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中含氮物质代谢的主要最终产物,由氨与二氧化碳通过鸟氨酸循环而缩合生成,主要随尿排出。据有关文献报道: 当人体尿素的含量超过了自身的吸收能力之后, 将会对人体的肝、肾、肺泡等造成危害。但是, 现今的社会里, 食品里掺杂尿素的一些食品问题层出不穷, 例如为了提高奶制品和饲料等的蛋白质含量, 一些不法商家会将尿素掺杂进去; 而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也同样存在着尿素超标的问题, 有些游泳池为了方便和节约成本很少更换游泳池水, 一段时间后尿素浓度会偏高从而影响人们健康, 现在有很多游泳池已经实行了GB9667-1996, 该标准中明确规定游泳水的尿素含量小于或等于3.5 mg/L。纵观这些问题, 尿素的检测在临床诊断、水质监控和食品科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尿素检测仪是目前检测尿素含量的一个常用检测仪器,是基于比色原理,被测溶液中的尿素成分与仪器配套试剂反应显色,目前市场上的尿素检测仪的显色原理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二乙酰一肟-安替比林法,在强酸加热条件下,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及安替比林反应呈现黄色,在波长4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第二种为二氯异氰脲酸钠-麝香草酚法,尿素与二氯异氰脲酸钠、麝香草酚在可溶性淀粉存在下,生成一种黄色化合物,该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同样为460nm,在0~70μmol/L范围内符合郎伯比尔定律;第三种为脲酶靓蓝法,脲酶水解尿素时生成的氨态氮在强碱介质中和苯酚钠及次氯酸钠反应,形成蓝绿色靓酚,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 尿素分析仪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携,相对于庞大的台式分光光度计,更适合现场检测,各层级环境卫生监测中心均有配备。由于该仪器应用普遍,有必要立项建立尿素检测仪计量校准技术依据。 目前,国内外尚无尿素检测仪的计量校准方法,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尿素检测仪器的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为了提高和保证尿素检测仪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现各品牌型号的尿素检测仪的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有必要根据尿素检测仪的原理与技术特性,研究其技术指标和校准方法,来公正地评价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尿素检测仪测量结果的量值具有溯源性、准确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