾斜度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个倾斜度可以用整个被测件表面的大圆弧的轮廓度所代替,圆弧半径正确,轴心线倾斜度就正确。
4.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右边的孔轴心线的位置度是Φ0.25,左边的孔位置度左右方向是Φ0.5,前后方向是Φ0.25,要求是不一样的。且这个孔以右边孔轴心线为基准的位置度误差也不能超过Φ0.25。
5.最后,还要注意因为有最大实体要求,孔的实际尺寸的偏差应补偿给位置度误差。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3 0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对于图中红色标注标号为1的最左边圆孔的位置度,此类位置度就是孔轴心线对基准A的垂直度吗?

但是,有两个因素需要注意:1.此孔的厚度只有1毫米  2.基准A是两个小平面限制的Y轴方向 。

所以还是有些迷惑,请再指教!

[ 本帖最后由 qlsc 于 2009-3-3 12:00 编辑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3 1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图,那不是垂直度,是倾斜度,受工件表面的圆弧所左右!正因为太薄,才1mm,这个倾斜度在保证圆弧半径正确的前提下,是很容易保证的。那两个基准目标的大小和相互位置是一定要保证的,否则由于太薄,工件的自然变形会大大的影响测量结果。人家设计人员就是要求在满足这两个基准目标的前提下,再满足倾斜度的要求。这个倾斜度建议您就用表面半径的轮廓度误差来保证。孔的位置是以左边的孔的轴心线为基准。另外点A点B,可能是确定两个孔的位置的另一个条件(基准),你要仔细看图。图太小,我看不清楚,呵呵,对不起。

[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09-3-3 15:17 编辑 ]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4 0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规矩湾锦苑”! 非常高兴参与讨论。
对于红色标注框1的位置度,如果理解为相对于基准A的倾斜度的话只能用此孔的相关平面的倾斜度来代替测量,但是图纸并没有此孔中心轴线的理论角度;如果用表面的轮廓度来评价的话,与图纸要求重合,因为图纸上对此孔所在的相关平面有轮廓度要求,请参考新上传图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4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意义上说,轴心线的理论角度是根据俯视图上可以看到的那个大圆弧半径大小和两个被测孔轴心线的圆心离圆弧最高点的位置计算出来的。但是由于轴心线的长度只有1mm,相对于零件圆弧半径微乎其微,就完全可以不管了,只需要检测件的圆弧半径满足要求就可以了。另外新上传图示的轮廓度要求实际上是相对于基准要素A、B、C的面轮廓度,这个有基准要素的面轮廓度实际上就是位置度,是指剖面线所示区域的几何要素的位置度。这个例子非常有意思,标注位置度要求孔的轴心线要用表面圆弧轮廓度检测结果来体现,而标注轮廓度要求的区域则需要用位置度的检测结果来体现。

[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09-3-4 15:08 编辑 ]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5 0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规矩湾锦苑”,学习了!

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我越发觉得似懂非懂了!现在我已经用三坐标对实际工件按照RPS标准建立起车身坐标系,并将数模与工件贴合。那么按照您说的 “这个例子非常有意思,标注位置度要求孔的轴心线要用表面圆弧轮廓度检测结果来体现,而标注轮廓度要求的区域则需要用位置度的检测结果来体现”, 对于1(孔)的位置度我是否可以用1孔(基准B)所在的小圆型平面的轮廓度代替啊,这样的话如果小圆型平面的轮廓度为 -0.4没有超过0.5,即此面轮廓度没有超差,是否意味着此时1孔轴线的位置度0.25也是OK的啊?(我不清楚此孔所在小圆型平面的轮廓度又该如何评价;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小孔1轴线的位置度0.25是相对与基准A的).

