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请教选配量具

[复制链接]
moreface 发表于 2014-6-17 15: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eface 于 2014-6-17 15:50 编辑

回复 22# 大树将军


   
2.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可以按1/3原则导出,也可以按测量能力指数Mcp导出,以您的想法按Mcp导出,可选择原国家计量局推荐的Mcp≥1.5,因为Mcp=T/(2U),U=T/(2Mcp),所以:
  U≤0.040/(2×1.5)=0.0133mm。
 3.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Mcp=T/(3U1),U1=T/(3Mcp)=0.040/(3×1.5)=0.009mm


如果你这个没问题的话,为什么在2里面计算U呢?
在3里面,你又计算U1?

为什么计算了U=T/(2Mcp)了,还要计算U1=T/(3Mcp)呢?奇怪!
看了你的例子,你要的只是U1吧?
moreface 发表于 2014-6-17 16: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eface 于 2014-6-17 16:32 编辑

回复 4# 规矩湾锦苑


   
  2.导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可以按1/3原则导出,也可以按测量能力指数Mcp导出,以您的想法按Mcp导出,可选择原国家计量局推荐的Mcp≥1.5,因为McpT/(2U)U=T/(2Mcp),所以:
  U≤0.040/(2×1.5)=0.0133mm
3.由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因为被测直径405mm较大,受量具与被测件线胀系数、温差、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示值允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与其它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占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比例估计各占一半,因为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为均方根,所以按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70%计算得:
  0.0133×0.7=0.009mm
  4.选择测量设备
  选择的测量设备测量范围应覆盖被测直径的大小,应>405mm,选择的测量设备示值允差应不大于0.009mm。现场质量检验人员选择了测量范围400-500mm(实际应选400~425)外径千分尺实施被测工件的质量检验工作。
  


疑惑1:
由2导出U≤0.040/(2×1.5)=0.0133mm;
{U属于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吗?还是标准不确定度uc?我觉得你计算的应该是扩展不确定度(因为你用的是大写的U,同时也符合测量结果的表达,最后给的都是扩展不确定度),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但是在3里面又有问题了}

问题2:
在3中您根据U=√2×(u1){3里假定分量u1=u2},计算出u1=0.009=0.0133×0.7;
(根据这个公式,貌似您计算的U应该是标准不确定度uc?,因为扩展不确定度U=2×√2(u1),k=2,而不是U=√2×(u1),其实uc=√2×(u1)才符合吧?


问题3:
在4中,关于测量设备MPE应不大于0.009mm=u1{测量设备示值允差的叫法是不对的},
如果按照不确定度的理解,MPE带来的分量如果按照均匀分布计算,应是:u1={(MPEv)÷√3}。则MPEv=u1×√3吧?
(MPEv是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MPE)的半宽,有时候是MPE的绝对值)

结论:
如果在2里U是扩展不确定度的话,
U≤0.040/(2×1.5)=0.0133mm;



uc=U/2=0.0133/2=0.00665;


由uc=√2×(u1)导出u1=uc÷√2=0.00665×0.7=0.004655;


u1={(MPEv)÷√3}导出MPEv=u1×√3=0.004655×√3≈0.008mm


则选择的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MPE)应不大于±0.008mm,即MPE≤±0.008mm。


老师,我做的题,对吗?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7 17: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moreface

  U当然是扩展不确定度而不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导出过程在利用1/3原则和Mcp时一定要注意被测参数的重要性和风险性。
  测量活动是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校准/检定时,被测对象是量具仪表,使用的测量设备是计量标准,重要性和风险性较大,
  测量活动是普通的测量时,被测对象是产品,使用的测量设备是量具仪表。
  因此在第2步.导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时,使用1/3原则U/T≤1/3导出时,根据被测参数的重要性和风险大小,在≤1/3的范围内,检定/校准这个特殊测量过程应该选择1/6,普通产品的测量过程应该选择1/3。
  MPE是判定被检对象合格与否的“最大允许误差”英文缩写,当最大允许误差正负对称时,其允许的“公差”,即控制限T=2MPEV(其中V是绝对值的英文缩写),上下偏差、控制限T和最大允差MPE或MPEV是标准、规范、规程、图纸、工艺或其它技术文件对被测对象合格与否进行判定的规定值,它是对被测对象实施测量所用测量设备计量要求导出的出发点,属于已知条件,自身并不需要导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7 17: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moreface

  注意,U是测量过程(即测量方案)的测量不确定度,U1是U中的一个分量,U1是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已经计算成扩展不确定度)。当计算标准不确定度时使用的包含因子k与计算扩展不确定度时使用的包含因子k相等时,U1的大小与其示值允差基本相等。
  所以正如你所说,计算U1是关键,目的是得出所用测量设备的示值允差。如果可以直接得到U1,计算U也就没有意义了。
moreface 发表于 2014-6-18 08: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MPE在1001里是专有名词,即“最大允许误差”。
不允许在中间插入其他词语,如“最大允许示值误差”是不对的,应该是“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
同时,也不允许用简称,如“允差”就不对,应叫全称“最大允许误差”。

同时,老师,你是说27楼的结论和做法,不妥、不对吗,还是说是也可以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8 09: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moreface

