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0-17 15: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标准组织(ISO)最近公布了一个指导文件《ISO Directives 2013》。该指导文件中有一个规范性的附件,叫做《附件SL》(Annex SL)。《附件SL》其实是管理体系标准(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的未来修订换版的标准模板(template)。按ISO要求,所有的ISO管理体系标准,如我们熟知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体系等标准,今后修订换版时都要按《附件SL》的要求改写,当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1:2015已率先按《附件SL》的要求改版。
  因为ISO已公布的管理体系标准数量众多,覆盖范围广泛,《附件SL》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可想而知。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ISO各个管理体系标准之间存在包括定义、格式、结构等的严重不统一,给实施、咨询、培训、认证这些管理体系的组织和人士带来了困惑、不便和额外成本。因理解不一致还造成了实施中的偏差和认证认可中的纠纷。近年来管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如何统一实施管理体系标准,实现所谓“一个体系,满足多个体系标准”。《附件SL》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各种管理体系标准的不统一状况,有利于各种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也为今后一致性的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模板。
  作为管理体系标准模板的《附件SL》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通用术语和通用结构。《附件SL》列举了22个管理体系通用术语,包括组织、利益相关者、政策、管理体系、目标、风险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术语“风险”历史上第一次进入通用术语,标志着ISO对风险的重视,标志着在所有管理体系标准中均应强调“风险”。《附件SL》第六章明确要求应考量风险,要求对风险采取措施。早在2003年颁布的ISO10012idt GB/T19022)《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引言”中就已明确指出“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在总要求中又再次提出“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附件SL》提出的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具体而言,任何一个管理体系的标准,除了引言(Introduction)外,应包括10章,即:
  第一章 范围(Scope);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
  第四章 组织的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第五章 领导(Leadership);
  第六章 计划(Planning);
  第七章 支持(Support);
  第八章 运行(Operation);
  第九章 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
  第十章 改进(Improvement)。
capcom 发表于 2015-10-17 2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看来管理体系要改进了
 楼主|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0-18 0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有个比较时髦的词叫“体系整合”,因此有了质量、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的整合后的“三体系”。但我赞成这种做法,并不赞成“整合体系”的说法,因为随着整合数量的增加,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光是标题历数体系名称就要用好大的篇幅,漏掉哪一个就会被认证机构视为对那个管理体系的轻蔑。每个管理体系各自都是一项“巨”工作,相互之间虽有交叉但各自独立,如果真的可以整合,也就把所有工作整合在一起了,组织也就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管理部门了。
  其实各管理体系的组合就是组织的综合管理体系,因此管理体系应该是“积木块式”的。《附件SL》规定的10章就是10种积木块,可以再细分为标准化的各种通用积木块。各种管理体系应该尽可能选择标准化的积木块,然后再根据所需管理体系的具体标准“制造”少量专用积木块,就像儿童玩积木一样,用通用积木块和专用积木块共同搭建所需的管理体系。如此,将大幅度减少组织的管理文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注重运行过程,讲究整体绩效,最终达到控制风险和持续改进之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3 0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