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概念] 新版“校准”定义,真的不好懂!

[复制链接]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16 20: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给出的“校准”定义,真的不好懂哦!
QQ截图1.png
其前部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与老版的定义大同小异,比较好理解;可第二步:“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真的不知所云?虽然给出了出处——VIM2。39,可对于我这样英语水平一塌胡涂的人,只能是干瞪眼!恳请高手指点!
黎明 发表于 2012-8-16 20: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儿不太好理解。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17 04: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彦刚 于 2012-8-17 04:48 编辑

它山之石:
poorlittle:
我的理解:  (以使用标准量块校准卡尺为例)
第一步------用卡尺量度标准量块, 并记录示值  (一组操作中之一)
标准量块(mm)  卡尺示值(mm)
10             10.1
20             20.1
30             30.1
40             40.1
50             50.1

第二步------确定关系
测量结果(D)与示值(I)之关系:
D = I + 0.1
因标准量块与卡尺示值都有不确定度, 所以测量结果(D)也有不确定度。
若示值 I=32.7mm
则测量结果为 : D=32.8 + U
(现实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会用到多项式、最少二乘法等等等等去确定示值与测量结果(包括不确定度)之关系)。
QQ截图1.png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17 04: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poorlittle给我回复!经过昨晚发贴后的思考,我心中也有了新的理解。打开电脑看到你的回复,真有所见略同之感。但细看你的贴子,发现我的想法与你的想法稍有不同,在于“这里测量标准提出来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我觉得正如你说的那样:
“第二步------确定关系
    测量结果(D)与示值(I)之关系:
    D = I + 0.1
    若示值 I=32.7mm
    则测量结果为 : D=32.8mm”
第二步就做完了,至于“这里测量标准提出来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是附加的说明,并不要求写成:
“则测量结果为 : D=32.8 + U”
因为“U”不是修正值,它不能 D=32.8 + U。你说是吗?

    我还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新“校准”定义应该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我们常规对校准一词的理解,就是使不准的,恢复到准。可是在老版的“校准”定义中,就让我们体会不到常规的理解。当时的定义真真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让我们向用户说起这“校准”时,真的很难堪!好象计量上的“校准”是超脱的,不同凡人所说的校准。有了该新的“校准”定义,让我能做回凡人,能真实了!
    再有,我觉得:从实际出发,一般来说定义中的第一步是在计量技术机构中完成;而第二步应该是该仪器的用户来完成,这也是该仪器的用户送计量技术机构进行第一步的目的。
   
    我还想说的是:如果真是我们这样理解的话,我们从VIM英译汉时,真的太那个了。
风吹石 发表于 2012-8-17 07: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是校准,还有检定、检测等等其他,都是“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
zhoujidai 发表于 2012-8-17 09: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就是,第一步就是确定标准(包括仪器、校准方法),第二步进行校准操作,给出校准结果。
都成 发表于 2012-8-17 0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提问和思考以及参与者的回答和提示有了很大的收获,知识就是这样得来的,讨论很重要,参与者可能都有不足,但是最后会得到明晰的答案。
4#得出的:从实际出发,一般来说定义中的第一步是在计量技术机构中完成;而第二步应该是该仪器的用户来完成,这也是该仪器的用户送计量技术机构进行第一步的目的。我同意他的理解,第二步正是校准的目的,我的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可以较大,但是,通过第一步,再实施第二步,一样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测量结果。
都成 发表于 2012-8-17 1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过去使用仪器的习惯是,通过检定判定合格,在使用中很少顾及检定的数据(实际示值误差或量值)如何,现在还受这种习惯的影响。计量确认的目的就在于此,一台检定合格的仪器也不一定满足实际需要,我想就不用举例了,计量人员备考时应该都做过选用怎样的仪器的选择题。
在有个帖子的讨论中提到送校单位要求实验室对校准结果给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实验室是能够给出,可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确认不是更好吗?当然,用户可向实验室提出如果超出怎样的技术指标请告知,以便作出是否调整的决定。
LLLWWW 发表于 2012-8-17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和物理,每一个定义,都清晰、明确、易懂,没有让人这般猜它那般猜它的
计量怎就乱七八杂的
装深沉呀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17 17: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提问和思考以及参与者的回答和提示有了很大的收获,知识就是这样得来的,讨论很重要,参与者可能都有不 ...
都成 发表于 2012-8-17 09:41



    谢谢对我的看法的认同!的确,如能是这样理解,可算得上是回归自然了一些。
长度室 发表于 2012-8-17 17: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刘彦刚


