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通用量具] 几何量的分类

 关闭 [复制链接]
LINDYCHEN 发表于 2012-11-9 1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看到cnas能力验证频率表中将几何量校准分为4部分,分别是“角度、端度、线纹和工程参量”。不知道像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常用的长度量仪算哪一类呢?
xqbljc 发表于 2012-11-12 1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INDYCHEN


    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常用的长度量仪这些,从规程制、修订的情况来看,应该归类到工程参量。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长度室 发表于 2012-11-12 17: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老师的意见,应该是归到工程参量。
cfy 发表于 2012-12-17 16: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属于端度,最近CNAS发布了一个“校准领域能力验证开展情况参考信息”有详细分类说明。
cfy 发表于 2012-12-17 16: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准领域能力验证开展情况参考信息.pdf (134.26 KB, 下载次数: 79)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17 18: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CNAS能力验证频率表中将几何量校准分为4部分,分别是“角度、端度、线纹和工程参量”是正确的、科学的。
  “角度”比较好理解,不会与其他类别混淆。“线纹”自然与刻线之间的距离检测有关,也很容易识别。剩下来是“端度”与“工程参量”的区别了。
  “端度”,顾名思义是两端距离的度量,说白了就是尺寸的测量,包括长度、高度、厚度、内径、外径等等。因此我对2楼的意见持有异议。 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主要测量目的是尺寸测量,怎么可以划归“工程参量”类呢?它们理应划归“端度”之列。
  “工程参量”,在基层常常称为“精密测试”的就是指“工程参量测量”,例如平直度、位置度等形位误差的测量,齿轮、螺纹等复杂工件特有参数的测量等使用的测量设备以及常说的“专用量具”等就应该划归“工程参量”之列。例如万工显、齿轮检查仪、滚刀检查仪、螺纹量规、三针、平晶、平尺,等等均应划归“工程参量”类。
aux8180 发表于 2012-12-17 19: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规矩兄的意见。在能力验证的时候我也咨询过CNAS能力验证处的老师,其说法和规矩兄的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规矩兄的表述更详细,更清楚,更能让人容易理解。
hachi 发表于 2012-12-18 12: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线纹和端度并不很理解。。。通俗来讲,钢直尺被分到线纹尺里头,但它不是可以用来测尺寸的么。。。
如果说“线纹”的测量器具和“端度”的测量器具只是从测量原理上作区分,而不是测量对象的区分,那这四个类别的名称需要重新商榷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18 16: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18 16:30 编辑

回复 8# hachi

  线纹和端度的确都是测量尺寸,它们的区别在于到底是测量“线纹”的尺寸,还是测量“端度”的尺寸。
  “线纹”顾名思义是“线”条“”路或“线”条条“”的简称。测量刻线条纹(或称纹路)的尺寸大小就是线纹测量,用于线纹测量的测量设备就是线纹量具或线纹仪器,或仅靠自身刻线而不含有放大和转换系统的测量设备就是“线纹”类测量设备。例如标准钢直尺、钢直尺、钢卷尺、派尺、塔尺、线纹比较仪等等。总之“线纹离不开刻线或线条,测量对象不是线条的,或者自身不是纯属刻线的,就不能归到“线纹”的类别。你说的钢直尺可以用来测端度尺寸不假,例如测量长度、宽度和厚度等,但这种测量是仅靠钢直尺的刻线完成的,钢直尺不含有任何放大和转换系统,所以还是要划归到“线纹”类。
  有人曾经问我,卡尺尺身也有刻线,卡尺为什么不能划归“线纹”?我的回答是,卡尺第一不是纯刻线的测量工具,它还有游标放大系统,第二卡尺不是被测对象,卡尺主要用于测量端度。要说线纹,第一,对卡尺尺身刻线的测量过程可称为线纹测量,使用的设备如果主要用于卡尺刻线精度检测,那个测量设备可以划归“线纹”类。第二,如果取消游框只使用固定量爪和尺身刻度,也可以作为某个品种“专用量具”划归“线纹”类。
  “端度”顾名思义是两“”距离的“”量。上下两端的度量为高度,左右两端的度量为宽度,前后两端的度量为距离,圆柱两端母线的度量为直径,圆柱两个端面的度量我长度,……,总而言之离不开两个”。所以类似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这些常用的长度设备不能归到“工程参量”,也不能归到“线纹”,更不能归到“角度”,只能归到“端度”。凡是用于测量端度的量具和仪器自然而然应该放在“端度”这个类别。
hachi 发表于 2012-12-18 1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卡尺的例子我可以理解。可我认为,是否含有放大和转换系统,是区别“实物量具”与“测量仪器”的指标。

