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通用量具] 游标卡尺校准规程

[复制链接]
玉环计量 发表于 2008-11-28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应一家企业的要求,编写了<游标卡尺校准规程>,特此上传,希望对从事三大类量具检定的初学者及未建标而开展自校的企业有所帮助.

游标卡尺校准规程.rar

54.6 KB, 下载次数: 275, 下载积分: 金币 -1

duomeiti 发表于 2008-11-28 1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Ann 发表于 2008-11-28 1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
国家有检定规程JJG30-2002 通用卡尺,你为什么还要编写了<游标卡尺校准规程>,有点不明白,能否说明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11-28 1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在程序文件上规定,等效引用一下就可以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8-11-29 11: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把与测量和计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标准用类似于测量设备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把单位需要使用的全部国家检定规程、国家校准规范、企业校准规范、企业检验规范、企业试验规范等纳入有效版本技术标准目录,经单位技术主管领导(例如总工程师)批准,就可以在单位内直接使用了。这个“有效版本技术标准目录”相当于给文件开了合格证,有效期一般定为5年,每5年进行定期确认一次,类似于周期检定。5年内每年只需要发布有关报废文件、修订文件、新发布文件的文件号的通知,相当于周期内的例外检定。呵呵
因为国家标准那么多,除强制性标准外不一定每个标准在企业内都执行,即便是执行,新旧标准需要过渡期,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过渡期长短也不一致。还有很多单位和个人购买标准合订本,里面不适用和过期标准也不少,如何实现文件的受控性,我们认为,有效版本目录是比较好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8-11-30 01:44 编辑 ]
wangls 发表于 2008-12-6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有检定规程,不有必要弄个校准规程(规范),如果一定要用校准,把坚定规程引用一下,再加上相应的测量不确定读分析就可以了
 楼主| 玉环计量 发表于 2008-12-6 2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编写《游标卡尺校准规程》的一点想法。
1。第一,名称无所谓,可以叫校准规范,也可以叫游标卡尺校准规程,游标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游标卡尺校准指南,游标卡尺校准程序等等等等。
2。对直接引用国家规程,我不同意。
  (1)为什么不直接引用省事呢?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针对企业测量精度要求的不同,应该适当放宽或缩小计量性能指标(当然,因为本校准规程是针对压缩机制造企业,所以没有放宽,反而更加严格)。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企业的产品公差要求在-0.40---+0.40mm。那么坚持0.02mm的指标有增加质量成本的嫌疑。另外,有的工序不要求测量深度,或有的工序不要求测量内径,那么能不能区别对待呢?有的工序对内孔测量要求比较高,检定规程上没有内量爪的示值误差,光是符合基本尺寸和平行度要求,就能满足测量要求吗?如果不能满足,为什么就不能想办法控制呢?为什么检定规程上没有内量爪示值误差的指标而深度示值误差指标反而有呢。(有实际测量经验的人都知道,游标卡尺测深杆的测量因为受卡尺尾端面过小的影响,是比较难测准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想过为什么呢?
  (2 )如果按照检定规程要求评价一支游标卡尺的计量性能,结论为合格的卡尺真的就万无一失吗?我在企业工作过10年,现在在计量所工作,在实际中遇见过很多情况,让我感触很深。最近碰到一件事情,就对我冲击很大。说来让大家听一听吧,有一眼镜配件制造企业,所测量的外径都在1mm,2mm,3mm,4mm左右,反正不会超过10mm。某一天,新购一批50把哈量出品的数显卡尺送检。按检定规程41.2mm,81.5mm,121.8mm三点示值误差都合格,检定结论当然合格。可实际情况呢,恰恰是在1mm这点超出要求,受检企业不干了,投诉。因为受检时不知道企业的实际测量点,只能按检定规程做,结果出丑。那么我能说计量检定合格的卡尺不一定保证符合使用要求吗?我能推脱说检定规程上就是这样规定吗?(注意,检定规程关于外量爪示值误差的检定方法中有一句“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适当增当受检点”)计量所不知道企业实际使用情况情有可原,在企业第一线的广大计量检定人员如果机械的按照规程而脱离现实来做,能说得过去吗?(有人抱怨计量人员的工资待遇差,我曾经也有这样的劳骚。但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都是以这样不求甚解的工作态度从事计量工作的话,我们的工作对企业有实际价值吗?现在想起来,我们的水平就值这么多工资,不必抱怨。又如评价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周检合格率〉,要求达到97%,试问,有多少企业能做到呢,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又有谁花时间去认真研究努力寻找措施去改善呢?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有那么多计量器具在不合格状态下使用,我们问心何安呢?我们从事计量检定工作有何意义呢?,不好意思,扯得太多了)后来按企业实际情况出校准证书,给出实际受检点示值误差。某一天,接到哈量销售部门电话,指责我没有按照检定规程要求做,具体有两点,一是没有按照规程的受检点要求去做。二是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专用量块而是用1级3等量块去做。对这种无知的指责,我能解释什么呢?只能挂电话,叫他去投诉。说了这么多,主要的一点就是请在企业工作的同志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计量检定与校准工作,而不是照本宣科。外国企业不要检定证书,而要校准证书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吗?
   (3)我所写的校准规程在方法上对检定规程作了一些补充和细化,增加了一些图示,主要是让企业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容易理解一些,容易上手一些。
    (4)检定规程中有一些欠缺,比如说对实际测量影响很大的游框间隙问题,检定规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为我还没想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夹具来检定这一指标,所以在这个校准规程中没有加以规定,以后更新)。又如外量爪错位间隙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切要都要以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企业使用的实际情况。因为时间有限,我不能讲得很多。