  “最大允许示值误差”改为“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我并不反对,只不过在汉语中显得一个词组有点用词重复,所以最好改为“示值误差最大允许值”,但无论怎么改,其本意并无改变。“最大允许误差”是最大(M)、允许(P)和误差(E)三个词的组合,并没有讲什么“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因此实际使用这个术语时是需要加一个定语来说明的。对于测量设备而言,“最大允许误差”就是特指示值误差,“示值误差”这个定语加在“误差”前,或加在“最大允许误差”整个词组之前,在汉语语法中都是允许的。另外“最大允许误差”简称为“最大允差”或干脆简称为“允差”,在汉语中也是常见习惯。
  您在27楼的导出用错了符号,最大允许误差(MPE)在这个案例中不是指测量设备的MPE,而是指被测参数的MPE,2MPE=(+0.045)-(+0.005)=0.040=T。通过这个MPE计算出来的控制限T导出测量过程(测量方案)的计量要求(不确定度U),再导出实现该测量方案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最终导出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示值误差最大允许值,与被测对象的MPE完全不同的另一个MPEV)。这是计量要求导出的规范的和主要的步骤。
大树将军 发表于 2014-6-19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规矩湾锦苑

进行计量验证的时候是需要用测量结果计算的U与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去比较。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9 2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大树将军

  您说的是。不过此时的“计量验证”应称之为测量过程的测量能力验证。测量过程的测量能力验证包含有:1.测量方案的不确定度(可信性)是否满足被测参数的控制限测量要求(用1/3原则);2.测量结果的误差(准确性)能否满足测量要求(测量误差不能大于自己宣称的不确定度);3.测量结果的En比率能否证明其宣称的不确定度是客观的的(∣En∣≤1)。只要有一项不满足,该测量过程的能力验证即宣布能力不足,必须查找原因予以改进。
校长 发表于 2014-7-15 15: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规矩湾锦苑


    老师,文中提到“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示值允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与其它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占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比例估计各占一半,因为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为均方根,所以按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70%计算”,这句话我不是很理解,    另外,请教一下您,关键过程的按您上述的步骤计算,那如果不属于关键过程的工序计算步骤是否跟上述一样?如果不一样该如何计算?
    我司开展一项工作,评审现有测量设备配备是否合理,但是如何配备才算合理,计算过程不是很清楚,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16 0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7-16 00:09 编辑

回复 34# 校长

不确定度的合成以及随机误差的合成都是用均方根,各占一半就是相等的意思,但两个0.5的平方得不到1,必须是两个0.7的平方才能合成为1。不属于关键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也是一样的方法,只不过因其并不关键,风险性不大,因此没有必要这么认真地进行计量要求导出,简简单单的三分之一原则粗略评估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血色残阳 发表于 2014-8-12 09: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规矩湾锦苑


   请问老师,如果根据工艺文件和校准证书做计量验证的话,是不是也是按照这种方法?还是只用1/3-1/10原则就可以呢?就是说,直接将工艺文件的公差带的1/3作为与校准证据数据比较,以此结论作为验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的判定依据。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12 2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血色残阳

  你说得对。直接将工艺文件的公差带的1/3~1/10作为与校准证据数据比较,以此结论作为验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的判定依据。但1/3还是1/10或者1/3~1/10之间的其它数据,要根据被测参数的误判带来的风险大小来决定,而不是千篇一律取1/3,一般的测量过程,或者说大多数测量过程可按1/3,有标准或规范规定必须取几分之一的要按标准和规范取值,例如JJF1094规定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等符合性判定必须满足U≤MPEV/3,因为MPEV=T/2,所以实际上该规范采用了1/6,即U/T≤1/6,即一般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这种测量过程用了1/3原则的1/6。
血色残阳 发表于 2014-8-14 16: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规矩湾锦苑

请问老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我利用1/3导出来的只是测量过程的最大允许误差,例如:对一产品件要求长度:15mm±0.03mm,此产品计量要求应该为0.03mm-(-0.03mm)=0.06mm?如果按照取1/3的话,公差带为0.06mm,导出计量要求为0.02mm,只要测量设备校准数据的示值误差的最大不超过0.02mm就可以是吧,假如校准数据最大示值误差为-0.03mm,这个测量设备可以使用吗?这个时候判定的话是不是就已经和公差没有关系了,是否还是需要考虑公差±0.03mm ?
       假如对一产品件要求长度:15mm,公差为(+0.04mm,-0.02mm),这样的话计量要求也是0.02mm,假如校准数据最大示值误差为-0.03mm,这个测量设备可以使用吗?还用考虑不对称的公差限?
     请老师指导,最近被这种问题弄的头都大了,想赶紧解决类似的问题,谢谢老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14 2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血色残阳

  严格意义上说导出的是测量过程最大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在忽略其它不确定度分量时,可视为测量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分量,这个分量的大小约等于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值绝对值,即MPEV。导出的MPEV≤0.02mm,示值误差检定结果为-0.03mm,绝对值为0.03mm,明显>0.02mm,这个测量设备不能用于本测量过程。尽管经检定证书为合格或给出了检定合格证,但计量确认仍应判为不合格,仍然不能给计量确认合格标识,只能签发禁用标识。
  你说得对,公差为(+0.04mm,-0.02mm)控制限T同样为0.06mm,导出的计量要求也是0.02mm,假如测量设备示值误差校准数据最小MPE=-0.03mm,绝对值最大者MPEV=0.03mm,这个测量设备自然就不可以使用。控制限T是被测量允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考虑与以标称值为中心的对称与否的因素。
血色残阳 发表于 2014-8-15 09: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规矩湾锦苑

我明白了,真心感谢老师的指导!以后有什么问题还会向老师请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29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