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计量行业的浮躁

[复制链接]
buding65117 发表于 2025-10-12 2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人之浮躁:从“计量工匠”到“证书贩子”的精神坠落**

计量,本是一门追求极致精准的科学,要求从业者具备“锱铢必较、分毫必争”的工匠精神。然而,在扭曲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精神正被迅速消解。

1.  技术理想的幻灭与价值的扭曲:一个苦学多年、严谨认真的计量工程师,花费半天时间,运用价值数百万的设备,出具一份科学严谨的证书,其回报可能远不如一个在车库里用复制粘贴、一分钟“制造”证书的“证书贩子”。这种巨大的、倒挂的价值反差,是对技术尊严最无情的嘲讽。当知识、技术和诚信无法换来应有的尊重和报酬时,从业者的内心必然会产生动摇。从最初的愤懑,到无奈的接受,再到主动的迎合,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现实妥协的悲剧性过程。人的浮躁,始于“干正事不赚钱,搞歪门邪道却暴富”的价值崩塌。

2.  “客户互相认可”背后的道德溃堤:“认可你妹!”这句粗口背后,是从业者面对行业潜规则时的无力与愤怒。当客户不再关心校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只关心那张盖了红章的A4纸,并且默许甚至要求数据“漂亮”时,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坚守原则失去客户,还是随波逐流苟且生存?许多人在压力下选择了后者。这种“互相认可”,不再是基于技术能力的信任,而是基于互相包庇虚假数据的“攻守同盟”,是集体道德浮躁的集中体现。

二、 机构之浮躁:从“质量基石”到“逐利饿狼”的身份异化

无论是皮包公司还是部分正规实验室,都在市场的泥石流中变得面目全非,陷入了生存第一的浮躁竞赛。

1.  皮包公司的“创新”与“野蛮生长”:这是机构浮躁最极致的体现。它们没有任何实体投入,不创造任何实际价值,却通过“模式创新”——将校准证书彻底商品化为标准化的A4纸——实现了惊人的“利润率”。它们的“浮躁”在于毫无敬畏之心,将国家质量体系的基石视为可以随意开采的矿山,追求的是最快、最省、最无底线的野蛮生长。它们的存在和繁荣,本身就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巨大讽刺。

2.  正规实验室的“挣扎”与“堕落”:实体实验室的浮躁,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生存性浮躁”。在皮包公司的低价倾销下,它们面临着“饿死”还是“毒死”的残酷选择。坚守规范,意味着成本高企、客户流失;放弃原则,则能迅速获得订单、维持生存。部分实验室开始在“合规”的外衣下进行“技术处理”:简化流程、编造数据、出具“人情证书”。它们从质量的“守护者”异化为问题的“合谋者”,这种身份的模糊和行为的扭曲,正是机构在恶劣环境中心态失衡、急于求存的浮躁表现。

三、 管理之浮躁:从“依法治业”到“裱糊修补”的体系性懈怠

管理层面的浮躁,是根源性的。它并非表现为表面的忙乱,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系统性回避”和“形式主义应付”。

1.  上位法的“长期装睡”:《计量法》三十六年不更新,核心概念“校准”缺失,这是最大的管理浮躁。它反映出立法和决策层面对于行业剧变的某种程度的“漠视”或“惰性”。面对一个数十万实验室、百万从业人员的庞大市场,上位法长期缺席,导致整个监管体系建立在沙滩之上。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惰性思维,是一种深层次的制度性浮躁——宁愿问题搁置,不愿触碰深水区的改革。

2.  监管的“花拳绣腿”:国家认可委(cnas)有监督权无执法权,如同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暂停项目”而无法“伤筋动骨”。这种权责不匹配的设计,使得监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形式主义”。发现问题,只能进行技术层面的处理,而无法进行法律和经济上的惩戒,这使得监管的震慑力几乎为零。这种“半吊子”监管,给人一种“我们在管”的假象,实则是一种回避核心矛盾、不敢动真格的“管理浮躁”。

3.  “规章治国”下的裱糊匠心态:由于上位法缺失,市场监督管理局只能不断健全各种部门规章。这看似是“积极作为”,实则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无奈补救”。这就像一个裱糊匠,面对一堵即将坍塌的墙,不去重建地基,只是不停地用新的纸张去遮盖裂缝。结果就是规章制度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复杂,但底层的基础依然空虚,乱象依然丛生。这种“以规章代替法律”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和路径依赖,是管理层面急于求成、缺乏长远战略定力的浮躁表现。

结语:浮躁之下,埋葬的是国家的“质量未来”

人、机构、管理的三重浮躁,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中国计量行业紧紧缠绕在低水平恶性竞争的泥潭之中。这份浮躁,最终毒害的不仅仅是行业本身:

它让诚信者流血又流泪,让欺诈者名利双收,彻底扭曲了市场的激励机制。
它让“中国制造”的质量基石被悄然掏空,我们在高端制造、精密工艺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因为底层测量数据的不可靠而功亏一篑。
它最终侵蚀的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共安全,从医疗器械到环境监测,从国防军工到食品安全,每一张虚假的校准证书,都可能是一颗埋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定时炸弹。

根治这份弥漫全行业的浮躁,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严打或喊话,而是一场刮骨疗毒的系统性重建:以《计量法》修订为核心,筑牢法治根基;以赋权严格执法为手段,重塑监管权威;以市场采信机制为导向,引导价值回归。 只有当精准重新被敬畏,诚信重新被褒奖,中国的计量行业才能从浮躁的尘埃中站起,真正支撑起一个制造强国的宏伟梦想。
吴绍明 发表于 2025-10-13 08: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cnas取消认可以后,换个马甲继续,还是原来的那些设备和人马......
lyzj307 发表于 2025-10-13 09: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就是这样,从上层到基层越来越不重视计量工作了。合并后我们在基层的县所很多只有两个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单位不重视,财政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举步维艰,《计量法》颁布实施四十周年了,当时的形势和现在的工作已经发生了了明显的变化,就校准”来说,出具了虚假证书,谁来监管,怎么处罚,目前还只有部分省市有相关的规定,国家层面找不到处罚依据。
ikiwi 发表于 2025-10-13 0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连发数贴疑似AI写的东西  “计量不行  人不行  环境不行........”
提出问题  你就带着解决方案来
少发牢骚  多干实事  
多去跑跑客户  多去下厂摇压力表
久积成疾的问题  不是三言两语能变
你先做好自己  然后自适应  以待有变
tu刀乐 发表于 2025-10-13 1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要求严格的企业自会去做检定或法定机构。小公司也是实属无奈。别说计量如此就是各种认证和CMA检测也是大同小异的情况
计量院010319 发表于 2025-10-13 1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些道理,但是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关系到很多的方面,希望能逐步有所改善,让本行业健康向上的发展
知之021 发表于 2025-10-13 16: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比较贴合实际的,楼主应该是华南地区的吧,碰到的可能比较赤裸裸。最近几年经济下行,感受更深一些了,很多问题想起来都无奈,越是机构人员多的,越是感觉难受,对于技术出身的机构负责人来说,心理挣扎是真难过。
还不现原形 发表于 2025-10-15 16: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抑或辞官归故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呗,你管不了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11-4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