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不确定度需要引入被测仪器的分辨力嘛?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0 18: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9-10 15:43
-
       规矩湾锦苑先生说: “不确定度是评定,不是测得,也不是计算。所谓评定就是估计”。
-

  首先感谢史老师的一片好意,感谢史老师对论坛的爱护。对史老师谈及的几件事,我的回答如下:
  1.“不确定度评定”这是当前科学的称呼,不是我的个人发明。 “不确定度评定“不叫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也不叫不确定度计算。什么叫“评定”人人皆知,不值得诧异,我也并不想多加解释。
  2.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计量检定则是测量活动的一种。“测量与计量,都是严格的科学工作”,“如果测也不测,算也不算,就没必要制定规范、规程”,史老师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但不确定度本身既不是测量也不是计算得到,而是评定或评估得到,它是凭有用信息估计出来的评判测量活动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这不是贬低不确定度而是把不确定度严格与误差和误差范围区分开来,把不确定度评定与误差分析理论严格区分开来,不确定度反映了测量活动的可信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确定度显得更为重要。
  3.我非常赞成史老师有关误差理论的阐述,但不赞成用传统的误差理论评价不确定度评定理论,不赞成将不确定度评定理论与误差分析理论对立起来,搞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我想干的,也是想起到的作用。
  4.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和误差理论一样是科学,且博大精深,因此我并不想把测量模型说得天花乱坠,只是想告诉大家不确定度评定如果偏离了测量模型,就势必迷失评定的目标,找不到正确的战略战术,如果都想到哪就评到哪,就会造成不确定度评定是一门“玄学”的感觉,也很难说评定得对还是错。
  5.我一点都不想“一定要发最后一个帖,才觉得满足”。说实话,我和史老师一样,我们早已超出了竞争的年龄,正如你说,“这是没必要”的。但我认为朋友们指名道姓发的帖子如不回复,是对朋友的极大不尊重,我会有什么想法就毫不避讳地和盘托出。我一直认为史老师是热爱计量,追求真理的学究式人物,因此我对史老师尤为敬重,并当着我的楷模学习,对史老师提到我的名字的帖子尤不敢怠慢。如果史老师认为我可以不必回答史老师的哪个帖子,可以随便以什么方式告诉我,我会立刻对史老师的帖子保持沉默。
  6.我对史老师对我的容忍深表感谢。不过在技术讨论中我觉得应打消谁让谁的观念,大家有啥想法应都讲出来,大家把自己的观点都讲透了,才能在讨论中获得益处,至于谁对谁错则并不重要。我非常赞赏史老师的大声疾呼“难得有这个学术讨论场所,我呼吁大家共同来维护它!”。我会积极响应史老师号召,对于污染论坛环境的垃圾语言绝不以污治污针锋相对,只指出又有污染物了,能清除的清除,不好清除的就让它摆在那里,提醒人们不要踩到它,让它自然发酵变成肥料吧。
xqbljc 发表于 2016-9-10 22: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愈发能扯了,嘴不由己吧?!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0 23: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152楼的帖子,我忽然觉得应该对151楼第5点向史老师补充一点实例,我并不是“一定要发最后一个帖”,例如对待象专司骂街行为的人,往往将其骂街的帖子作为该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帖作为结尾保留,让大家对骂街的人是个什么嘴脸留下一个深刻印象,看看这就是曾经的大家崇拜和敬重过的全国知名计量专家,现在竟堕落到了这种地步,不谈技术专司骂街了。
cdsjmcl 发表于 2016-9-11 0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被骂实在是太渴望了,应该是相当变态吧?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0:1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发帖,就不引中用了。

补充内容 (2016-9-11 03:21):
汗,我又找个电脑回复,正在审核,睡觉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3: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xqbljc 发表于 2016-9-10 13:17
你猜测的“可能引用错了”,并非没有一定道理,但你的揣摩毕竟是揣摩,而代表不了犯“错”的当 ...

