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浅析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

[复制链接]
长空风云 发表于 2019-7-4 0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切,对食品也越来越挑剔。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工业“三废”的排放,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污染,随之产生了粮食、蔬菜、畜产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并威胁甚至伤害到了食用者的健康,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当今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剖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转基因食品 安全监管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与大家的健康直接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要已不再是简单的吃饱了,而是要吃得健康、营养、合理、安全。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生产者采用各种技术,千方百计提供品种丰富、为消费者所喜欢的食品;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的多种措施;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对食品的检测检验,开展“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计划、市场准入制度等[1],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社会的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2]。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对策略抒己见。
正文
1 食品安全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22000-2005中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这样规定的,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消费者的概念。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有关,但不包括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方面,如营养不良。而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 hazard)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国家质监总局颁布的《食品卫生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条文释义中对食品的安全性是这样评价的,食品的安全性从广义上来说是“食品在食用时完全无有害物质和无微生物的污染”,从狭义上来讲是“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一般毒性和特异性毒性,也包括由于微量摄入所导致的慢性毒性。换句话说,一般认为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类物质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食品是安全的。

2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近几年,食品安全的现状总体是好的。但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食物链中新的危害不断出现同时,随着饮食消费的社会化、预包装方便食品的增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都使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和农作物和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超标等 [4]。具体阐释如下:
2.1 农药污染引起的食品不安全
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来自食品生产源头。如农药、兽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即使正常使用,在食品中也会有残留。以蔬菜为例,在一些地区,为了抢季节,让产品早上市,有的菜农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以促进作物超常生长。国家质检总局曾经在2001年对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作了两次抽检抽查,抽样合格率分别仅为72.4%和64.5%,尤其是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严重[5]。  
2.2 自然环境的污染引起的食品质量不安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环保意识不强,生存环境质量不高,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放射物质导致汞、铅、铬等重金属、有毒气体等,与一些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有害化学物质沉积固着在食品中[1]。如水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等。
2.3 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动物性食品污染
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人畜共同感染源不断新现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由微生物造成的食源物中毒人数每年有数千人。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大量的市民把宠物、玩宠物当作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爱好,而忽视人畜共病、相互感染,将引发新的疾病,如狂犬病等[6]。
2.4 食品添加剂污染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为保持食品新鲜,防止变质而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为改良食品品质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载体剂等,随着食品来源的扩大,还在不断增加新品种。虽然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良食品品质的一面,但多数为化学合成物,这些物质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如合理使用一般是无害的,若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毒素作用,致使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残留[7]。
2.5 包装容器对食物的污染:
由于食物的包装直接接触食品,因此包装容器本身的不卫生也会造成食品的不安全。例如,2001年卫生部在食品打假专项斗争中所查获的浙江某个体企业,使用废旧回收的塑料制作纯净水塑料桶;又如某些黑心厂家生产的塑料袋,其原料来自大医院附近的垃圾站,包括一次性输血管、输液管、注射器等。据环保专家介绍,塑料袋一般是购物时白送的,对经营者来说越便宜越好。尤其是一些农贸市场,现在使用的几乎都是不允许盛装食品的塑料袋,而且是颜色越深,用废旧塑料制成的可能性越大,危害也越严重 [5]。
2.6 假冒伪劣食品屡治不绝
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人为制造各种假冒伪劣食品。用化学制剂对产品进行处理,以次充好,如用化学制剂处理虾仁、鳅鱼等干制海产品;将已经变质的食品进行处理冒充合格产品,如南京某月饼生产厂;把患病死亡的畜禽及其产品、已污染食品、工业用品作为食用产品投放市场;在没有实验根据下,人为制造“新产品”,如市场上流通的“绿米”[5]。食品造假、违法经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公害,是我国食品安全性事件有别于国外的明显特征[1]。另外,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经常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2.7 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近几十年来,由被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一直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消费追求快捷方便,食品生产模式向成品化、半成品化转变,食品流通半径更大、覆盖区域更广。消费者直接消费成品食品,对食品不再加工,使一些有害微生物活体进入人体;现代技术导致的致病菌菌株的突变等因素,也导致食源性疾病病率升高。农产品转化成食品到消费的过程中,经过的环节增多,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增加了食品被污染的机会,同时增加了细菌、真菌等繁殖的机会和可能性[1]。
