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地方动态] 要不要远离冷冻肉

 关闭 [复制链接]
兑水 发表于 2013-5-23 06: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 方
    假冒羊肉风波仍在持续发酵,继上海、江苏之后,其他地方也陆续破获了一批类似案件,从目前曝光的情况看,用老鼠肉、狐狸肉、水貂肉等冒充羊肉的尚属少数,最常见的还是用鸭肉、羊油、添加剂等加工冷冻后冒充羊肉。联想到近年来时不时曝出的问题肉案件,虽然案案不同,但也可以找出某些规律,比如:造假的原材料经常来自一些城乡接合部的蔬菜副食调味品批发市场,假冒肉品最喜欢的去处不外乎小火锅店、小快餐店、包子店、馄饨店、小熟食店以及民工食堂等,提示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日常检查、监督管理,消费者在这些地方消费时要擦亮眼睛多留神,媒体们也可以将这些地方作为调查暗访的重点。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是,问题肉品大部分是以冷冻肉的面目出现的。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新鲜的肉制品是啥肉就是啥样,一般人不会看走眼,且保质期只有短短几天,想要“挂羊肉头卖鸭肉”不大容易,但冷冻肉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虽然肉、禽、水产等易腐食品很适合做成冷冻食品,方便、经济,更易运输和贮藏,家用冰箱的普及也让人们更乐于购买冷冻食品,但肉品一旦被冷冻后,形态、面目改变很多,尤其那些冻得乱七八糟的肉卷之类,经常真假难辨,这个“死穴”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且冷冻肉的保质期通常可以达到几个月,其供应链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拉长,供应链越长,质量安全风险也越大,这是必然的。
    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或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代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卖场、百货商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在全球化时代,即便是最简单的食品,从供应商开始到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都有可能跨越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地域,经历的环节之复杂可以用黑暗迷宫来形容。今年2月欧洲爆发的“马肉风波”牵扯到多个国家,甚至在远离欧洲的香港和泰国也发现了含有马肉成分的肉丸。在我们这里发生的很多假冒肉品案件也往往是跨地域作案,从甲地进原料,在乙地加工,销往丙地、丁地,甚至再转卖到戊地、己地、庚地,其中牵扯到的供应链未必比高端智能产品的简单,加大了监管的难度,这是现实。
    如果一定要从马肉风波羊肉风波里吸取什么教训的话,也许我们应该开始反思一下食品“过度加工”的问题,也许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远离冷冻肉,只购买冷鲜肉。甚至我们还应该远离其他的加工食品,回归传统,尽量自己亲手加工制作。当然,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凡事都自力更生确实不太容易实现,先不说别的,看见超市里冷冻肉比冷鲜肉便宜,就很难不动心,尤其对低收入群体来说。
-

    《中国质量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6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