算了,为了便于讨论,我还是找个电脑回复这件事

关于引用错误,确实是我的揣测,我肯定要揣测,毕竟如你所说,我不是当事人。但是很明显,其回复内容和我与他之间谈话内容并不一致,所以我这么揣测了。就像“=”作为符号,是否是相等的含义,我也是揣测。毕竟,诉诸权威这类做法,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也是这样。但是在做逻辑分析的时候,见各种逻辑课程中所说,诉诸权威是明显不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的。

“=”在数学上,确实很多时候是不具有相等含义的,其分水岭在具体数学和抽象数学区别中更为突出。抽象的、纯粹的数学没有U,没有R,没有单位符号,只是纯粹的数的关系,速度、路程、电压等都是物理上的定义,但是其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数学的。所谓数学模型,不是指纯粹的抽象数学,虽然以其为工具。而且,具体的用物理方法求数学内容时候,比如布丰投针,这是数学吧,其能用纯粹的数学的定义么?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π=3.14,π=3.1415926都行,谁都知道,3.14和3.1415926是不等的,纯粹数学的时候π确是一个约等关系。

相等这个含义真的很难,在具体数学中,经常要再定义。看看我们的数学课本,从小学到高等数学,都是按照抽象数学来的,其含义十分明确,一点点的不同,即使是加一个无穷小量也不能写成=,泰勒展开的时候,哪有不写省略号的情况下就写=的。但是数学建模中,只要觉得合乎要求,写个等号也没什么错。数学就是逻辑,他们属于不同的逻辑行为。抽象数学要求的是逻辑判断,最终结果是真值假值,式子本身其是一个命题。此时=符号和>、<、≥、≤、≠是一个逻辑判断集合的。而赋值含义的=则明显不属于这个集合。它表示一个定义的赋予,或者导出新的算法,这里无需给出真假。其实在1001的测量模型的例子中,我觉得第一个例子很明显不接地气。他说经常测量模型写成f(Y,x...xn)=0的方程。其实实际工作中我从来没见过谁这样写的,一般写成Y=X...Xn这样的。两者还真有区别,如果是方程,那么=就是相等关系,因为它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当这个式子逻辑判断结果为真,=>另外一个式子。但是如果写成Y=X1..Xn这样的,它明显是一个结果,结果就是结果,结果你只能赋值,不能进行真假值判断。如果csln先生确说那个只有f(Y,X1..Xn)=0是测量模型,那么我觉得说测量模型中=就是相等我没话说。只不过这个形式的测量模型我没见过,咱们也没见谁真用这样形式讨论的。

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计量中真的很常见。比如,

我单位去年购置了两台电能表检定装置,结果里面的软件根本和规程不配套,所以我需要再修改。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本来已经合格的三相电能表,其核校常数结果总是错。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三相电能表精度等级是1级,MPEV=1%,而我们标准表的测量结果总是诸如1.0001度之类的结果,于是U标=1.0001度。就是因为这么个0.0001度的差值,经过计算,相对误差为9.98%。在实际工作中三相表的示值U检=1.1度非常常见。上面几个步骤就像规矩先生说的U=U0很像,如果不按照赋值的说法,就按照相等的含义,计算结果就是不合格,Δ≤MPEV这个是具体数值在比较,是逻辑判断,其≤表示<或=,当作=时,1%≤1%这个命题就是真,而9.98%≤1%作为逻辑判断,结果绝对是假。您可能说,1.0001度应该经过修约,然后再进行等值判断。但是问题在于“修约”是附加条件。如果修约和不修都对,一个=右边存在两种数值,相等就不存在唯一性了,而且学数学的时候,哪见过这个附加行为的。

赋值但是不相等的情况也经常见,就好像说两个光着身子的同卵双胞胎,他们外形特征(不是外形)可以写=,因为两者包含的集合一样。但是其是两个不同的人,你又不能写=,而且两个人外形特征也不是恒等的,一个女孩磕了一个疤,不会引起另外一个女孩的特征变化(一个是集合相等,一个是引用相等,一个是复制赋值,一个是引用赋值)。数学符号无法分清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符号进一步区分,比如=就有好多种变形,我们常见的有约等、三个横线的恒等,还有按定义等,等等。但是不同的等适合不同的地方和用法,约等是不能用于等式变形的,会因为数学以外的原因造成结果错误,同理如果没有对约等精确定义,连同按定义等,其逻辑判断也不行。按定义等是可以进行等式变形的,但是只能在定义的程度上,恒等不一定就是恒 等,有时候仅仅是表示推理关系。

