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27|回复: 6

[新闻评论] 桂林老牌泡打粉遭遇“洗衣粉”风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6 17: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正常添加剂被甘肃一机构误检成“洗衣粉成分”,广西有关部门紧急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讨回清白
    今年四五月间,桂林“剑石”牌泡打粉在甘肃兰州遭遇了一场离奇的风波:泡打粉所含的正常成分糖精钠,被当地一家检测机构误检为“洗衣粉成分”。泡打粉成了洗衣粉,这还了得?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应对,当地媒体恶评铺天盖地。为此,广西有关部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通过负责任的调查,以确凿的证据证明当地检测部门“虚报军情”。一番折腾后,蒙受不白之冤的“洗衣粉”又变回了泡打粉。         
飞来横祸     桂林泡打粉兰州遇风波     
4月10日傍晚,桂林红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林尚鹏刚下班不久,手机突然响起。“兰州工商部门因为质量问题,要封存我们的泡打粉,这里的经销商指名找你。”一名产品销售人员在电话里着急地说。     销售人员告诉林尚鹏,兰州市工商部门正以“泡打粉涉嫌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由,查封在兰州销售的桂林泡打粉,而一些使用桂林泡打粉的食品制作商也受到牵连。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作用是溶解油脂、漂白,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长期食用对人体肝脏有损害。当晚,林尚鹏召集公司所有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流程、原材料和销售运输环节进行了全面核查,并做了一系列实验,查找产品中出现“洗衣粉成分反应”的原因。     4月13日,技术人员发现,泡打粉中添加有千分之三的糖精钠(国标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若用常规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表现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如出一辙,均呈蓝色。林尚鹏立即与兰州方面联系,欲通报这一信息,但对方表示,检测结果还没出来,需要等待。     4月30日下午,公司接到兰州经销商通报,兰州市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在全市范围内停售“剑石”牌泡打粉,并查封批号为“2008—12—19”和“2009—02—12”两个批号的产品。         
峰回路转     严格复检查无洗衣粉成分     
一时间,占据兰州市场半壁江山的桂林泡打粉突然销声匿迹,并在当地成了“过街老鼠”。     此消息曾让公司董事长诸令文头脑一片空白。不过,他立即向桂林市政府汇报情况,寻求支持,并再次将兰州发回的样品送到质检部门检验。     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当即找来相关领域专家,对样品进行严格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未检出。”专家表示,甘肃方的检测结果应该受了糖精钠的干扰,造成误检。     桂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高级工程师石相莉认为,兰州方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属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范畴,无法作出正确结论,“要得到准确结果,应该采取能排除糖精钠干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5月5日,由石相莉、林尚鹏等四人组成应急协调小组,携带检测报告和结果,奔赴兰州协调处理此事。就在出发前,自治区卫生、质检等部门的联合调查组,来到了红星化工的生产车间。原来,他们是受甘肃方委托,对企业所有的财务报表、生产过程、仓储和运输等环节进行清查,调查组随机抽取了37份样品,并就地封存了所有库存产品。     5月6日,应急小组与兰州市相关部门进行交流,通报了情况。应急小组中的质检部门专家出具了相关资料、证据后,原检测部门——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终于同意,对扣留的产品进行重新抽样复检。     5月8日,严格的复检开始,不仅桂林市质检部门专家在场,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还请来了兰州大学的专家、教授。当晚8时,复检结果出炉:样品中未检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专家们还当即出具了检验报告。     拿到这份足以证明桂林泡打粉清白的报告后,应急小组立即向广西区、桂林市有关部门通报,并协商如何尽快公布这一结果,恢复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信心。         
再起波澜     舆论压力大工商要复检     
然而,5月9日清晨,应急小组成员上街吃早餐时,惊讶地发现,兰州大街小巷的报刊亭所售报刊纷纷刊登出了“‘剑石’泡打粉催生‘黑馒头’”的报道。原来,甘肃主要媒体均刊发了产品复检结论前的结果,报道内容直指桂林“剑石”牌泡打粉中违法添加了洗衣粉成分。     应急小组回到宾馆一上网,“剑石”牌泡打粉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有害物质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中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兰州市工商局随即向省工商局报告了这一情况,省工商局在调查核实后,立即向国家工商总局汇报”。     这一说法让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媒体刊发这些报道,是因为正确的复检结果没有及时披露。如果真相不能及时上报国家工商总局,后果不堪设想。”应急小组成员说,由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立即将情况反馈回桂林。     5月12日,桂林市秀峰区政府决定,再派出一个由工商、经贸和律师等成员组成的工作组,由副区长王昕带队飞赴兰州,协助企业处理此次危机,协调、敦促兰州方面尽快作出确切结论。     而甘肃省工商部门认为,他们发布这一消息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而此前没有收到复检结果。此外,同一检测单位对同一产品的检测,先后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工商部门对此表示怀疑,并提出由第三方对产品进行再次复检的要求。         