[ 本帖最后由 玉环计量 于 2008-12-6 21:30 编辑 ]
duomeiti 发表于 2008-12-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玉环计量 的帖子

在计量校准工作中,有计量检定规程的,没有必要写校准规程。
guoqingsong 发表于 2008-12-7 2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玉环计量 的帖子

说的没错,我们公司实际操作也拟定了相应的内部规程,不过还是要围绕“企业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的宗旨来做。
Ann 发表于 2008-12-8 1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单位也有这种情况,国家有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他们还要编个校准规范的,而且技术要求也没有改变,真是搞不明白,希望各位能给个明确解释。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12-8 20: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guoqingsong 的帖子

  想知道9楼的关于自校规程 围绕“企业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的宗旨来做 是如何开展的.
  一般来说,量具制造企业是按行业标准来开展制造的,而行业标准相关要求基本上低于国家规程.也就是说,量具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量具的技术指标基本没有可能优于国家规程的相关技术指标. 如此一来,你按自己编制的 自校标准 来校准/检定量具时,就会出现将符合国家规程的量具判为不合格的情况.如果经销商或是相关的量具生产厂家追究起来,可能是非常的不好办.
 楼主| 玉环计量 发表于 2008-12-9 0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吉利阿友 的帖子

验收按国家标准.实际控制按企业内部标准.比如千分尺,示值误差可以按需要规定为+0.002mm-+0.002mm,平行度也可以适当严格.也可以和供应商签定技术协议.诸如此类.

[ 本帖最后由 玉环计量 于 2008-12-9 08:09 编辑 ]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12-9 1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玉环计量 的帖子

这 等于说是一种优中选优的做法了.对企业当然是好事,但对经销商则不然.我想大部分经销商是不可能认同这种做法的.另外,这样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计量人员的工作量.如果真是为了产品质量着想,量具精度不够时不妨考虑一下换用更高精度的量具.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8-12-9 12: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设备的生产厂按国家标准GB生产是应该的,正确的,生产厂的检验部门按GB检验和控制工艺过程也是理所当然的。
  测量设备的使用单位则不能按GB验收,测量设备只要一出厂,进入销售和使用领域,就应该执行检定规程JJG或校准规范JJF。
  GB和JJG与JJF的技术指标原则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哪个高哪个低的问题,如果有差异,则属于两种标准的编制人员相互沟通的欠缺所产生。但是检测方法是略有差异的。GB侧重于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检测方法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实施。JJG与JJF则侧重于使用要求,其检测方法有利于在用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
  测量设备的验收(入库检定)应该按JJG与JJF,不易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用的企业内部校准规范如果有高于JJG、JJF的要求,应该与测量设备生产厂达成技术协议,必要时可以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否则对生产厂是不公平的。
  由于引入了计量校准和计量确认的概念,测量设备的使用厂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高或者降低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要求,缩短或者延长计量确认间隔,因而编制内部计量校准规范加以规定,使其合法化。如果检定规程满足企业的测量要求,完全可以直接采用国家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将其纳入企业技术标准有效版本目录,加以控制。但是却不能因为有内部校准规范提高或者降低测量设备的入库检定标准,如果这样,要么对生产厂不公平,要么使本企业蒙受损失(因为会降低测量设备使用寿命)。
  过高的提高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是不恰当的,会大大提高测量设备制造成本,有时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需要进行高等级的测量,不如选择更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这将是更为可靠和更为经济的。
shanluhai 发表于 2008-12-15 2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是一个外企,我们也规定了相应的企业内部的校准规程,但是我们大致的方向和国家的检定规程还是一样的,我们只是在检测的周期上加以了缩短,对关键的部门我们的检定周期3个月,一般的12个月,依照部门的使用频率的高低来规定周期,我想这样已经够做到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了
xinglichao 发表于 2011-1-3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哈哈
qingqing_0610 发表于 2011-1-4 13: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了    谢谢
zifeiyu258 发表于 2011-1-11 11: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谢谢
jixi青青 发表于 2011-8-24 1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得非常专业,一看就明白。
cxtraul 发表于 2011-8-28 07: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了    谢谢
zhangqianniu 发表于 2011-8-30 2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家互相学习
tubalu 发表于 2011-9-1 09: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当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度高一级的量具。当你用高技术要求去规定本不是精度很高的量具时,其性能短期内可能会好一些,但再现性和重复性肯定不能保证(你自己可能人认为可以),而且容易使质量失控。
天行健客 发表于 2011-9-1 2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说得有点道理,但自编校准规范是要经确认,才可使用!
另外,证书应为校准证书,一般不判断合格不合格,原始记录要有不确定度分析,增加了计量人员的工作量。
很显然,游标卡尺检定要比校准简单多了,它可不必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但,校准更贴合实际!
只有校准规范,没有校准规程的说法!
等新计量法出来吧,看怎么改!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11-9-2 15: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楼主的做法!工业计量器具本没有必要用检定规程约束,用校准规范更合适,使用单位根据校准结果确定具体使用场合,既节约又科学。实际上,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未必能用,检定不合格的未必不能用,所以工业计量应以校准为主。当然,对使用者的要求高了。
tdgzjq 发表于 2011-9-2 16: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走校准之路是发展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3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