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温度(热电偶/热电阻/膨胀)] 热电偶测量

[复制链接]
djhhk 发表于 2012-7-6 2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有的焓差室的热电偶不能用二次仪表检测,是什么原因
zhoujidai 发表于 2012-7-7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焓差室”是什么意思没有明白,楼主可否说明白~
 楼主| djhhk 发表于 2012-7-7 2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houjidai


    就是空调工厂用来模拟空调运行环境的实验室,主要用来测试空调的各种参数,热电偶就是用来没空调的运行时的自身的温度
zhoujidai 发表于 2012-7-8 09: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有点明白了,楼主是否要问的是热电偶测温时接上二次仪表显示不正确。
 楼主| djhhk 发表于 2012-7-9 18: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但是用冰点来做就没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安康 发表于 2012-7-9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热电偶是用补偿导线连接到二次仪表的话,应该能测量出温度,只是测量误差可能比较大而已,如果使用普通导线直接连接,肯定就只能测得0值了,不知道你说的不能测是否就是测得结果为0呢?
 楼主| djhhk 发表于 2012-7-11 2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用二次仪表输入-20时,显示-60,0时-40,但用冰点就是0度,我的二次表没问题
lechaoli 发表于 2012-7-21 2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输入模拟温度的时候,有没有把热电偶卸下来,然后把二次仪表接到热电偶盘上的?
 楼主| djhhk 发表于 2012-7-23 1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直接接到热电偶盘上
海边小耗子 发表于 2012-7-23 23: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djhhk


    老大,你这个室温补偿没取消!首先看看表头是不是自动补偿的?如果是手动设置的话,进入相应菜单调整一下,校准完再调回去。
阴雨晓梦 发表于 2012-7-24 16: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一下,热电偶检定没用冰点槽,恒温补偿会出现温度波动大的问题。比如用油槽检定200度短型热电偶,无补偿导线的情况下,电测设备直接连到热电偶接线柱,这时候室温补偿肯定不行(接线柱在油槽口上,温度超过室温太多。)那用恒温补偿,可恒温补偿也不行,温度波动太大,测不准!请问有啥解决办法?
 楼主| djhhk 发表于 2012-7-26 1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表头是自动补偿的,谢谢,因为我在另外一人室做一点问题都没有
 楼主| djhhk 发表于 2012-7-26 1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另外一个室做没问题
小丽 发表于 2012-7-27 08: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阴雨晓梦


    检定200度短型热电偶,建议使用300mm热电偶检定炉,这样多简单方面,使用油槽检测热电偶误差比较大,冷端补偿也实现不了。
阴雨晓梦 发表于 2012-8-3 16: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小丽


   200度时用 300mm热电偶短炉控温效果还有温度均匀性,波动度什么的都达不到规程所说的要求。300度以内按规程要用标准油槽。我就是没冰点槽,纠结呢!
小丽 发表于 2012-8-3 17: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个不锈钢的快餐杯加入冰水混合物,然后把各支热电偶用塑料袋隔开,达到冰点槽的作用。
五七一二 发表于 2012-10-18 0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阴雨晓梦


    看你的标准器用的什么了,如果是热电阻还好点反应快,如果是水银温度计就没办法了总是稳定不下来,读数也不是真实温度。如果是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可以记下波动周期最高或者最低值,然后记录热电偶测量值的最高值最低值然后和标准比较。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事实上热电偶反应相对慢,所以最高值最低值之间的波动范围会小于铂电阻温度计的波动范围,因此以标准和热电偶测量值的均值来衡量才行?注意这个均值不是各测量值的均值而是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测量后的均值再平均取的中间值。不过这样测量很麻烦,工作量会大好几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4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