至于测量模型是否需要,我觉得,我们评定不确定度,一是要分清分量,还要分清不确定度来源。几个输入量几个分量,但是并非几个分量几个不确定度来源。当模型简单的时候,假设是U=U0,或者Δ=U-U·,不写大家也知道是什么,只要搞清不确定度来源就行了。csln先生说只要分析全影响分量就行了。我这个提法和以往理解不一样。首先,过去说,影响量是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测量的,但是会影响测量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影响分量和模型中的量还不是一回事。①很多影响量并非直接测量中的量。②分量应该是影响量的依据,有几个分量,然后考虑相应有什么影响量。③如果分析全了影响量,确实都够了,只要能知道这些影响量加入后的测量模型。否则分量不清楚情况下,各个影响量所属分量之间的关系又搞不清了。

比如同样的温湿度和气压,对长度、电阻都有影响,但是两个不同的测量模型R=ρ(l/A)和R=UI分量不同,同样作为影响量,其关系是不同的。所以对普通的直流电阻不确定度评定,和四探针的电阻率仪评定也不可能一样。

1033没有提测量模型?我们的计量技术依据明显的具有引用性,1033中提到不确定度评定引用1059了吧,1059说要建立测量模型的。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3: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老师,规矩湾锦苑、csln和cdsjmcl先生,以及其他前辈。你们吵架归吵架,都是因为认真的心。我老爹也算是干一辈子计量了,从在企业自己单独创建计量室到后来成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高工,也算是从小把我“熏”大的,可是和我就是不怎么谈计量上的,父子关系不紧张,但是也算不上融洽。现在全部精力都抱孙子用了,我写个论文让他看看都不看,能在这里认识您们真是有幸。不过我也能感觉到父亲很认真,对于自己花心血得出的结论,也是有感情的,当初他的脾气也是到哪里都不受待见。将心比心,人不是石头,只要有感情的事物,说话不投机,特别是觉得对方不对而且会造成影响时,都会“深恶而痛绝”的。不过你们再怎么说心里黑暗,嘴脸可恶之云云,能黑过人家牛顿爱迪生去。当年爱迪生和特斯拉,牛顿和莱布尼茨还互掐呢,不掐哪来的交直流和微积分。
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嘛,初学者一个,还是总是犯傻的年纪,向各位学习了不少,傻都犯完就不傻了。不过还是希望给位开开心心,这么晚了您们还为一个问题争论,一是希望各位身体安康,二是别太犯气。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4: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各位老师,就是关于测量模型的。测量模型在1001中定义为:测量中涉及的所有已知量间的数学关系。
其VIM对应的英文版是:mathematical relation among all quantitie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a measurement.
我一直对这个翻译存疑,首先里面有输入输出量的,输入量总是有不确定度来源的,有很多影响量,说已知觉得很勉强,输出量如果是已知的了,我们要这个数学模型干嘛的?
这个英文翻译中,known是指all quantities么?我觉得是指mathematical relation,应该翻译为测量中所涉及的所有已知的量的关系。R=UI这个测量模型,R、U、I他们可能是未知的,但是R=UI是已知的,不知道这样看对不对。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1 1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cdsjmcl 发表于 2016-9-11 00:10
你对被骂实在是太渴望了,应该是相当变态吧?

  连骂街的用词和语气都是相互复制,一个腔调。不管你与xqbljc是一个人穿不同的马甲还是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你说的“变态”人就像你们这样走到哪骂到哪,而且多少年来骂声不断。对你们来说不骂就活不下去,技术讨论没有一点点兴趣,你们的嗜好只有一个字“骂”。
  强盗抢别人东西的理由是别人“渴望”被他抢,骂街嗜好者骂人的理由同样是别人“渴望”被他骂,逻辑丝毫不差。有人劝也好,被删帖也好,被禁言也罢,坚决要信誓旦旦地声称这一辈子不把骂街进行到底誓不休,骂街已成为其终生生活的必需品,视为珍宝永不放弃。这就是骂街人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大家都相信你的骂街行为一定会延续下去,这种为众人所不齿的渥泏行为也一定会陪伴你的终生,如若不信就静看你的下一个骂街大作出笼。
cdsjmcl 发表于 2016-9-11 1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懒得骂你,其“自贬、自骂”即可。楼上版主确实渴望挨骂,也确实欠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18: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写的东西,到现在还没审核过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1 2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6-9-11 20:39 编辑
cdsjmcl 发表于 2016-9-11 12:07
懒得骂你,其“自贬、自骂”即可。楼上版主确实渴望挨骂,也确实欠骂! ...


