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角度/平直度] 平板检定规程中的桥板跨距怎么计算?

 关闭 [复制链接]
hxyhycx 发表于 2012-6-29 16: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检定规程JJG 117-2005 有桥板跨距计算公式,计算后怎么与附录A"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测量数据处理示例"中的桥板跨距对不上,示例中的为Ld=180mm,La=152mm,Lb=95mm.平板规格630mm*400mm,电子水平仪分度值0.005mm/m.
     我是这样计算的,Ld=755-10/4=186mm,La=630-10/4=155mm,Lb=400-10/4=97.5mm     应该怎么计算?
ydq 发表于 2012-6-29 2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xyhycx


    应该这样计算:Ld=(746-28)/4=179.5=180mm,La=(630-20)/4=152.5=152mm,Lb=(400-20)/4=95mm  。
长度室 发表于 2012-6-29 21: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xyhycx


边长的两头都减去表2规定的值。
 楼主| hxyhycx 发表于 2012-7-2 14: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明白了,非常感谢!
maoh 发表于 2012-7-3 1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边长减去表二中相应的值的2倍,然后用这个数字除以点数。
lenglan 发表于 2012-7-3 14: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的论坛里 貌似有平板平面度计算软件
软件比较方便
xqbljc 发表于 2012-7-3 15: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边长减去表二中相应的值的2倍,然后用这个数字除以点数。
maoh 发表于 2012-7-3 11:45

       “每个边长减去表二中相应的值的2倍,然后用这个数字除以点数。”此话应改为“每个边长减去表二中相应的值的2倍,然后用这个数字除以点数(不包括起始点或点数减1)”,或者为“每个边长减去表二中相应的值的2倍,然后用这个数字除以跨距数”。
         上述意见应该不是吹毛求疵。
wanhf 发表于 2012-11-23 0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们说的很对,学习了
小曾 发表于 2014-3-14 09: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这样计算:Ld=(746-28)/4=179.5=180mm,La=(630-20)/4=152.5=152mm,Lb=(400-20)/4=95mm               请问Ld=(746-28)中28怎么得到,表2没有这个乘以值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3-14 12: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小曾

  2楼所言是正确的。JJG117-2013的表1规定了规格为630mm×400mm的平板边缘区域(宽度)为平面度误差不计区域,因此需要630和400各减去20(两个边缘宽度):a′=630-20=610mm;b′=400-20=380mm。那么d′=√(610^2+380^2)=719mm.
  然后,按JJG117-2013的公式2、3、4即可得到桥板跨距,公式中的n,规程也说清楚了是n=√N-1,其中N是受检点个数,该规格平板取受检点数N=25,则:n=√25-1=4。因此:
  La=610/4=152mm;Lb=380/4=95mm;Ld=719/4=179.75≈180mm。
  2楼的28mm来源可以用对角线的两边边缘是长边和短边两边边缘各自长度的均方根,即为√(10^2+10^2)=14.14mm,边缘总长就是28.28mm≈28mm。
  在计算机普及的年代,JJG117-2013给出的计算方法可设计在电子表格中实现,只需输入平板规格和受检点个数,即可直接得到各方向的桥板跨距,勿需考虑跨距数多少及起始点要不要减个1的问题。
小曾 发表于 2014-3-14 13: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规矩湾锦苑


   有没有这个计算软件,能否给个,谢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3-15 2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小曾

