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概念] 围观美式校准报告,看不确定度为何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19 20: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史锦顺

  并不是我的观点改变了,是校准对象改变了。被校对象的计量特性会不会影响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完全看其测量模型中的输入量有没有被校对象的示值或读数值。
  测量模型的输入量没有被检仪器的读数值,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与被捡仪器性能完全无关。
  测量模型中的输入量有被校对象的示值或读数值,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与被捡仪器性能一定有关,不过这个与被捡仪器有关的性能绝不是被检参数,而是影响被检参数大小的被校仪器其它计量特性,这些计量特性在被检仪器校准前是未知的,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一个A类评定。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19 2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20楼都成兄的观点。楼主图中用红钩标出的这些偏差都大于不确定度,这很正常。偏差是被校仪器的实际性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不确定度大小的影响。如果不确定度U小于1/3MPEV(最右一列数据),则偏差小于允差即为合格,如果这个条件不能满足,则只要偏差的绝对值加上U后还小于MPEV,则仍可判定合格。只有在偏差的绝对值加上U后大于MPEV时才可判定合格楼主用红色勾出的数据不合格!偏差可以等于0,但不确定度不可能为零,偏差为零说明被校和标准的量值相同。但若不确定度U大于1/3MPEV(最右一列数据)时,无论偏差的校准结果如何大或如何小,均不能评定被校对象是否合格,必须废除这个《校准报告》或《证书》,要求校准机构更换更为可信(U更小)的校准方法重新校准,否则应淘汰该校准机构的“合格供方”资格,另外更换法定或授权的校准机构作为新的校准服务“合格供方”。这就是校准报告或证书中给出的误差(或偏差)校准结果与不确定度的正确使用方法。
史锦顺 发表于 2014-5-20 08: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4-5-20 09:03 编辑

回复 22# chuxp


   


      谢谢先生的说明。


      先生说:(校准不确定度)包括标准装置的最大允许误差,及被检设备引入的分量,如分辨力、被测量值的稳定程度等。有时也可能更仔细一些,如考虑到温度、电源电压、电源频率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评估一次后,作为模板,今后同样的被检设备则直接套用


      这使我得知:原来,校准的不确定度,既包括被捡仪器的性能,而又不是特定被检仪器的性能,而是“一般的”被检仪器的性能。“作为模板”一词,本质又形象。我因已退休多年,不了解实际工作情况;现在想一想,也只能如此。

这样,矛盾就更多了。怎说也不通。

第一,如果校准是合格性判别,把校准不确定度理解为“校准能力”,那就不该加入被校仪器的性能,特定的性能、一般的性能都不该加。

第二,如果校准是为了获得修正值,那就该在校准中确定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这样“不确定度”必须既包括计量标准的性能,也必须包括被校的特定仪器的“随机误差”,才好判别该不该修正。

现在给出的包含有“一般被校仪器”的性能,对第一种情况(判断合格性)是多余(判别合格性的能力取决于计量标准,与被校仪器性能无关);而对第二种情况(取得修正值)又不足,因为对某一台仪器该不该修正,要看这台仪器的特有的随机误差的大小。修正减少了系统误差,但必将加入确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不该修正的去修正,不如不修正,因为有可能反而扩大误差范围。

-

 楼主| Enalex 发表于 2014-5-20 1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确定度从理论、方程、评定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质疑,史老师有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看
在不确定度居多表述中,其声称的“合成不确定度”取k=2,扩展不确定度非负半宽范围内包含95%真值,在实证环节却难以自圆其说,这是最致命的缺陷
如:对某值(或多个值)多次测量后,按1059进行标准式评定,会得到扩展半宽,然后会声明,这个被测量的真值以95%的概率落在这个已平均值的正负半宽内。到这里,大伙应该都轻骑熟路,没有异议。
但接着往下,假定这个被测量就是当初定好的一个标准器(已知量),对上述所有的检测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不确定度评定的结果就出问题了,首先是所宣称的95%概率达不到,然后就是顾左右而言它,明明刚(没有说测量值是已知值前)在还好好的测得值不确定评定,到这时(确定测量值是已知量)就不能淡定了,一会儿说评定的是示值不确定度,一会儿是示值误差不确定度(已有一个帖子正在讨论这个事情),甚至有人还说,这个是示值误差的变动性不确定度,这个变量一下子升了三级!但不管怎样,所宣称的95%的半宽是难以服众了!只能是在测量未知值是糊弄人
jktesla 发表于 2014-5-20 12: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ktesla 于 2014-5-20 12:45 编辑

回复 29# Enalex


   我觉得图中不确定度小于偏差要这样理解,因为不确定度主要是从检测设备(标准器)得出的,是上级设备,值当然可以很小,但偏差是从被检设备得出的。不确定度所确定的真值区间是从标准器来讲。偏差所确定的真值区间是被检设备的,它是跟被检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做比较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5-21 0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史锦顺

  加入被校仪器的性能,特定的性能、一般的性能都不该加。这个论断太对了,校准不确定度的确是校准能力的一种定量表述,它属于测量过程或测量结果,并不属于测量设备,因此绝不能“加入被校仪器的性能,特定的性能、一般的性能都不该加”。
  第二,“如果校准是为了获得修正值,那就该在校准中确定被校仪器的系统误差”,也是一针见血直截了当。修正值其实接受误差值的反号,因此,修正值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必须包括计量标准的性能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包括被校的特定仪器的“随机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现在给出的包含有“一般被校仪器”的性能,对第一种情况(判断合格性)是多余(判别合格性的能力取决于计量标准,与被校仪器性能无关);而对第二种情况(取得修正值)又不足,因为对某一台仪器该不该修正,要看这台仪器的特有的随机误差的大小。修正减少了系统误差,但必将加入确定系统误差时的误差。不该修正的去修正,不如不修正,因为有可能反而扩大误差范围。
sfjljczx 发表于 2014-6-11 2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6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