  强盗的逻辑从来都不会说自己的强盗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都是说别人欠他抢劫,该被他抢。同样骂人成性的人也从来都不会说自己骂人的道德品质低劣,都是说别人欠他骂,应该被他骂。中国传统道德可以自谦、自贬、自骂,但如果满口污秽骂别人就是道德败坏的具体表现。你要想骂人,不必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必顾及自己的颜面,你就跳高一点泼口大骂就是了。
cdsjmcl 发表于 2016-9-11 2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盗”、“抢劫”、“制裁”,言辞越来越耸人听闻,好好的计量论坛竟然被楼上版主搞成了阶级斗争的最前沿,作为跳梁小丑的楼上版主继续蹦高跳,把火药味搞得再火爆些,七十的老不正经作为骂街的始作俑者即占不到道德制高点,也脱不掉干系,只会让众人耻笑!楼上版主就豁上那张老脸皮吧。
fyhyh 发表于 2016-9-11 22:3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谩骂实属不该。计量资深人士能够毫无保留的教授计量知识,这是在给计量人造福。理论知识是抽象的,核心理论又是抽象中的抽象。人和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相径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就够了,不能把让别人全然接受作为目的。有时候自我认可也是一种态度。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1 23: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4:01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各位老师,就是关于测量模型的。测量模型在1001中定义为:测量中涉及的所有已知量间的数 ...

  我认为 mathematical relation among all quantities  是“涉及到所有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这是“主句”,是“测量模型”定义的核心含义。known to be involved in a measurement 是“从句”,但用来说明 mathematical relation 还是用来说明 all quantities 呢?因为之间没有逗号隔开,应该是说明紧挨其前的 all quantities,且to be involved应该是过去时态,known to be involved in a measurement 可翻译为“已知参与了测量的所有量(all quantities)”,全句直译为测量模型是“涉及到所有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些量已知参与了测量”,所以在1001中定义为:“测量中涉及的所有已知量间的数学关系”还是贴切的。
  你感到这里用“已知 known ”一词觉得很勉强,因此提出了疑问:输出量如果是已知的了,我们要这个数学模型干嘛的?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是做不确定度评定,不是实施测量,我们评估测量不确定度一定要已知输出“量”是什么,输入“量”都有什么,并不一定要知道这些“量”的“量值”有多大,因此定义原文使用了quantity,没有使用quantity value。比如我们知道了输出量是速度V,输入量有距离L和时间t,就可以写出速度的测量模型V=L/t,至于每个量的量值是多大,也许我们知道名义值,但具体到底多大我们并不一定知道,需要实施测量。我们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根据测量方案的有用信息,每个量到底多大,并不需要知道。如果什么是输出量,有多少个输入量,输入量是什么都不知道,测量模型是没有办法写正确的,测量模型乱写,不确定度就会乱评。
  关于人际关系的道理,你说的非常好,我非常支持。何况本论坛的量友都是搞同一个工作的同行,别人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也应该讲礼貌,讲道德,平等和友好相待,允许别人讲话,不能动不动就骂骂咧咧,挖苦讽刺,要鼓励每一个人发表观点,哪怕是与自己的观点截然相反,在不同观点的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才能其乐融融,共同进步。说实话,整天骂骂咧咧就是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害的,何况坚持不懈地一连骂了五六年还不想收手,誓将骂街进行到底呢,这种情况长期以往真的很伤其身体。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12 0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4:01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各位老师,就是关于测量模型的。测量模型在1001中定义为:测量中涉及的所有已知量间的数 ...


说道测量模型,我在建标指南中看到的模型都是如附件所示。即不是简单的物理量表达示,是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直接表示入测量模型中。

我没有建过标,我想请问前辈,请问在建标中的不确定度评定中,测量模型是怎么样的呢?谢谢!