而线纹、端度、角度和工程参量如果是根据测量对象而非原理来进行分类的,那么我就搞不清楚,钢直尺是如何归入“线纹”这一类的?
hachi 发表于 2012-12-18 2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觉得还是参照国标,直接把线纹和端度概括为“长度”比较妥当!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18 2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hachi

  呵呵,现在就是在说长度计量的分类啊,长度计量又称为几何量计量。线纹、端度、角度和工程参量都属于长度计量,是长度计量进一步的细分。
  钢直尺归入“线纹”这一类,是因为使用钢直尺测量时,读数是仅靠其刻线完成的,即仅仅靠数线条的个数获得测量结果的,钢直尺不含有任何放大和转换系统。卡尺虽然也有刻线,刻线的精度虽然对测量也很重要,但测量时读数依靠的是游标放大后的显示系统,不是仅仅靠数线条个数得到测量结果。
  你说的“是否含有放大和转换系统,是区别‘实物量具’与‘测量仪器’的指标”完全正确。但区分是否“线纹”类计量器具的指标有两个,一是用它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刻线间的尺寸,二是用它测量其他项目时仅仅靠数刻线条数实现,满足两条之一就可划归“线纹”类。
  “仅仅靠数刻线条数”与“不含有放大和转换系统”效果是相同,本质上还是有差异。我说的“仅靠自身刻线而不含有放大和转换系统的测量设备”前提条件是有“自身刻线”,没有刻线的不能划归“线纹”类。例如量规、量棒、样板、标准球等虽然没有放大和转换系统,但测量时并不依靠数线条数实现,也不能划归“线纹”类。
xqbljc 发表于 2012-12-19 0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在2楼谈到“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常用的长度量仪这些,从规程制、修订的情况来看,应该归类到工程参量”。上述话语提请大家看清楚,是从规程制、修订情况的实际现状角度来谈论的,至于几何量计量专业究竟如何来分类,以及某些量仪等如何来归类,应该讲数年来,许多专家们也没有定稿,自己曾被征求过意见,但学识过浅,接触面过窄,对本专业发展了解过少加之自知之明意识过重,所以尽管有某些个人考虑及观点,但基本上没讲出什么实质性的意见。现在该论坛自己只是从规程制、修订情况角度谈了那么一点与实际现状完全相符的意见,就被某些人提出异议,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可以口无遮拦的讲,但同时需要负相应的责任,敲键盘、写正规文字材料以及嚼舌头从责任角度上讲,应该是等同的。

       自己还是从规程制、修订情况角度来谈一下。几何量计量专业在2005年之前,应该存在三个技术委员会,这就是长度、角度及工程参量三个技术委员会,其中长度技委会归在北京国家院,角度技委会归在陕西省院,工程参量技委会归在黑龙江省院。几何量计量专业的规程由国家局下达至相对应的三个技委会,再由三个技委会下达至归口单位或部门,所以,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常用的长度量仪当初就是由工程参量技委会给以规程制、修订任务的下达,并由工程参量技委会组织审定、报批等技术工作。2005年之后,几何量计量专业角度技委会由于不方便讲的原因被撤销,也就是只剩下长度和工程参量两个技术委员会,原角度技委会的人及工作基本被转到长度技委会,上述这些,就是符合现状的常用长度量仪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从规程制、修订角度来谈论的归类情况。

