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和雷达技术相结合生产的为临床应用的医疗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频超声脉冲波发射到生物体内,由生物体内不同界面反射回不同波形生成图像,从而判断生物体内是否有病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这种设备,因此,超声诊断仪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发展为二维甚至三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因此,它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由于一维扫描只能依据图形中超声波回波幅值的大小和回波的疏密对人体脏器进行诊断,这样一维超声扫描所提供的信息量较少,波形诊断即不形象也不直观,又由于A超在绝对大多数医院已淘汰不用,M超仪器的功能已并入中高档B超仪器,在《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检定规程JJG639—1998中对一维超声扫描已不作具体要求,而带多普勒功能的医用超声诊断仪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计量检定,所以在此主要介绍二维超声扫描的工作原理及图像质量的表征。
B型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显像其原理是采用超声脉冲回波辉度调制的二维灰阶显示,它形象地反映出人体某一断面的信息。B型扫描系统使探头内的换能器以固定方式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并以一定的速度在一个二维空间运动,即进行二维空间扫描,再把人体反射回波信号加以放大处理后送到显示器的阴极或控制栅极上,使显示器的光点亮度随着回波信号大小变化(辉度调制),形成二维断层图像,在屏幕上显示时,纵坐标代表声超声波传入体内的时间或深度,而亮度则对应空间点上的超声回波的能量,横坐标代表声束对人体扫描的宽度。B型超声诊断仪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又分为机械扇扫、电子线阵扫描、电子相控阵扫描(电子扇扫)、电子凸阵扫描、机械径向扫描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