心有余悸     “洗衣粉”风波让企业很受伤     
对企业来说,这又是一次漫长的等待。在最终复检结果出来之前,桂林市红星化工只好在企业网站上一再刊发“告消费者、经销商书”,并公布5月8日的复检报告。     让企业稍感欣慰的是,5月15日,广西质检部门根据检验结果,解封了就地封存的所有产品。5月27日,甘肃省工商局向全省发出“特急内部明电”,称“复检结果未检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成分,请各地立即对全省下架、查封的桂林泡打粉进行解封、上架销售”。     至此,“洗衣粉风波”总算结束,然而,伤痕累累的企业只能独自舔舐伤口。     据了解,这次风波,让“剑石”牌泡打粉的生产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品牌受到了严重损害。4月11日,兰州开始停售,之后波及整个甘肃;5月5日至5月15日,企业因此停产,大量原材料、产品被封存,消费者和全国经销商因此对桂林泡打粉产生了不信任感。而5月18日,该公司出口韩国的3000多美元食品添加剂碳酸钙,也被韩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扣留。     桂林秀峰区赴兰州工作组的负责人介绍,我国目前还没有检测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国家标准,连行业标准都没有,更没有专门检测泡打粉是否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标准。因此,甘肃有关部门参照了相邻的一个检测标准,结果造成误判。万幸的是,复检结果及时呈报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风波至今仍让该公司董事长诸令文心有余悸。他表示,这次事件,让企业经受了一次“九死一生”的危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广西名牌老厂几乎毁于一旦。作为企业来说,经济上的损失固然可以弥补,但任何一个品牌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他们迫切需要正名。     
名词解释
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疏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和发酵粉,主要用作面制食品的快速疏松剂。有些分香甜型和食用型泡打粉,是一种快速发酵剂,主要用于粮食制品的快速发酵。在制作蛋糕、发糕、包子、馒头、酥饼、面包等食品。(黄启超  黄宝生)
发表于 2009-6-6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过敏的神经
      曾几何时,我们不知道“大头奶粉”、不知道“苏丹红辣椒酱”、不知道“转基因饼干”、不知道“可卡因红牛”,可现在我们知道瘦肉精是盐酸克伦特罗,我们知道吊白块是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我们知道蛋白质是三聚氰胺。
      如今,难道泡打粉就是洗衣粉了?谁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谁负责信息的甄别?谁制造的新闻热点?谁承担了责任和损失?
      作为百姓作为受众,我们无法判断消息的真伪,无法获知事实的真相。媒体的喉舌鼓噪什么,我们的耳目就只能接受。每天醒来都是新闻,都是爆炸性的新闻,都是关于吃什么有毒用什么有害的新闻,于是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活充满了危机,社会充斥着阴谋。是谁让我们神经过敏?
      本来一起普通的质检案例,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错判,这实属稀松平常。但在食品信任危机的关头,媒体似乎找到了新闻的卖点。急、急、急,不等复检,不等仲裁,抢新闻,抢眼球,就像街头巷尾的长嘴妇。这是社会媒介的激素,催生大众过敏的神经。
      结果出来了,原来毫无新闻价值啊。于是偃旗息鼓,缄口不言,转而嗅探其他的猛料。报道的没损失、鼓噪的没责任。一点点荤腥,如蝗虫掠过,啮噬便弃,荒芜遍地。“蝗灾”之苦有谁知。
发表于 2009-6-8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下大工功,难见真相啊。
现在都流行吵作,不知,这是不是。
发表于 2009-6-9 0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的浮躁,中国的浮躁
这里我们看到了传媒在里面所起的可怕的推波助澜作用,尤其随着第三媒体——网络的兴起,媒体的现今的中国作用越来越大,但在三聚氰胺事件,在泡打粉事件等等事件中,跟随着事件发展,我们看到了传媒底子下的浮躁面目,为了抓住眼球,一有事件就如苍蝇逐臭,没有本着新闻的求实原则,而是口口相传,以讹传讹。
发表于 2009-6-12 1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假冒伪劣品引起的!
发表于 2009-6-27 15: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呢,国人总是不是极左就是极右
发表于 2009-7-4 2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个案例,进一步说明在我国检验标准的滞后,急需更新,三聚氰胺事件也跟检验标准的漏洞、不科学有很大的关系,才让人钻了标准的空子,作为国家标准制定部门应该全面反思一下,加快标准的制定、更新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要让国人成天都生活在恐惧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3-29 16:30 , Processed in 0.0626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