2.8 转基因食品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品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目前转基因技术已被科技和产业界视作改善农业技术,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先进技术。但转基因技术毕竟是一门新兴技术,转基因食品还缺乏长远安全性证据。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罗西(John E Lose)教授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有关转基因玉米花粉伤害大斑蝶的报告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世界各国引起很大反响。尽管现阶段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但有关其安全性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3]。
2.9 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仍不够完善。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据统计,当前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就有几十部,部委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则更多,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动物防疫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兽药管理条例》等,但却没有一部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法。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条文,有的相互交叉,有的则互相矛盾,有的又形成监管盲点,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益。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性仍不完善。从目前情况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涉及工商、卫生、质检、农业、粮食、环保、海关、 商检、林业、经贸等10多个部门,执法监督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工不明晰,分段各自执法或重复执法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充分发挥[8]。
2.10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仍不健全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和依据,没有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就没有食品的真正安全。现在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很多,一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并谋求“利益最大化”就只能在价格上想办法,就只能压低质量标准,为此一些企业竟把“吃不死人”当成其质量标准[9]。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如食源性疾病、农(兽)药残留超标,违禁使用农业投入品和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等,都需要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这个技术规范,以保证公众食品安全[8]。
2.11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检测技术不健全
我国食品制造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后,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和检测便逐步得以善。但一些私营、个体摊贩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操作,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产品。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我国对上述类食品缺乏检测规范和措施。另外,检测技术滞后,研究力量薄弱面对新出现世界性的食源性疾病,我国尚缺乏快速准确鉴定食源性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甚至在食品中无法检测[6]。
2.12 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程度还不高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历史不长,农副产品、畜产品的种植、养殖都是以家庭或个体为主,生产分散,食品加工业中,中小型企业比重偏大,有相当一部分时小作坊式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下。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产在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程度及科技管理等方面水平不高,在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2.13 公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素质不断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提高了,能够自觉地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侵袭,但部分消费者消费素质不高,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意识不强,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特别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偏远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消费素质还不是很高,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上当受骗,造假分子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他们以低价位大量的向农村倾销假冒伪劣商品。另外,尽管现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多有怨言,但真在利益受损后,却往往自认倒霉,并不去举报,更谈不上向法院诉讼,向厂家索赔,最多是不再买这种产品了事。消费者的“绥靖政策”无疑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
3 食品安全的整改措施
3.1 从源头抓起,做到标本兼治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到多个部门,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特殊性,必须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这就需要首先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在种植、养殖方面合理使用农、兽药,从源头上防止食品被农、兽药污染。这是国际上正在积极推广的一种完整食品安全观念。这个观念的本意就是要通过积极有效地改善农产品从种植、养殖过程开始,加大对各种可能的有毒有害物污染的控制,在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开展食品卫生的安全控制,将各种危险因素消除或降低到安全水平,保证消费者在餐桌上食用的食品是安全卫生的[5]。
3.2 加强上市销售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一是加强生产企业、食品销售企业的食品安全自检;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定点检测机构,合理规划布局,防止重复建设;三是加强政府、食品行业对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及其生产基地的专项抽检,建立有害物超标食品和违规经营者市场退出机制[6]。
3.3 加快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标准与法规
食品安全问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出许多新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新出现的世界性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人畜共同感染源问题, 我国尚缺乏快速准确鉴定其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要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进行合作研究,确定新标准,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抗性、病源的控制等预防技术标准、食品的现代化加工和贮藏技术等标准。同时要对食品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强化训练,使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达到国际标准化[6]。另外,为了保护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提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出口,净化我国食品市场,必须提高我国的食品标准,同时为规避国际贸易矛盾,食品标准的制定也要与国际接轨,在考虑国情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际食品标准[1]。
