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通用量具] 关于指示表类示值估读

[复制链接]
格非 发表于 2007-12-8 13: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同僚:
   大家好!
   前一段时间挪威DNV审核在审核我们公司时,提出指示表数值的估读方法有问题。DNV的审核人员讲估读只能是刻度的一半如:1、1.5、2、2.5。但是在有些时候明明就不在刻度的一半,这样根本就不能估读成刻度的一半。这个问题我还真是比较困惑。请问各位高手,在此类量具上对与示值估读有没有什么文件有明确的解释或者是指导?
duomeiti 发表于 2007-12-8 2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示表类示值估读是把1格分成10份,如百分表的1份就是1um,视差在1、2um之间。全自动指示类检定仪就能避免视差。这不是哪个文件规定的。有检定员证的检定员都知道的事。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07-12-8 2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示表的刻线间距一般设计为0.7-1.2mm之间,小于0.7就很难估读到1/10分度,假如是这种情况,应该估读1/5或1/2分度,当然,还要配合指针的粗细程度。国外标准我印象中是允许估读1/10的,审核人员为什么这样要求,应该可以问问他的依据。
Ann 发表于 2007-12-9 18: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示值估读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通常指示类估读是按分度值的1/10格进行估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duomeiti + 2 热心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格非 发表于 2007-12-10 15: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审核员提到的是MSA里1/2估读原则,我也看了。但就觉得不太妥当!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07-12-10 17: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MSA是什么?能提供资料看一下吗?
duomeiti 发表于 2007-12-10 2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MSA
在日常生产中,我们经常根据获得的过程加工部件的测量数据去分析过程的状态、过程的能力和监控过程的变化;那么,怎么确保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保证,一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使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对获得测量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二是确保使用了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分。

  测量系统的误差由稳定条件下运行的测量系统多次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偏倚和方差来表征。偏倚指测量数据相对于标准值的位置,包括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线性(Linearity)和稳定性(Stability);而方差指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也称为测量系统的R&R,包括测量系统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一般来说,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应为获得测量参数的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测量系统的偏倚和线性由量具校准来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由重复测量相同部件的同一质量特性的均值极差控制图来监控。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由GageR&R研究来确定。

  分析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具有合适分辨率和测量系统误差的测量系统,否则,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在ISO10012-2和QS9000中,都对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有相关的程序来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07-12-11 1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duomeiti,只是有些奇怪,楼主说“审核员提到的是MSA里1/2估读原则”,MSA里会有这么明确的规定吗?要有也应该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吧,不应该是通用要求。
桂林飞鸟 发表于 2007-12-15 2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示值估读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因此每个人测量都有可能不一样。希望国家出个统一估读的标准
王大鹏 发表于 2015-8-12 17: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大鹏 于 2015-8-12 17:51 编辑

指针类仪表在读数时需要进行示值估读。对于如何进行示值估读,目前没有明文规定,通常是按照分度值的1/10格进行估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20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