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国外新闻] 主要经济体代表在伦敦“热身”气候变化大会

 关闭 [复制链接]
兑水 发表于 2009-10-23 07: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全球17个主要经济体的代表1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主要经济体论坛”,为定于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热身”。     众多气候变化谈判参与方希望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美国在哥本哈根大会前明确承诺减排目标。但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17日晚警告,哥本哈根大会可能失败。
    谈判艰苦
    本次主要经济体论坛为期两天,具体讨论以闭门会议方式举行,涵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资金和技术支持、防止森林面积减少等议题。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会前告诉媒体记者,论坛为减少各国间分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英国“决心利用一切办法”,以使哥本哈根大会成功达成一份减排协议,“这很艰苦,而且显然非常困难,但我仍持乐观态度”。
    “距离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最后谈判只有50天,我们必须加快步伐,”米利班德18日发表声明说,“过去几周,我们看到一些国家正在缩短相互间立场差距,印度、日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已作出重大政策调整。随着最后期限日益临近,尽快减少各国间分歧就显得更加重要。”
    哥本哈根大会定于12月7日至18日举行,旨在达成一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以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17日晚警告说,哥本哈根大会“当然有可能不会达成协议”,因为“谈判艰苦”,而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约190个缔约方都参与谈判,使得谈判规模很大,“进展太慢”。
    期待美国
    不过,在许多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参与方看来,美国自己的动作也可谓“太慢”。
    美国众议院6月下旬以微弱多数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到202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但这项法案眼下在参议院处于搁置状态,外界预计,参议院不大可能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予以批准。
    美国政府解释说,参议院内反对这项法案的声音很高,导致批准过程非常缓慢。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说服气候变化谈判其他参与方。一些非政府组织批评说,即便法案生效,它设定的减排目标与发展中国家要求的40%仍然相距甚远。
    来自“地球之友”组织的环保活动家阿萨德·拉赫曼说,气候变化已然对数以百万计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参加主要经济体论坛的富国们必须立即拿出新的资金,以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实现清洁的经济增长并应对气候变化后果”。
    米利班德在本次论坛召开前夕说,“重要的是美国(在本次论坛上)尽可能多取得进步”,美方“带着一个数字去哥本哈根”参会至关重要,意指美国应具体表明到2020年会达到何种减排水平。 他说,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等国家领导人参与哥本哈根大会新协议制订过程“极其重要”。奥巴马今年初提议把主要经济体论坛作为讨论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非正式会议。这一论坛最大成果是于今年7月同意在2020年前把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英国政府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应把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预计中的480亿吨减少至440亿吨。
    钱从何来
    米利班德说,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援助的根本问题是“本次论坛出发点”,与会方需要就此达成协议,但论坛“并非旨在正式出台一份协议,而是减少分歧”。
    美联社报道,应对气候变化一个关键议题是发达国家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以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如海平面上涨、干旱、洪水等,同时帮助他们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专家预计,这项工作每年需要耗资数以十亿计美元,而如何募集、管理和分配资金,各方尚未达成共识。
    联合国今年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本月上旬在泰国首都曼谷结束。会议在技术层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与会方在关键问题上仍有较大分歧。美联社报道,发达国家同意按照各自的标准减排,但科学家认为这些减排幅度尚不足以逆转全球变暖势头。
    “富国们只有勇于承诺用‘碳中和’以外的方式在2020年至少减排40%,同时承诺提供至少2000亿美元资金,才能打破当前僵局,”环保人士拉赫曼说。
    哥本哈根会议前最后一轮正式磋商即联合国今年第五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将于11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8 2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