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官网上给出的CNAS不确定度评定案例就是采用材料试验机等级的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的,某人是不是也觉得 可笑吗?是不是也觉得天方夜谭? 我所说的天方夜谭是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比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还小,不要在这里指鹿为马,驴头往马嘴上套。 我早就说过了,只有在只知道所使用的测量设备是合格的,不知道上级机构给出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又不愿意向上级机构索取,才会采取这种“偷懒”的方式去套算出一个全世界都一样的所谓“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 砝码现在不分等别了????不分E,F,M了????? 自己翻开JJG99睁大眼睛去看看清楚,有没有E、F、M(不带下标的)?这些到底是“等别”还是“级别”? 搬出lijun123456量友的案例,想说明什么问题?U=0.62 μm和U=0.6 μm哪个大拎不拎得清啊?要不要重新去上识字班呀?即便是u2=0,也不可能得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0.62 μm的结论。13楼的数字某人你没吃醉饭吧? 问你:如果测量仪器经检定不合格但满足使用要求,你怎么用最大允差、半区间、根号3、1/3套算出不确定度?怎么不回答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