      某些人可能不了解上述现状情况,这不足为怪,但不知应该异议少些,至少不去乱讲,以免误导到他人或自己。几何量计量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分项、分类,自己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考虑,因为几十年来,计量事业的飞速发展,甚至突破了传统的十大计量,那具体到某个专业分项、分类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信口开河那样简单的事情。

     1.有何根据讲“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主要测量目的是尺寸测量?莫非它们不能做形位误差及某些相对测量?“它们理应划归“端度”之列”,这个理何在?
     2.“线纹自然与刻线之间的距离检测有关”,那么请问数显钢圈尺刻线间距何在?无刻线间距就不能归类至线纹吗?由此推论,万能角度尺是否应归类至游标类量具呢?
     3.线纹钢直角尺有刻度,且名称也有线纹二字,能归类至线纹吗?双频激光干涉仪按使用功能有测尺寸、角度、形位误差等诸多功能,应该如何归类?
     4.长度尺寸有大小之分,纳米测量能按相对于基本单位米的负9次方简单归类至端度吗?把端度简单顾名思义理解为“离不开两个端”,那只在一端测量的手持激光测距仪应该归类至那里?
     5.光、机、电+智能化的计量器具越来越多,“穿越”或称“综合”几个计量专业的这样计量仪器也开始出现并发展,它们应该如何归类?
       ...........................................................................................................................................................................

     本人不是看不起企业计量工作者,他们当中出类拔萃者确实比比皆是,但受所处环境限制,加之接触面一般有限,对某些计量发展状况了解不足,所以谈起这些牵扯面比较广的系统工程类问题,应该说有所被制约或考虑面过窄,加之某位人士喜爱夸夸其谈,那谈出的问题及异议出现偏激甚至错我,也就难以避免了,总之,还是多了解、多听取、多思考,再有的放矢谈论的好。
hachi 发表于 2012-12-19 14: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指教!

不过,我觉得你这个说法欠妥。。。根据国标《GB/T 17164-2008 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 产品术语》,把几何量测量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结构质量测量,齿轮测量,螺纹测量,以及其他的一些测量。长度测量器具里面就包括了线纹尺。这个帖子的分法,把形位误差、表面结构质量、齿轮和螺纹归纳为工程参量,我觉得尚可理解,但长度和角度和所谓的“工程参量”岂可混为一谈?又怎么能以“长度”代替“几何量”?


钢直尺归入“线纹”这一类,是因为使用钢直尺测量时,读数是仅靠其刻线完成的,即仅仅靠数线条的个数获得测量结果的,钢直尺不含有任何放大和转换系统。卡尺虽然也有刻线,刻线的精度虽然对测量也很重要,但测量时读数依靠的是游标放大后的显示系统,不是仅仅靠数线条个数得到测量结果。


所以说,你的意见还是要根据测量原理(是否含有放大系统或者,如你所言,是否仅仅靠数刻线)来区分线纹与长度,而不是测量对象是吗?因为在这个例子里面,其实卡尺和钢直尺的测量对象是一样的。

至于后面你所说区分是否线纹类测量器具(我看到的国标好像只有“测量器具”而没有“计量器具”)的两个指标,不知从何而来?——我现在正头疼查不到关于线纹或者线纹类测量器具的标准。。。而你说“满足两条之一就可划归线纹类”,意指“是否仅仅靠数刻线条数实现测量”并非硬指标,那么卡尺又是如何因为这一理由被排除出去的?似乎前后矛盾。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0 0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xqbljc

  

  几何量计量的分类到现在为止谁也没有说就分清楚了,正如你所说,分类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当然不是信口开河那样简单的事情。但是无论专业研究院所和企业的计量人员都可以各自表达各自的看法,取长补短,而不能一部分人看不起另一部分人。

  我认为,讨论问题不必带有情绪,扯的太远,要看清楚楼主的问题是什么,扣住楼主的问题来讨论。楼主的问题是“CNAS能力验证频率表中将几何量校准分为4部分,分别是角度、端度、线纹和工程参量。不知道像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常用的长度量仪算哪一类呢?

