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扭矩] 关于JJG797-2013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在云端 发表于 2013-9-22 1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程中说可以用标准扭矩扳子检定扭矩扳子检定仪,准确度级别原则上应优于被检扭矩仪准确度级别的3倍。那标准扭矩扳子的检定规程有没?如果参照JJG707的话最高等级才1级的怎么去检扭矩仪?突然出现一个新标准却没解释清楚,而且规程上还有错误,国家都如此让下面的怎么做?请高手来给我解惑下,不胜感激。
 楼主| 在云端 发表于 2013-9-22 21: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没人能解释下?  呼叫版主、版主。
钟神秀 发表于 2013-9-23 15: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标准扭矩班子实际上是一个高精度传感器的变形(增加了反作用力臂),对标准扭矩班子的检定适合用JJG 995-2005《静态扭矩测量仪》。
只能这样解释了。
石鱼 发表于 2013-9-24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在云端


    信不信由你,用标准板子检定扭矩板子检定仪肯定是进了一大步,但现在的检定规程问题多多,等着吧,以后会暴露出N多问题!特别是复现性问题!
另外,国家计量院怎么啦,整个国家都不重视基础技术,所谓学者们有几个不是好大喜功、伪成果铺天盖地......问问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对自己的标准器和各类被校对象的结构原理、测量原理有充分的了解?被校对象的使用状态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只有加强自己的基本功才不会被所谓的专家们轻易忽悠!!
再送你一句话:领导(专家)说错了没关系,但你必须理解对了!!!
jiajiayu 发表于 2013-10-1 12: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宁波计量院的,昨天我就这个问题问了省院的老师,他们说关于标准扭矩扳子规程要到明年才会出版,不是高精度扭矩传感器加个扳手就叫标准扭矩扳子了,
czjl191 发表于 2013-10-8 12: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这样的,为什么要用标准的扭矩扳子检定扭矩扳子检定仪主要是出于对扭矩扳子检定仪的加载机构也进行检定的,如果单纯的检定扭矩扳子检定仪的扭矩传感器和显示仪表部分就不能够看出侧向力扭矩扳子检定仪的影响量到底有多大(即:0.3级的扭矩传感器和显示仪表并不能够代表扭矩扳子检定仪能够达到0.3级)。对于JJG797-2013,我感觉应该区分不同类型的扭矩扳子检定仪所使用不同的标准器,如果是具备抗侧向力机构的扭矩扳子检定仪可以只检定扭矩传感器和显示仪表,所使用的标准器可以是标准扭矩机;如果不具备抗侧向力机构的扭矩扳子检定仪则不可以只检定扭矩传感器和显示仪表,所使用的标准器应该是标准扭矩扳子。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做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验证试验,确定具备抗侧向力机构的扭矩扳子检定仪侧向力对扭矩扳子检定仪的示值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惜的事情是这样的事情专家们是不会去做的。如果一味的模仿德国和日本的做法我觉得有点不妥,杠杆和砝码都可以作为标准器,我觉得扭矩标准机也就是杠杆加自动加载砝码的机器为什么不可以用,如果一定要说杠杆和砝码的检定可以测出扭矩传感器的部分抗侧向力,那为什么不可以单独的列出一个指标来检定侧向力对示值的影响量呢?什么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退一万步说,如果要推行标准扭矩扳子开展扭矩扳子检定仪的检定,至少是标准扭矩扳子在国内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并且具备了可靠地量值溯源体系。而现在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标准制定让我们可怜的一线检定员彻底无语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钟神秀 发表于 2013-10-9 0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czjl191

同意观点!
规程起草应首先参考ISO/IEC等国际标准,不应主要参考其他国家标准,因为这样的起点低,国际认同少,容易给人们造成规程起草带有倾向性的误解。
新版规程仍然覆盖液压式扭矩扳子检定仪,不知业内在用有几何?
 楼主| 在云端 发表于 2013-10-12 14: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扭矩扳子的规程如果明年才能出来,而我们现在就要拿他当标准,溯源在哪里?这不是笑话吗。还有就是扭矩扳子检定仪的挡板跟扭矩扳子力臂接触的那个地方位置换下误差就好大(针对大部分国内扳子),扭矩扳子的重复性基本都超了,而规程又没有说是一定要放在力臂的中间位置。而接触的位置不同应该是不确定度分析的一个分量,不是硬性要求接触在哪个部位。所以我发觉越做我们的规程越模糊,从不给你做规范只是要你自己去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0 0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