[ 本帖最后由 qlsc 于 2009-3-5 14:27 编辑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5 15: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孔轴心线和以1孔轴心线为圆心的圆形平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被测要素。1(孔)的位置度不能用1孔(基准B)所在的小圆型平面的轮廓度代替,实际上圆型平面的轮廓度就是平面度0.5,是无基准要素要求的形状误差。而图纸标注的面轮廓度却是有基准要素要求的位置误差,而且有A、B、C三个基准加以限制,所以这个面轮廓度实际上变成了位置度要求。另外我觉得POINT A和 POINT B 对圆型平面的位置度也应该有决定性意义。你测得圆型平面的轮廓度为-0.4没有超过0.5,只能说明平面度合格,不能说明其面轮廓度(就是位置度)没有超差。
孔1的轴线的位置度0.25的确是相对于基准A的,基准A是由两个有规定大小的圆平面(称为点目标)构成的一个大平面。由于被测件很薄,孔的中心线长度很小(仅1mm),而被测件整个板面的圆弧半径也很大(图中没有看到具体标注),所以中心线对基准A的倾斜度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哪怕整个倾斜度差1mm,反映到这个轴心线上也不会超过0.05mm),故转而由被测件整个板面的圆弧半径误差(轮廓度)所代替。0.25的位置度要求除了这个倾斜度以外,还应该包括轴心线的中心位置(即坐标,在下面的A-A截面图上可以查到),这个中心的坐标偏离给定的理论坐标不能超过0.25。不过A-A截面图上的各点坐标似乎有点问题,因为看不到零件坐标系的原点,所以不敢肯定。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5 2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详细,非常感谢!

我的困惑主要产生在: 1孔对A的位置度为0.25,但是1孔所在圆形平面的轮廓度却为1.0。如果将1孔0.25位置度等价为其所在圆形平面的轮廓度,似乎不太合理;而1孔所在圆形平面的平面度实际仅为0.05,并且孔1在除了A基准确定的坐标轴以外的两轴方向的位置度为0.08,在A 基准确定的Y轴方向偏离理论值为0.32;1孔所在小平面的轮廓度为-0.4。我该如何评价1孔的0.25位置度?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6 14: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这样说是有点累,我换一个说法吧。
1.关于0.25的位置度要求:基准要素是相对于由两个有规定大小的点目标构成的一个大平面。由于被测件很薄,而被测件整个板面的圆弧半径也很大,孔的中心线长度很小,所以我们就看作为平面圆的圆心,只要满足圆心的坐标位置不超过0.25就OK,中心线对基准A的倾斜度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由被测件整个板面的圆弧半径误差(轮廓度)所代替了,不是被Φ22.5区域的平面度所代替。
2.关于平面度0.3的要求:在图上剖面线所示不小于Φ22.5的区域内,零件表面应满足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3。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
3.关于面轮廓度1.0的要求:基准要素是A,右边孔中心B,左边孔中心C。被测要素是剖面线所示不小于Φ22.5的区域的位置度,位置度误差不大于1.0。
       关于第3.条的说明:①严格说面轮廓度标注不够确切,因为有了平面度要求,这个由3个基准要素限制的面轮廓度实质上应该是位置度要求。②这个位置度要求针对Φ22.5的区域,不是针对孔的轴心线,因此Φ22.5区域的中心与孔1的中心不同心是非常可能的。面轮廓度1.0的要求可以理解为Φ22.5区域的中心的位置允差为1.0。③这个位置度要求与B基准(左边孔)、C基准(右边孔)、孔的尺寸相关(有最大实体要求)。我认为两个孔的位置度公差都是0.25,尺寸公差都是0.1,极端情况下,(0.25+0.25+0.1+0.1)乘以根号2=0.75×1.414≈1,这就是位置度允差1.0mm的来历。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9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按照图纸基准将工件贴合到数模坐标系才能建立成功,此坐标系为车身坐标系。对于面的轮廓度就是通常意义的轮廓度检测,只需要对工件测量然后和数模对比就可以了,但是对于1,2位置度依然迷惑。呵呵,看来还要跟客户交流学习啊!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9 16: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对于1,2位置度,你可以分成两部分要求考虑。①就是倾斜度,就是你说的“按照图纸基准将工件贴合到数模坐标系才能建立成功,此坐标系为车身坐标系。对于面的轮廓度就是通常意义的轮廓度检测,只需要对工件测量然后和数模对比就可以了”。②就是孔的圆心坐标位置。这两项满足要求了,1,2位置度就满足要求了。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9 19: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对于孔中心坐标有三个值,但只可能在A基准决定的轴向上有偏差,此偏差不能超过0.125;这与孔所在平面的轮廓度0.5要求相差太大了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9 2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回事。孔所在平面的轮廓度无论多大不影响孔的轴心线的位置度,他们互不相干。只有孔的中心坐标值和“对工件测量然后和数模对比”达到要求,这两项才决定孔的轴心线的位置度。
 楼主| qlsc 发表于 2009-3-10 2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基本明确,非常感谢参与讨论指教!
xiayudeshuidi 发表于 2010-12-5 19: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东西
学习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5 2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