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对当前九大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文件明确提出,2014年将实现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争取2015年前实现市县级政府三公公开;建立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公开制度等要求。 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明年实现全部公开 工作安排明确指出,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公开。2014年,要实现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负责组织事故处置、救援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及时准确发布本级政府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进展等信息。 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微博)表示,安全生产应该是可控的。不注意安全生产的小煤矿、小钢厂,迟早会出问题,这是必然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家有没有责任感的标志。有的企业家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规程生产,政府有关部门又担心失去财源而不敢真管,势必酿成大祸。 叶青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真正担当起职责,不为小利而误大事。比如一个工厂把消防通道都锁起来生产,消防部门会查不出来吗?关键在三个环节:制度要完善,执行要认真,处罚要到位。 2015年前争取实现市县级“三公”公开 工作安排还指出,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各省(区、市)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并指导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叶青分析,目前,全国公开预算与“三公”经费的省市屈指可数,只有约20%。而且公开后没几个人能看得懂,内容笼统、数据不够全面。且公开后难以引起普通百姓关心。“老百姓只关心他所在地区的官员公车私用的现象。”叶青说。 叶青建议,尽快从县级开始公开部门预算与“三公”经费,提高老百姓对财政问题的关注度。比如浙江温岭市财政公开就做得好,乡镇市民代表可以讨论工程项目,人大代表可以表决各个部门的预算,这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