  不知道老师是否研究过或者哪怕是对CNAS能力验证频率表对几何量的分类瞄一眼,我的确想不通老师怎么会回答把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杠杆表等常用的长度量仪放到工程参量,这难道不是误人子弟吗?你这样的归类与CNAS归类规定相违背,不是诚心让楼主挨批评,误人子弟吗?

  老师在13楼的帖子,我认为介绍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可以让吾等基层计量人员多了解些信息。但是,我认为你应该在正确回答了楼主该怎么按规定做以后,顺便介绍这些信息。让大家知道该怎么正确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后,又不失让大家有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当前几何量计量分类混乱和争执不下的信息,扩大眼界的机会。老师介绍的分类方法毕竟还没有形成定论,计量技术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分工也毕竟不是几何量计量技术的分类。在国家没有正式发布的几何量计量分类规定之前,还是应该按CNAS的正式分类规定进行分类。如果我说的分类方法有不妥,欢迎老师不吝赐教。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0 0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hachi

  你说的非常对,GB/T 17164-200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 产品术语》把几何量测量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结构质量测量、齿轮测量、螺纹测量、以及其他共7个类别,我认为这种分类也是合理的,科学的。CNAS的4个类别是角度、端度、线纹和工程参量。咱们把这两种分类对比一下,应该说两种分类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7164的“角度”与CNAS的“角度”没有差别;
  17164的“形位误差”、“表面结构质量”、“齿轮”、“螺纹”、以及“其他”合并就是CNAS的“工程参量”;
  17164的“长度”则是CNAS的“端度”和“线纹”的组合。
  综上所述,CNAS的分类是把GB/T17164分类中的“长度”进一步分成了“端度”和“线纹”两大类,而把GB/T17164分类中的“形位误差”、“表面结构质量”、“齿轮”、“螺纹”、及“其他”合并为“工程参量”,它们并不矛盾。GB/T17164的分类方法我认为更为科学,但是,根据能力验证时“盲样”的类型及传递方法、验证方法,CNAS简化为4类更有利于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
  线纹类和端度类的具体划分界线,那是我的理解,仅供你参考。如若老兄认为不妥,可以不去管它。老兄对GB/T17164非常熟悉,你也可以打开该标准第2条“长度”,其中2.1.6至2.1.8为CNAS的“线纹”类,其它的都是“端度”类。
  基层计量人员吧十大类计量称之为长、热、力、电……,几何量计量就是基层计量人员所称的长度计量,很多书籍和参考资料也都这样称呼。
  关于计量和测量,我们可以另外开辟主题来讨论。简单来说,计量器具是我国传统的称呼,自从国际上推行现代计量管理模式测量管理体系后,计量与测量越来越紧密,提出了测量设备的概念,测量设备的概念比我国传统的计量器具概念大得多。如果单独说计量器具,可以查JJF1001-2011的6.1条,计量器具与测量仪器并列是一回事,测量仪器实际上说的就是测量器具,标准说的测量仪器不仅仅含有测量仪器还应该包含实物量具。
hachi 发表于 2012-12-20 1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规矩湾锦苑


   谢谢回复!
不过您把我的性别搞错了;)

另外,我不是从事计量行业的专门人员,而是高校机械专业的实验室人员,所以对计量这一块不是很熟悉(也就是因此才会到这个论坛来学习),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还请见谅!我查了你推荐的计量标准,很感谢!不知道有没有关于线纹和端度定义的标准,可以结束我们的争论呢?