我今天草草编了一个,作为抛砖引玉供你参考,你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这个小小程序的功能介绍如下:      测量者只需要将被检平板的计量编号、规格栏的“长边a×短边b"(单位mm)、精度等级、所用水平仪分度值分别填入黄色区域,计算机将自动计算出被检平板的允差,应检定的点数,对角线、长边、短边各受检截面所用桥板的跨距及桥板与水平仪组合后的分度值。
      小程序如下: 平板检定桥板跨距计算表.zip (5.45 KB, 下载次数: 31)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3-16 11: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上面的小程序在平面度“允差”栏因为时间匆忙,设计中使用了错误计算函数,现修改如下:         平板检定桥板跨距计算表.zip (5.57 KB, 下载次数: 39)
        为了不损失“金币”,楼上提供的小程序请各位感兴趣的量友就不要下载了。
小曾 发表于 2014-3-16 16: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规矩湾锦苑 谢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3-31 0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13楼小程序编写匆忙,在计算“允差”中仍然存在着个别规格平板计算错误问题。最近本人对其再次进行了修改,并加入了只要输入被检平板规格、准确度等级、所用水平仪分度值基本信息,即可自动提示桥板跨距,受检点个数,然后将数据采集的数据(格数)根据表格提示填入表中相应区域,程序即可自动评判检定数据的有效性(是否需要重新检测),并自动显示被检平板平面度及被检平板是否合格。程序发布在另一个帖子,欢迎各位量友试用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为了节约来之不易的“金币”,12楼和13楼的小程序就不要下载了。新的程序所在帖子链接地址如下:
          http://www.gfjl.org/viewthread.php?tid=171852&highlight=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8-9-15 23: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多年了,有量友来电话或短消息说想下载我编的平板检定数据处理程序,但提示程序已经毁坏无法打开,根据量友们的要求现重新上传。本程序完全无偿提供,欢迎各位亲参考使用和修改,也欢迎拍砖、批评、指正,但拒绝谩骂,对提出的修改建议一经采纳,为感谢改进意见的提出,本人将用自己拥有的金币给予一定奖励。
  程序的功能功能简介如下: 将被检平板计量编号,长边和短边长度(计量单位mm),等级,水平仪分度值(计量单位mm/m)等基本信息填入指定绿色区,软件将自动计算出平板允差,应检点数,对角线和长边、短边所用桥板跨距(单位mm),桥板与水平仪组合的测量系统分度值(计量单位μm)。根据自动显示的“应检点数”确定被检表面的布点位置,按自动显示的桥板跨距选择桥板或调整桥板跨距,将检定数据(格数)填入标题行自动提示的记录表A或B、C黄色区域内,即可在相关“检定结果”表格中查到自动输出的“重复性误差值”和“平面度误差值”。程序将自动提示检定数据是否有效。检定数据无效时不能判定被检平板是否合格,程序会自动提示测量者“重新检测”。检定数据有效时,自动提示“测量有效”,并依据检定结果自动判定和显示被检平板“合格”还是“不合格”。
   平板检定数据处理.zip (48.69 KB, 下载次数: 38)

cy581100 发表于 2020-5-6 15: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8-9-15 23:57
  时隔多年了,有量友来电话或短消息说想下载我编的平板检定数据处理程序,但提示程序已经毁坏无法打开, ...

学习中。。。。。。。。。。。我想知道有没有平板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给你参考一下。谢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5-7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cy581100 发表于 2020-5-6 15:12
学习中。。。。。。。。。。。我想知道有没有平板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给你参考一下。谢谢、 ...

  谢谢你的关注,请你找一下你的资料和文件夹,如果你有平板平面度误差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请提供给我和大家学习参考,在此表示感谢。
  据我所知,平面度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比较复杂,不同的测量数据获得方法和平面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测量模型,测量模型的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被检表面受检点数量越多,数据处理步骤也越繁杂。
  因为平板平面度采用了节距法获得各受检点的测得值,节距法的特点是测量基准不统一,每一个受检点的测得值均为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前一个受检点的高度值,各受检点的高度必须采用“累积”的方法统一到同一受检点为0的相对高度(这个点称为各受检点高度的同一测量基准)。
  误差理论告诉我们,累积路线越长,得到的(累积)误差会越大,于是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就越大。因此最佳统一基准应尽可能使累积路线长度最短,所以数据处理中,应该用对角线交点为统一的测量基准点。得到各受检点相对于测量基准点的高度差后,再按最小包容区平面为评定基准,评定出被检表面平面度误差。
  根据以上述数据处理原则或方法获得平面度误差的原理,建立起被检表面平面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测量模型,再根据这个测量模型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
xqbljc 发表于 2020-5-7 16: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毒使然,18楼又在开始胡言乱语了!