3.4 加强政府监督与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食品流通有的环节还存在着空白。表现在食品污染源头控制不力,食品安全标准过于宽松,监督体系与国际规范未能很好接轨,执行力度不够。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接受的是“食品企业GMP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ocedure良好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有“HACCP控制体系”(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我国也应积极广泛的采用GMP规范以及HACCP体系。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不法个人和厂商的惩罚力度,实施有效的惩罚措施遏制其不法行为[5]。
3.5 加大食品安全的科研投入。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科技攻关。一是突出源头治理,探索建立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在内的食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强化农业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二是实施过程监控,开展监测检验以及标准方面的研究,逐步完善、统一食品安全标准;三是重视事故调处,开展应给预案的研究工作。
3.6 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食品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政府需要建立一个信息披露体系。应该及时通过这个体系向公众通报食品市场所销售的食品状况,还可以使公众在这一体系中得到辨识食品品质的方法和技巧。对伪劣食品信息披露的同时,还可以公布优秀企业的名录,推荐优质的产品。这一体系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向公众进行展示。在政府自身努力的同时,还需要有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和发达的中介组织引导私人力量以咨询机构、保险机构、评估机构等方式建立的各种中介组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在引导这些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渠道的同时,还需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按照法律的规定开展其经营活动[5]。
3.7 建立高信任度的社会环境
信任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基石,而建立高信任社会的关键是制度,其中稳定而明晰的产权制度是促使信任形成的基础。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但同时对政府的行为也应进行规范和限制,以便为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稳定的预期,真正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5]。
3.8 进一步培植食品生产的规模企业。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上规模的激励政策,每类食品都要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从而带动食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化建设。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食品类别都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淘汰一批作坊式、条件差的生产企业,已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米、面、油、酱油等五类食品要进一步完善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规范食品流通行为。
3.9 严格管理转基因食品
随着我国加入WTO 及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不断走上人们的餐桌,但对转基因食品应当谨慎食用。为了充分利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实惠,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需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尽快制定较完备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二是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三是科学家及科学研究机构应公布转基因食品的事实真相。最后要提高转基因技术的透明度[3]。
3.10 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研究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各种先进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有如下几种:HACCP 、GMP 、SSOP 、ISO9000 等等。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和地区在食品安全立法、监管体系、管理方式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都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
3.11 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还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的科普知识和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法律、政策、科普知识宣传、咨询、讲座,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素质,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广大消费者能够更自觉的抵制假冒伪劣食品。
4 结论和展望
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放心菜、放心果、安全粮、安全肉,是一切食品工作者的崇高职责。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的管理涉及到卫生、农业、工业、工商、质检等众多部门,管理重复交叉,且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受传统观念束缚,食品业发展缓慢,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食品卫生相关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食品卫生观念。另一方面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改善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同时,我们需要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实际出发,在兼顾监管效率和幅度的条件下,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1] 程言清.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辨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年第6期: 12-15.
[2] 李新生.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食品科学,2003年第24卷第8期:250-255.
[3] 刘克武,张勇侠.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与对策.食品科学,2003年第24卷第8期:171-173.  
[4] 任丽梅.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网.关心话题,2003年6月:33-34.
[5] 柏振忠,王红玲.对食品安全的再认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31(2):174-177.
[6] 查增祥,陈志兴.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化农业,2004年第4期(总第297期):21-22.
[7]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现在农业:64.
[8] 田韧.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药品监管,2004年第四期:23-25.
[9] 高东海.没有意识不会安全.评点.
[10] 王兆华,雷家. 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7期:19-24.
[11] 朱加虹,袁康培,张永志.食品安全现状与HACCP 应用前景.食品科学,2003年第24卷第8期:260-264.
[12] 蒋宗勇,陈琴苓,刘 炜,孙 玲.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第1期:8-11.
[13] 高桂铭.科学发展观玉食品安全.上海商业,2004年7月总第68期:10-13.

cuisumei123 发表于 2019-7-4 13: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7 1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