再说一点和此帖无关的话题(抱歉楼主占用了你的地盘):之前我只看到GB/T17163,所以认为(几何量)测量器具,就是测量仪器和实物量具的总称。但从JJF1001对实物量具的定义来看,似乎是将实物量具包含在测量器具之内。不知道当这两个标准有内容不一致的时候,应该以何为准?还请赐教!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0 15: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hachi

  呵呵,没关系,在企业和业务界称兄道弟习惯了,有时候师姐师妹也常常互称师兄师弟,女性老师也可以称师父(傅)的,被称师母的往往不是自己的老师。你不习惯这样称呼,我就在这里向你赔礼道歉了。
  我们之间不存在争论,只存在讨论,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资历深浅,讨论都是平等的,任何关于计量技术方面的意见都可以毫无保留发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帮助。
  当前有关测量使用的东西的术语分类方法的确是比较混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13楼老师所介绍的信息说的那样。比较正式的分类方法应该是CNAS的分类方法,和各计量专业的名词术语标准(比如你提到的GB/T17164)。
  自从计量管理模式发展到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后,使我国传统的仅限于计量器具的管理扩展到测量设备的管理,把仅限于计量检定工作扩展到计量确认工作,把仅限于测量设备的管理扩展到测量过程的管理工作,也就随即推倒了“计量”和“测量”之间长期存在的两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柏林墙”,你的实验室工作也就是计量工作了,计量器具与测量器具也就不存在差异了。而计量器具与测量仪器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相并列,也就表明计量界已经承认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测量器具都是同一类东西的不同称呼了。因此测量器具不是测量仪器和实物量具的总称,测量器具就是测量仪器,实物量具则是测量器具和测量仪器里面再进一步细分的一个种类。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0 18: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16.JPG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3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2-12-23 17:15 编辑

转载自张泰昌的《几何量检测1000问》

5什么叫几何量?有何特点?

表征几何特性的量称为几何量。它包括长度、角度、几何形状、相互位置、表面粗糙度等。从物理学观点看,称之为几何量是因为它所体现的量属于几何学中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

几何量有以下特点:

(1)基本性。几何量的基本参量是长度和角度。许多量如电磁量、能量、光通量、流量、容量等都与几何量有关。长度单位“米”在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中被列为第一个基本单位,不少导出单位也都包含长度单位因子,因此导出单位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度计量单位量值的准确度。

(2)多维性。物体的形状和位置都可以用坐标空间中的若干点来表示。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构成的坐标空间称为三维空间。在几何量中除了使用长度和角度两个基本参量外,还引入了一些工程参量,如圆度,锥度、粗糙度、渐开线与螺旋线等,这些参量都是多维复合参量。

(3)广泛性。几何形体是客观世界中最广泛的物质形态,绝大部分的物理量都是以几何量信息的形式进行定量描述的。

6.几何量分为几类?各是什么?

几何量主要分为长度量和角度量,由于它们衍生出许多复合量,称之为工程参量。

工程参量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类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表面粗糙度等,专用类如齿轮渐开线、螺旋线等。

几何量按其对象来分,包括:

(1) 长度,如端度,轴孔直径,坐标尺寸,箱体尺寸等;

(2) 角度,如平面角、立体角、圆分度、锥度等;

(3) 表面形状和位置;

(4) 表面粗糙度;


    (5) 齿轮、螺纹、花键及各类加工刀具等各种工程参量。

15.几何量检测的范围是什么?