如果是按建标指南这样,那么“评定不确定度只考虑模型中的量”就好理解了,但这个模型就很难建了吧?
2222222222.bmp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2 10: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1 23:10
  我认为 mathematical relation among all quantities  是“涉及到所有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这是“主 ...

我觉得这里有几点歧义。首先,句子成分划分存在歧义我觉得是正常现象,没有歧义的句子和不存在bug的程序一样,这种要求是不可能达到的。您说由于中间没有逗号,所以known是指前面的all quantity在中英文中完全说的过去,因为标点符号表示所指的转换是这两门语言都有的。但是我的意思是,如果mathmatics relation among all quantity是一个名词短语,语法分析的时候经常写作NP,known不是动词,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已知的”,由于其仍旧是紧邻这个NP的,只不过修饰的中心语是relation,这个时候,书写时中心语和修饰语之间完全是可以存在“距离”的。to be involved我觉得不是“参与测量的”,而是“所涉及的”。整个翻译过来成为“测量中所涉及的已知所有量间数学关系。”从英语书写来看,这里的known后置也是应该的,因为两个中心语relation和quantity都已经前置了一些修饰词(mathmatic和all),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语句成分所在位置的不平衡,经常有添加后置修饰词的做法。

其次,中文翻译中的词已知量,如您所说,已知有哪些量是可以知道的,知道有哪些量,并非需要知道是哪些量值(quantity value)。但是把已知量当作已经知道的有哪些量,我认为有两点不妥。首先,已知量在中文语义中往往是和未知量相对应的,如果把其当作已经知道需要哪些量,那么不存在什么未知量了。数学关系中,中文的已知量是已知其信息的量,而不是已经知道其存在的量。所以我说,如果都是已知量,那么还建立模型干嘛,并非是否定量的存在性。其次,all quantity把所有包含的量都已经放进去了,无论已知未知,存在性都得以保证,再次强调这些是已知其存在的的,是否语义重复呢?我不认为这个和名义值有什么关系,即使并非名义值,R=UI这样的测量模型是通过其他实验已知的,不通过测量的当次实验也已知,当次的测量实验的名义值其数据甚至还可能否认使用这个模型。比如一个当次测量中,使用的电阻线性不好,只能说选取的模型不好,不能说R=UI的这个模型不存在,也不能说不已知。

最后,我觉得由于实际的语用,这个测量模型的定义是不能完整的作为句子的,联系上下文,必须加入系动词is才能构成完整的句子。known是形容词。您说的主句的谓语,我认为应该是系词is,也就是测量模型是...的数学关系中的“是”。to be involved不应该仅看作过去式,而是to be 句型中的完成时,表示动作完成在谓语动词之前。这点我认为您也看到了,只不过没和我明说。

另外我觉得在示例中,equation翻译为方程式而非等式也欠妥。方程式就是等式确实不假,但是方程的含义比等式更狭窄。方程式有的一些概念,在等式中就没有。这些可能都吹毛求疵了,但是我觉得有会引发歧义之处。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2 11: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12 09:17
说道测量模型,我在建标指南中看到的模型都是如附件所示。即不是简单的物理量表达示,是将各个不确定度分 ...

我算不上什么前辈。我觉得,有规范,应该要仔细看一下规范怎么说。建立测量模型,是其中一个环节,那么就应该看到,其实建立测量模型之前还有其他环节的。我们的测量模型如果,我是说如果,真实性还带验证,是说的是一种已知的量的数学关系。那么,就和书上所说一样,是可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根据您的准确度要求来的。准确度并非一个固定的数,而是一种定性的说法,所以要有比较。测量模型也不一定就合适,如果相比较而言,其不符合准确度要求,那么就是要更换的。这种比较经常见到,常见的就是标准/被检的准确度要求,映射到工作中如上下级之间的标准准确度关系。
测量模型所涉及的量不见得非要是物理量。最简单的比值关系就不是一个物理量。比如各种这个度那个度。
其他的我看完病回来再补充。不过也是我的看法,说了不见得对,但是不说没法抛砖引玉。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12 11: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2 11:06
我算不上什么前辈。我觉得,有规范,应该要仔细看一下规范怎么说。建立测量模型,是其中一个环节,那么就 ...

