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工程参量] 产品螺母的位置度测量和计算

[复制链接]
zjauto 发表于 2009-3-10 15: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看附图.
图纸上标注,螺母组装后的有位置度要求,并且允许最大实体.
请问:使用三坐标仪如何测量这些螺母的位置度,
又如何计算最大实体要求下的位置度?
IMG_1681.jpg
qlsc 发表于 2009-3-10 2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坐标系,然后对螺母测量评价即可,软件里肯定有位置度计算选项。需要注意的是螺牙的影响,尽可能选择大直径测针测量减小误差,或者用pin代替测量评价。
 楼主| zjauto 发表于 2009-3-11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制作一个螺栓,将螺栓拧入螺母,三坐标测量螺栓来间接计量孔的位置度.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计算最大实体条件的位置度,如何计算?
qlsc 发表于 2009-3-11 1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准C的最大实体条件可以在软件中选择,但对于螺母的则需要手动将孔径的公差影响进行手动计算了。
wallace_shm 发表于 2009-3-12 13: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么用非接触三坐标比较好,或者用激光检测。
yj407 发表于 2009-3-14 16: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螺纹本身有自定位的功能,且该被测要素为成组要素,所以按形位公差标准要求,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的最大实体都不可补尝。只能按独立原则去评价这四个螺丝孔的位置度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14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jauto 的帖子

1.必须使用螺纹中径的特有测量方法,测量出四个M6×1.25螺孔的实际中径,并从螺纹标准中查出其最大实体中径和最小实体中径,每个螺孔实际中径与最大实体中径之差就是该螺孔位置度误差在被测要素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所得到的补偿值a1。
2.在三坐标上测量Φ56内孔尺寸,其最大实体尺寸是55.5,实际尺寸与55.5之差就是各螺孔的位置度在基准要素C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所得到的补偿值a2。
3.借助辅助量具(一头为M6×1.25,另一头为光滑圆柱面)拧进螺孔,用三坐标测量螺孔相当于Φ56内孔中心的位置度误差b(此时请注意图中的带方框的理论正确尺寸,测量和计算时必须优先保证)和Φ56内孔中心本身相对于基准要素A和B的位置度误差c。
4.每个螺孔的位置度误差b不得大于:0.5+∣a1∣+∣a2∣。
5.Φ56内孔中心的位置度误差c不得大于:3.0+∣a2∣+基准要素A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所得到的补偿值。
说明:因为图纸上看不到基准要素A的具体要求,所以基准要素A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所得到的补偿值请仿照1或者2进行测量和计算。
yj407 发表于 2009-3-16 0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楼上的对位位置度的算法,因为从图面上看,这四个螺丝孔为成组要素,从装配角度来说,C基准的最大实体的偏离值(即a2)只能对这四个螺丝孔的整体位置进行补偿,而对于每一个螺丝的位置度是不能用C基准的最大实体的偏离值的来补尝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16 18: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言之有理。我在7楼说的第4条应该更改为:被测要素是由理论正确尺寸30和5.3°以及四个螺孔组成的孔组,这个孔组的位置度最大允差b不得大于:0.5+∣a1∣+∣a2∣。
式中a2只有一个值,a1因为有4个螺孔,4个螺孔实际中径与最大实体中径之差可能不同,因此就有4个不同大小的a1,假设分别为a11、a12、a13、a14,则a1=∣a11∣+∣a12∣+∣a13∣+∣a14∣。
我不能理解问题:我总觉得螺孔偏离最大实体条件似乎不应该对位置度进行补偿,即位置度Φ0.5后面不应该标注圈M。不像光孔,孔可以大于轴很多,相互可以不接触。螺孔与螺栓应该不会有这种相互不接触的情况产生吧。不知道各位如何理解Φ0.5后面的最大实体要求。
yj407 发表于 2009-3-16 23: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为这个螺丝孔不应该考虑最大实体原则,因为螺纹的装配本身就有自定心之功能,其螺纹装配间隙很难确定,。为保险起见不应考虑最大实体原则,每个螺丝孔的位置度都应按独立原则去考虑测,即测出螺丝的实际位置度值与0.5比较,大于0.5的该位置度即判超差,在0.5以内的则判合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3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