几何量检测范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几何量参量种类来看,可分为长度、角度、形状与位置和粗糙度等。长度包括:两点间的距离、两平行直线间距离、两平行直线间距离、两平行平面间距离、轴径和孔径等;角度包括:平面角、立体角、锥度和圆分度等;形状位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平行度、垂直度;粗糙度包括:轮廓算术平均值偏差、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等。

(2) 从被测的具体对象来说,分为计量器具的检定,机械零部件、完整机器和仪器以及大型机械的安排、调整与测量。计量器具通常分为标准量具、量仪,如量块、线纹尺、光波干涉比较仪等;通用量具、量仪,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光学计等;专用量具、量仪,如水平仪、测齿仪等。机械零部件常见的有轴、螺钉、螺母、丝杠、齿轮等,插齿刀,滚齿刀等刀具,对生产厂来说亦算为零件。对这些零部件几何参量检测正是工厂日常检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些零部件精度要求非常高,如光学仪器中的线纹尺、单啮仪中标准蜗杆等。完整机器和仪器的检测是为了保证整整机质量,这种检测对精密机床和测量仪器尤为重要。

(3) 从几何量检测项目来讲,分为基准检定、量具量仪检定和精密测试。

(4) 按现代计量学来分,几何量检测分为端度、线纹、平面、粗糙度和零部件工程参量测量。

16.几何量检测的内容有哪些?

几何量检测的内容包括长度(端度和线纹)检测,角度检测和工程参量(平直度、粗糙度)检测。具体如下:

(1) 端度检测。端度检测是指对某一物体两平面(如一根棒的两端面)之间长度检测,严格地说,应该对任意两点之间或一点到一个平面之间的距离检测。端度检测的标准是量块,工厂一般用量块检定游标卡尺等计量器具,用合格的计量器具检测零件尺寸。

(2) 线纹检测。线纹检测是指用线纹尺所进行的测量,亦称线值检测,常用线纹尺有竹木尺、皮卷尺、钢卷尺、线纹米尺、短标尺等。

(3) 角度检测。测量任意两直线或两平面相交组成的角称为角度测量,常用角度标准器有多面棱体、度盘,检测计量器具有角度块,测角仪等。

(4) 平直度检测。平直度对几何量检测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任何几何量检测都要有检测基面(或点、线),测得的是基面(点线)到另一面(点线)的距离,基面的平直度直接影响测量准确度,平直度检测常用量仪有刀口尺、水平仪、自准直仪、平品、平面干涉仪等。

(5) 表面粗糙度检测。粗糙度是指零件经加工后,在表面上留下来的加工痕迹的形状深浅程度参量。检测粗糙度的仪器有光切显微镜、干涉显微镜、轮廓仪等。

(6) 精密测试。对各种机械几何量的精密测试是几何量检测的重要内容,由于被测参量多,技术复杂有称它为综合的几何量检测,这部分工作在工厂计量室中占有很大比重,如齿轮要检测齿距、基节、齿厚、齿形等参量。精密测试常用仪器有光学仪、测长仪、工具显微镜、测齿仪、三坐标测量机等。




     说明:转载只是为了供大家参考,不代表自己与其观点一致。
liuyajun 发表于 2012-12-23 18: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规矩湾锦苑


    学习了,以前不怎么理解
浮生若梦 发表于 2012-12-23 1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的高手!每次只是在校准,从没发现他们的分类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4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xqbljc

  感谢老师提供了这个参考资料。张泰昌老师的《几何量检测1000问》是几何量计量工作者的启蒙学习资料之一,有很高的学习参考价值。
  几何量计量的分类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类方法也很多。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规定的分类,前面已经说过,当前我知道的主要常用两个依据,一个是GB/T17164-200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 产品术语》,另一个是CNAS-AL07:2011《CNAS 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其中CNAS-AL07的第4条明确规定几何量校准领域分为4个“子领域”,即“角度、端度、线纹、工程参量”。
  因此我认为张泰昌老师“16.几何量检测的内容有哪些?”把几何量检测内容分为“端度、线纹、角度、平直度、粗糙度、精密测试”6种与CNAS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老师的这个分类2006年出版,早于前述两个标准,因此我认为CNAS的分类可以说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整合,分类方法可称为“几何量校准项目按检测内容可分为:角度、端度、线纹,及张老师其余3类合并为1类的工程参量”。张老师的分类可认为是CNAS分类的原型。至于张老师的“6.几何量分为几类?”与“16.几何量检测的内容有哪些?”相互有重叠、冲突和遗漏现象,我斗胆建议张老师可以合并为一条问题解答。
xqbljc 发表于 2012-12-24 15: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2-12-24 15:34 编辑