我现在困惑是,
假设测试系统是一个电压表+电阻测电流的系统,物理公式就是I=U/R。
那么在建模型是是直接用I=U/R呢?还是像附件那样,将电压表的分辨力,电阻的温漂等等能考虑到的都写进去?
从这方面说I=U/R,以及我们前面讨论的U=U0或者误差=U1-U2,应该算是黑箱模型吧?然后在评定中再展开.
而附件建标指南中给出的模型,则相反,它把所有的分量都直接写在模型中。
2222222222.bmp
xqbljc 发表于 2016-9-12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6-9-12 14:35 编辑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1 03:20
算了,为了便于讨论,我还是找个电脑回复这件事

关于引用错误,确实是我的揣测,我肯定要揣测,毕竟如你 ...

       “关于引用错误”,由于你谈到的“其回复内容和我与他之间谈话内容并不一致”,所以应该属于驴唇不对马嘴!写贴、发帖如果多少看一下,而不是像无头苍蝇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信口开河“嗡嗡叫”,也就不会出现驴唇对马嘴的事情,即使出现了,当事人出来给以更正,也就无需非当事人来“揣测”了。对于自我标榜一贯正确的人,即使这样的被他人“揣测”的 “引用错误”,也是拒绝承认并给以更正的!但这并不能证实其一贯正确!“诉诸权威”的提法,本人没有看懂,谁“诉诸”?谁又“权威”?

       你用较大的篇幅,从抽象的、纯粹的数学角度来谈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我没有仔细看,总感觉谈的范围有些过大,也有些不甚对题。好像与某人在计量论坛大谈应用数学及纯数学的方式有些相像。不管怎样,看来你的数学研究有些根基,那请教一个数学问题“直线的内角和等于180°”,不管从抽象的还是纯粹的数学角度该如何来认知?三角形是否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替代其三条边?本人在此预先表示感谢了。我总感觉某些夸夸其谈,特别是过多抽象、极端、奇葩的用数学工具不合时宜的来讨论现实的计量问题,总给人以“撞南墙”、做“拧种”的感觉,是显摆还是无知?还是学风不端?让人难以评论。所以,许多人对于胡搅蛮缠非常反感,以致不屑于与胡搅蛮缠之人讨论什么所谓的技术问题。

      “1059说要建立测量模型”,我们都看到了。而JJF1130在评定步骤中并没有要建立测量模型,所以,许多事情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而不要动辄什么“战略战术”高度的瞎讲一气,那即无聊也没什么用处的。“1033中提到不确定度评定引用1059了”,而1130提到不确定度评定也引用1059了”,所以“1130并没有违背1059”,我们做具体计量技术工作的人,没有必要非要像某人士那样去同一个歪脖子树上吊。

       不想长篇大论,有些问题可以随后再谈。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2 15:0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这会儿只能手机回复了。直线的内角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自然说不上认识什么。而且,算不算技术问题我觉得也不能叫是,强说,算是认识问题,技术问题在认识上有问题常见,反过来不见得,如果不说都能解决那么不说也罢。另外我确实搞错了文件,我看1130看成1103了,所以才那么说。对于吴下阿蒙先生,您的问题我认为是这样:首先,测量模型决定的不是需要哪些量,包括不包括影响量,而是确定量之间的关系。你既然是选择测量模型的,那么只要包括了你所有测量中的输入输出就可以了。然后分析中再考虑各个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但是如果结果数据表明准确度达不到要求,说明你选用的模不合适,打吊针没手了,回头聊型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2 15: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2 10:56
我觉得这里有几点歧义。首先,句子成分划分存在歧义我觉得是正常现象,没有歧义的句子和不存在bug的程序 ...

