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飘八零 于 2010-4-8 14:38 编辑 & M8 ?6 }6 X- j: A) Y( r4 D ?% A
- A. [3 F$ M; j, o/ {0 K" H: W. j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依法设置的直属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建立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中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技术实体。2003年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在我院基础上建立了“湖北省计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计算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站”。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科 [2004]256号文建立了“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科 [2005]471号文建立了“国家无损检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证书号(国)法计(2007)01028号,授权区域:湖北省;中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证书号(国)法计(2007)01040号,授权区域:中南地区。 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的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004)量认(国)字(Z0969)号,经2006年6月复评审获实验室认可证书NO.cnas L0544。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计量认证证书号为2009003034Z,获授权证书(2009)国认监认字(389)号。 国家无损检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计量认证证书号为2008002922Z,获授权证书(2008)国认监认字(361)号。 湖北省计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获计量认证证书号为2007171268Z、获授权证书(2006)鄂质监认字032号。 湖北省计算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站分别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计算机站”获计量认证证书号为2006170355H、获授权证书(2006)鄂质监认字037号, “网络布线站”获计量认证证书号为2007171239Z、获授权证书(2006)鄂质监认字031号。 本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建立、保存中南地区和湖北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负责该地区的量值传递和溯源,执行计量检定和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评价,从事计量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研究,计量标准的研制,承担计量科技成果的检测鉴定,提供各种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要求承担有关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生产许可证产品发证检验;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申请的仲裁、委托检验;完成国家质检总局、省局委托的计量认证、计量标准考核、计量仲裁、质量监督检验、教育和培训等其他任务。 本院技术人才密集,全院(中心、站)在职员工1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1人,正高职高级工程师8人,高级工程师52人,工程师69人。经国家质检总局、省局批准建立了长度、温度、力学、电磁等十大类共173项计量标准,其中长度、力学、电学、温度、光学、声学等实验室多项专业项目,达到了中南地区以至国内的先进水平。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针对光电子信息产品配备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涵盖光、电、声三大领域,产品质检范围涵盖光纤光缆光器件、激光功率、音视频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白光源等五大类107项产品。中心检测能力可以覆盖90%的主导光电子信息产品。与国内其他光电子信息产品检测机构对比,增加了光通信、工业激光及汽车电子类产品的检测能力。 国家无损检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涵盖了超声探伤、磁粉探伤、射线探伤、声发射、测厚、无损检测用试块和试片、基桩动测、涡流探伤等领域,产品质检范围包括超声探伤、磁粉探伤、射线探伤、声发射检测、测厚、无损检测用试块和试片、基桩动测等七大类检测设备,检测能力可以覆盖90%的无损检测设备。目前,中心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授权证书的项目13项,是全国唯一对超声探伤仪按照欧盟标准EN/2668-1进行全项检测的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和授权证书的项目有超声探伤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磁粉探伤机、电磁轭探伤仪、携带式旋转磁场探伤仪、声发射检测仪、超声波测厚仪、磁性和涡流式覆层厚度测量仪、携带式工业X射线探伤机、固定式(移动式)工业X射线探伤机、1号校准试块、2号校准试块、磁粉检测用试片。 目前本院设有5个职能部门、1个科学研究机构、1个市场营销机构和8个专业技术部门。 近一年来,围绕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软硬件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引进,实现组织架构、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加强人员、设备、样品管理,建设网络管理平台、设备公共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将光电子中心建设成既对内又对外、既提供检测服务又提供科研服务的完全共享的开放型实验室。实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光电子中心管理模式的创新问题,努力实现“装备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目标定位,达到“市场认同、政府认同、国际机构认同”的管理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