几何量计量专业分项、分类的事情,自己清楚记得,应该是2年前,国家局就有一个方案草稿,此方案征求意见稿挂靠在质监系统和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网站上,广泛的征求意见后,至今也没有定稿,所以我讲“某个专业分项、分类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信口开河那样简单的事情”吗。
       国家局分项、分类的方案草稿,具体内容不是记得很清楚了,但肯定与CNAS能力验证频率表中的分法,相差较大。这些可以查。实际上,自己尽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一直没有讲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也就是自己希望能够避免夸夸其谈,还是“多了解、多听取、多思考,再有的放矢谈论的好”。在2楼的贴子里,自己仅就从规程制、修订的情况角度来看,谈了那么一点与实际现状完全相符的意见,结果被楼上某人质疑,大家都可以讲话的,不应该出现有人无限话语权,有人除附和外,就不可多说什么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某些人愿意夸夸其谈,但是了解的事情却寥寥无几。大家知道国家局,但可能对国家局了解就不是很多了。所谓的国家局应该是下面这样一个情况:
         国家局=质监系统+商检系统(包括检疫等)
       上述情况应该是加入国际WTO的需要,且仅限国家一级,而省市一级质监与商检依然是各自为政的两个部门、两套班子。上述情况应该是“特色”吧。
        CNAS能力验证频率表中将几何量校准分为4部分,个人感觉不是很合适,起码对计量事业的飞速发展,甚至突破了传统的十大计量,以及“穿越”或称“综合”的现状等考虑还是少了那么一点,当然只做为实验室认可方面的一个“粗线条”分类也不是不可以,但做为几何量计量专业所有工作均按此频率表分类的话,将会问题多多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2-12-24 16: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2-12-24 16:52 编辑

回复 24# xqbljc

  专业分项、分类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信口开河那样简单的事情,但并不反对每个人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有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分类才能更科学、更实用。特别是在论坛中,无论地位高低、资历深浅、年龄大小,大家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发表“附和”赞同的意见也好,发表“标新立异”的想法也罢,无论对错都可以毫无保留地讲出来。我对老师2楼的帖子并没反对老师说话的权力,只不过发表了和老师的不同意见而已,并没反对老师发表意见,恰恰相反,我很希望看到老师的意见。
  楼主的问题是明确的,卡尺、千分尺、指示表该归到CNAS规定的“角度、端度、线纹、工程参量”这四类中的哪一类,老师回答“应该归类到工程参量”,我只是发表了不同看法,我认为归类到工程参量是错误的,应该归类到端度,难道这也犯了“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或随意“附和”的忌了吗?
  诚然,老师作为几何量计量的老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国家和行业研发信息,对国家几何量计量事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大家都有目共睹,但也不能就因为这个原因我说了一些与老师的不同意见,就这么不受老师待见吧。
  我认为如果老师稍微查一下CNAS的规定,先不管它规定得对还是错,告诉量友按人家的规定应归类到端度。然后再提供13和20楼的信息,发表独到的看法,这才是正确的解答。这样既不会让提问者走弯路,帮助提问者准确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帮提问者开阔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我相信大家是会发自内心感谢你的。否则按老师你所说归到工程参量去,能得到CNAS认同吗,这不是害了楼主吗?恕我直言,如果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挖苦讽刺,脾气不好的人就会对骂反击,大家都相互挖苦讽刺谩骂,那这一片净土还能称为“计量论坛”吗,干脆叫“吵架擂台”算了,我深信这也不是老师你所希望的结局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16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