  我认为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在讲到已知量时往往想到的是已知量值,“量”和“量值”的概念并不相同。我们说速度这个输出量,我们已知其与距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已知速度、距离、时间三个“量”相互之间有数学关系,但并不等于我们已知距离和时间的“量值”,也不知道速度的量值到底有多大。我们把三者之间在测量过程中的关系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表达式即测量模型。
  把to be involved看成to be 句型中的完成时,我并不反对,完成时和过去时态的含义相同,总之是做完了。现在我认为把known 看成动词know 的过去分词更合适,known to be 表示“已知是……”, involved in a measurement 使用了动词过去分词 involved 组成的词组,含义是“参与到测量之中”或“涉及测量”,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从句说明所有的量 all quantities,译为“已知全部涉及测量过程的量”。among 是介词,因此全句可译成“已知全部涉及测量过程的参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称为测量模型。
solarup 发表于 2016-9-12 17: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12 11:36
我现在困惑是,
假设测试系统是一个电压表+电阻测电流的系统,物理公式就是I=U/R。
那么在建模型是是直接 ...

真是突变,竟然阑尾发炎了。

接着说吧,其实我们说简单的欧姆定律及其变形都已经算是复杂了,这是间接测量。实际的测量模型像是几个老师等所说,哪有涉及到几个不同的量。你所给的例子中,两个都是测量模型,如果第一个计算的结果能满足准确度要求,那就用第一个就行。什么叫做满足准确度要求,我说了准确度是定性的,比较而来,我们不总是有标准要是被测的多少这种要求么,看看把值带进去,看算出的结果是不是合适就行了。看看上下级采用的模型,往往上级的就是很复杂,因为其准确度要求高,下级的就不见得需要,模型也很简单,因为其不确定度来源已经被包含在每一个分量里面的其中一项了。刚才说还需要到分析不确定度来源之后再确定,那是我当时绕糊涂了。书里面说只要计算结果表明测量模型不合适就不能选用了,那还等到去评定不确定度。

但是如果没有测量模型,你即使知道了各个不确定度来源,比如什么分辨率啊这个那个的影响,你又怎么算他们的灵敏系数呢?这个要算偏导数,没有式子,偏导数怎么来。所以这个测量模型作为确定的关系这个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但是简单的Y=X或者Δ=X1-X2之类的模型,你就是求不求那个偏导会搞混么,各个分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会搞错么?所以这个时候,不写出测量模型,想出错也不容易。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2 1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170楼某知名专家的帖子骂街的技巧可以说是高水准的,技术含量如何人人也都看清楚了。本论坛除了那个知名专家一见与己不同的观点就大骂不绝于耳,不知道这算不算“自我标榜一贯正确”外,还真的没有发现一个人自我标榜过。关于不确定度评定的讨论,“该知名专家”也极少见到发言,有发言则绝大多数发言除了骂街别无一物,在170楼算是其对不确定度内容讲得比较多的帖子了,讲了些什么,有目共睹。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9-12 2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12 11:36
我现在困惑是,
假设测试系统是一个电压表+电阻测电流的系统,物理公式就是I=U/R。
那么在建模型是是直接 ...

  假设测试系统是一个电压表+电阻测电流的系统,物理公式就是I=U/R,这就是通过两个输入量电压U和电阻R,获得一个输出量电流 I 的测量模型,I=U/R 就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达到测量电流目的的测量方案的测量模型,因此不必困惑。
  我们前面讨论的测量模型U=U0或者误差=U1-U2,称为“透明箱模型”而不是“黑箱模型”,黑箱模型一定要有不必清清楚楚描述来源的修正值或修正系数,而绝大多数黑箱模型在数学中属于“单项式”,或输出量没有计量单位(化学成分分析尤其常见)。测量模型U=U0或者误差=U1-U2是针对被测对象为测量设备时,测量的是测量设备的示值和示值误差,类似于I=U/R 这样的测量模型则是对某产品电流强度参数的检测,测量模型应是用数学表达方法对检测方法的描述,测量方法怎么说,测量模型就应该怎么写。
  你给出的资料2222222222.bmp 有两个测量模型,都是校准数字多用表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两个测量模型是同一个,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简捷的测量模型是Ex=Vx-Vs,但两个输入量还各自有自己的子项,如果将不确定度分量的子项也与分量的地位并列,那就是Ex=(Vx+δVx)-(Vs+δVs)了,两者之间没有颠覆性的差别。即便是写成了Ex=Vx-Vs,在分别评估两个输入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也需要考虑它们的子项δVx和δVs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21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