我理解着是这样:第一步是计量技术机构用标准器测量被检器具,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由这个关系可以得到误差或是修正值。第二步则是用这个被检器具测量其他被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多少,它需要该被测器具提供的示值和第一步得到的关系,即示值加上修正值。以前我们也给出误差或修正值,我觉得这样对定义进行变更是考虑到用户拿到误差或修正值后不注意去使用(误差或修正值),即得到测量结果。
有一点我还没看懂,由那个例子,为什么得到D = I + 0.1,即测量结果等于=示值+0.1。用户在用该卡尺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应该是示值减去0.1啊,咱再想想看。
都成 发表于 2012-8-17 1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1#
得到的测量结果应该是示值减去0.1,没错!否则真是越修正越坏,悲剧啊。
vandyke 发表于 2012-8-20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VIM2.39 (6.11)原文如下
calibration
operation that,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in a first step, establishes a relation between the quantity values with measurement uncertainties provided by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corresponding indications with associated measurement uncertainties and, in a second step, uses this information to establish a relation for obtaining a measurement result from an indication
NOTE 1 A calibration may be expressed by a statement,calibration function, calibration diagram, calibration curve, or calibration table. In some cases, it may consist of an additive or multiplicative correction of the indication with associated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NOTE 2 Calibration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adjustment of a measuring system, often mistakenly called “self-calibration”, nor with verification of calibration
NOTE 3 Often, the first step alone in the above definition is perceived as being calibration.
vandyke 发表于 2012-8-20 2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校准依旧不包含“使仪器准”的含义和操作。计量学术语的校准,依然是确立标准值与测量结果关系的操作,只不过分成了两步。第一步是标准值(含不确定度)与显示值的关系,第二步是显示值与测量结果(含不确定度)的关系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21 0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彦刚 于 2012-8-21 04:03 编辑
VIM2.39 (6.11)原文如下
calibration
operation that,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in a first step, esta ...
vandyke 发表于 2012-8-20 21:00



    它山之石:
QQ截图1.png
从上述的直译和意译我明白了,译汉并没有出现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领会给出定义者的本意。如第一步的主语是什么,或者说第一步的执行者是谁——是仪器的检测者、还是仪器的使用者(我觉得在这里是前者);如第二步的主语又是什么,或者说第二步的执行者又是谁——是仪器的检测者、还是仪器的使用者(我觉得在这里是后者)。还有第二步中的“测量结果”指的是谁的测量结果,是仪器的检测者的测量结果、还是仪器的使用者的测量结果(我觉得是后者的测量结果)。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21 04: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校准依旧不包含“使仪器准”的含义和操作。计量学术语的校准,依然是确立标准值与测量结果关系的操作,只不过分成了两步。第一步是标准值(含不确定度)与显示值的关系,第二步是显示值与测量结果(含不确定度)的关系

vandyke 发表于 2012-8-20 21:12

我昨天有幸聆听了,我们省院聘请的技术顾问——上海院的专家,在我们省院讲注册计量师教材之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课间我向专家请教了该新校准定义的理解,专家还是赞同我的理解。
都成 发表于 2012-8-21 09: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的理解我赞同。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22 04: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彦刚 于 2012-8-22 04:37 编辑

这下真的弄明白了,从4.11就能看得更明显!

看来VIM的本意是没有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的称为测得值,有了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的就称为测量结果。是哦!因为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从4.12就更能看得明显。
南云龙 发表于 2012-8-22 09: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刘彦刚
楼主有没有注册计量师培训资料共享一下
,楼主参加今年计量知识竞赛?
wangshaoman 发表于 2012-8-22 09: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谢谢计量认坛这个平台,也谢谢你们的讨论,让我们这些不能出去学习的人,也有一个学习了解的地方。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12-8-22 1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刘彦刚
楼主有没有注册计量师培训资料共享一下
,楼主参加今年计量知识竞赛? ...
南云龙 发表于 2012-8-22 09:06



    所里照顾我年纪大了,不应去参加今年计量知识竞赛。认定了一个二级注册计量师,因为我也就是检测工作计量器具,一级可以不要,所以也没去找培训资料。
今生 发表于 2012-8-23 12: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喔是刚入门的学员,我觉得计量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啊,有点想打退堂鼓了都~呵呵~~~~由一个"校准"定义,得到这么多不同的理解,最终也可能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真的很不错~
liker 发表于 2012-8-24 1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没到扣鼻子倒眼的 年龄。。不做评论。
mqc05 发表于 2012-8-24 1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步操作,第二步确定实测值和被测量的关系,包括误差,不确定度等信息
jiangys 发表于 2012-8-28 0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行不好理解,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11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