       新冠的症状就是如此,横嘴"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的测量基准",竖嘴"对角线交点是统一的测量基准点",搞搞清楚,所谓的测量基准是仪器读数时的参考线!这也就意味着在使用小角度仪器以节距法测量中,所谓的测量基准只能是"线",而不可能是"点"!呵呵,如此的"点"、"线"不分,白肺了不成?!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5-8 0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经全国人民的努力取得抗疫阻击战决定性胜利后,那位一贯以骂街闻名于世的“新冠病毒”不甘灭亡,又二次反扑了。一个连“测量基准”是何物都搞不清楚的所谓全国“平直度检测专家”,有何面目妄谈平直度检测?
  在平直度检测中,众所周知有“评定基准”和“测量基准”之分。“评定基准”是检测规范、检定规程等的规定,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基准是一定是理想直线,平面度误差的评定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但,直线度和平面度误差都是是各受检点高度的相对高差,计量单位只能是μm,不能是角度。定义告诉我们,当最大高度差为最小时,该高度差就是平直度误差的测量结果。
  “测量基准”则是检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的,读取各受检点高度值时的参照对象,因此这个参照对象(即测量基准)可以是个平面,也可以是条直线,还可以是一个点。节距法测量时,各受检点的高度都是参照与其相邻的前一受检点的高度读出,因此节距法读得的各受检点的高度值参照对象是变化的,不一致的,即“测量基准”不统一。所以节距法测得值的数据处理,第一步必须用逐点累积方法将各受检点高度读数的“测量基准”加以统一,本事再大,任何人都无法绕过“测量基准统一”这一步。
  平板检定规程JJG117表C.1至表C.8的目的,就是实现以对角线交点为统一的测量基准,计算得到各受检点高度值。如果规定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这样处理得到的值即为平面度误差值。如果规定评定基准为最小包容区平面、最小二乘平面或三远点平面,或因计量纠纷需要仲裁,则在此基础上还应按规定的评定基准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
  总之,平面度检测的节距法,应将每个受检点高度读数的参考对象(测量基准)统一到对角线交点,获得了统一测量基准的各受检点高度值后,再按标准、规范、规程等规定的“评定基准”,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平面度误差测量结果。
xqbljc 发表于 2020-5-8 14: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谈测量基准,横竖嘴就要扯到评定基准上去,难怪如此横竖嘴被大家称为“捣糨糊”大师!所谓的测量基准是在先期的测量过程中,而评定基准则是在后期的评定过程中(数据处理),点、线、面不分也就罢了,当下竟然连先、后也分不清了,典型的新冠后遗症!

        在GB/T11336中,测量基准的定义如下:
         11336-2004.jpg
        在GB/T11337中,测量基准的定义如下:
         11337.jpg
        由上可以看出,在直线度及平面度测量中,测量基准肯定是线,而与规氏歪理邪说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由国家标准的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出,在平直度测量中,所谓的测量基准只能是线,而绝不会是规氏“”。为此,学术流氓的“拧种”也只能是疯狂的对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攻击了,其竟然利令智昏的攻击国家标准是“怪像”、“唱反调”,何谓不自量力也就不需要解读了。
         标准定义错误.jpg

       按照臭气熏天的规氏歪理邪说“测量基准则是检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的” ,那么就请“重症新冠”患者继续将攻击的矛头对准国家相关标准,或者自行编造一个“怪像”且“唱反调”的规氏标准,重新对测量基准术语做出一个“规氏”的定义,呵呵,大家静观,已经“白肺”的学术流氓绝对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5-9 02: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闻名遐迩的平直度检测“专家”看问题历来片面、教条、陈腐,学习国家标准从来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对不符合自己观点的新概念从来都置若罔闻。21楼复制粘贴了“测量基线”、“测量基面”,唯独不敢复制粘贴“测量基准”和“基准点”,特别不敢复制粘贴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的6.2条“基准点”定义,不妨我给你抄一下吧:“6.2基准点  由提取导出球心或提取导出圆心建立基准点时,该提取导出球心或提取导出圆心即为基准点。”。与国家标准“唱反调”,并以骂人闻名于世的难道不是“已经‘白肺’的社会流氓”吗?事实告诉我们,骂人的社会流氓“绝对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节距法检测平直度时,桥板两个支撑面大多为两个小的方形或圆形平面,它们分别与被检对象的两个相邻受检点接触,这两个表面的提取导出中心点(方形中心或圆心)就代表着受检的两个相邻“点”。桥板与小角度测量仪的组合测量系统的读数是当前受检点相对于前一个受检点的高度差,与桥板支撑面接触的前一受检点,是读取当前受检点高度值的“测量基准”(即读数参考对象)。桥板每跨一步,受检点就后退一个,前一个受检点也就随着变成了新的测量基准,读数的参考对象(测量基准)必然就不断变化。对受检点读数逐一累积是将各受检点的高度统一到同一个测量基准(点)上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所以首先对读数值逐点累积,是节距法检测平直度数据处理中,任何人都躲不过、绕不过的必由之路。
xqbljc 发表于 2020-5-9 1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20-5-9 13:39 编辑

         到底何人是“看问题历来片面、教条、陈腐....学习国家标准从来都是戴着有色眼镜”?这从学术流氓被众人誉为“搅屎棍子”的荣誉称号中也就一清二楚了。GB/T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是针对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及评定的标准,该标准泛泛的针对了形位公差所包括的内容,由6.2基准点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与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器以节距法进行的平直度检测毫无关联。说实话脸红的学术流氓,你敢把GB/T1958中无中生有的“测量基准”术语的定义复制粘贴上来吗?

        GB/T11336《直线度误差检测》与GB/T11337《平面度误差检测》两个标准,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标准,它们只是针对形状误差中的直线度和平面度,而与其它形位公差不牵扯,也只有某位白肺重症的“社会流氓”才胆敢对此两个标准攻击为“怪像”、“唱反调”。
        附带给出为老不尊之人历来对测量基准术语给出的胡言乱语:
        ①、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测量基准
        ②、对角线交点为测量基准
        ③、平面的四个角点是测量基准
        ④、两条对角线是测量基准
             ......................................................................
        呵呵,请问:语无伦次的学术流氓的横竖嘴是否也是测量基准呢???同时建议某位白肺重症患者编写一个规氏标准,将龟氏“测量基点”的术语写入,大家为其点赞!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5-10 0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23楼明白“GB/T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是针对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及评定的标准”就行了。直线度也好,平面度也罢,都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一种,《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自然是针对包括直线度、平面度检测在内,所有形位误差检测的基础标准和指导性标准。作为曾经的全国知名平直度检测“专家”,居然说了“该标准泛泛的针对了形位公差所包括的内容”后,又说基准点的定义“与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器以节距法进行的平直度检测毫无关联”,这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答记者问时,一面并不否认专家和美情报局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的科学论断,一面又坚持来自武汉实验室,而自我打脸有何不同?
  “测量基准”是测量中读数时的参考对象,参考对象就是“几何要素”,几何要素包含了点、线、面,因此可以是基准点、基准线、基准面,基准点有时可以理解成基准目标,两个基准目标可以建立一条基准线,三个基准目标可以建立一个基准面,这是人人皆知的计量学基本常识,还用另外定义吗?同一个被测量用不同的测量基准会得到不同的测得值。但无论受检点高度测得值是什么,只要按规定的评定基准评定,得到的平直度误差一定是相同的和唯一的。因此关于节距法检测平面度的测量基准描述,可以是:
  ①、节距法检测中,后一点的高度读数参考其前一点的高度读得,所以,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高度读数值的测量基准;
    ②、各受检点的高度值,可先参考被测表面对角线交点的高度得到,此时对角线交点即为各受检点高度值的统一测量基准;
    ③、节距法检测数据处理中,需先将两对角线和四边线各受检点高度统一到对角线两端点等高的直线为参考对象上,“对角线两端点等高的直线为参考对象”,实际体现了以四个角点为测量基准;
    ④、同③,以四个角点为测量基准确定四边线和两对角线各受检点高度值,并进一步确定其它各受检点高度值,本质上就是以两条对角线为测量基准确定各受检点高度值。因为两条对角线是“异面直线”,两异面直线可确定“对角线平面”,那么,四角点为测量基准、两对角线为测量基准、对角线平面为测量基准,三个说法统一,表达意思和效果等价。
  上述四条关于节距法检测平直度的“测量基准”不同描述,体现了辩证的统一,尽管我给他讲解了十多年,骂人“砖家”至死也不会明白。
xqbljc 发表于 2020-5-10 15: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线度也好,平面度也罢,都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一种”,那么请问直线度、平面度是位置误差的哪一种呢?位置误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吗?非要如此瞒天过海的搅混水,被众人誉为“搅屎棍子”、“捣糨糊”是不是名副其实?!谈论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器以节距法检测直线度、平面度与“美国国务卿答记者问”有何关联?龟氏是蓬佩奥的卧底吗?

        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器以节距法检测直线度、平面度中,所谓的测量基准是仪器读数获得测量值的参考线(或参考),GB/T11336、11337这两个专门针对直线度、平面度检测的国家基础性标准对测量基准术语的定义有误吗?龟氏一个“下里巴人拧种”有什么资格反诬“国家标准定义性错误”?在国家标准面前做“怪像”“唱反调”不是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还能是什么?!

        测量基准一会儿被横竖嘴说成“前点”、一会儿被横竖嘴说成“交点”,一会儿又被横竖嘴说成“角点”,一会儿又被横竖嘴说成“对角线”,再一会儿又被横竖嘴说成“对角线平面”,测量基准如此的变幻无穷,那么小角度测量仪器如何来参考测量基准来进行读数而获得测量值呢?所以还是建议语无伦次之人还是去制定一个龟氏标准的好,把测量基准定义为其邪恶无比的横竖嘴,岂不一了百了!由此可见,龟氏的所谓“效果等价、辩证的统一”歪理邪说,无非就是胡搅蛮缠、胡言乱语的“痴人说梦”罢了。呵呵,如此为老不尊的老不正经最后的可悲下场必然不是去精神卫生中心就是去靖国神社占位!所谓的“老不死”仅是其一厢情愿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4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