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概念] 测量结果的定量计算-评UA评定(17)

[复制链接]
史锦顺 发表于 2012-9-26 08: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2-9-26 08:52 编辑



                   测量结果的定量计算-UA评定(17)      

                                                                                                      

                                                                                                                        史锦顺

-

测量是人类定量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准确是测量的灵魂。讲究定量,而且要准确,是测量的本质特征。作为测量基础理论的误差理论,从来都是定量的,而且同任何自然科学相比,它都是最讲究定量的、也是最讲究准确的。不确定度论攻击误差理论是定性的(或说是理想的,意思是不能定量计算),那是诬陷。本段讲误差理论下的测量结果的定量计算公式,以驳斥不确定度论的谬说。

-

(一)真值范围

计量时,用被检测量仪器去测量标准。标准的真值是唯一的值,而测得值是变量。

测量时,测得值为M,误差元为r,误差元绝对值的最大值为R。测量得到确定的测得值,是唯一值(单一的读数值或N个读数值的平均值)。我们此时是由已知的测得值去确定被测量的真值。与此测得值对应的真值,有多种可能,从可能值Z(小)到可能值Z(大)。,

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得到的测得值而知道真值。

-

测量的误差范围为

        R=│r│max=│M-Z│max                                    (1)

解绝对值方程(1)

当Z>M,有

        R=(Z-M)max=Z(大)-M

        Z(大)=M+R                                                (2)

当Z<M,有

        R=(M-Z)max=M-Z(小)

        Z(小)=M-R                                                (3)

由(2)(3)式,得到真值的范围是

        [M-R,M+R]                                                (4)


    量值范围(真值范围)又可表示为

          L = M±R                                             (5)

(5)式很重要。这就是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真值范围。

真值就是实际值。测量结果就是被测量的实际值范围。测量结果等于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

-

以上表达中,把“测得值”和“测量结果”两个术语明确区分开。测量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称测得值;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是测量结果。这就提示人们:给出测得值,还要给出误差范围,才是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是被测量实际值范围测量结果是真值群,又称量值群

历史上,通常对(5)式的解读是:M±R表示一个范围(或称区间),此范围以一定概率包含被测量的真值。这个解读是正确的,是量值群概念的一个采样。

-

(接下页)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2-9-26 0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2-9-26 08:55 编辑

1# 史锦顺

(二)量值群

把实际值(真值)当变量,进而把实际值看做是一个群体,这是测量学说的一种新思路。说明如下。

-

计量时,用一台测量仪器去测量计量标准,测得值(单个值,最好取三个以上读数的平均值)与计量标准的真值都各有一值。把测得值看做变量,这对应于如下情况:有N台测量仪器都去测量同一个标准,真值只有一个,而各台测量仪器的测得值,各不相同。因而,测得值是变量。

-

测量时,用测量仪器测量被测量,测得值(读数的平均值)只有一个,但却代表了一群被测量的真值。

例如,用量具测量工件的尺寸。设想在大批零件中,用误差范围相同的10把卡尺(设误差范围为0.10mm)去挑选测得值恰等于标称值12mm的零件。用每把尺子各选10件,共选100件。每个零件,测得值都是12.00mm。但这只是测得值,而选出的100个零件,每个的实际值(真值)是不同的:当用误差范围为0.002mm的数显千分尺去测量这100个零件时,则尺寸的测得值是11.898mm 到 12.102mm范围内的某个值。扣除千分表的因素,原挑出的零件尺寸的实际值(真值)在11.90mm到12.10mm的范围中。这样,就可以想通真值为什么是变量了。也就是说,若一个测量结果是12.00mm±0.10mm,表示的是从11.90mm到12.10mm的一群实际量值,简称量值群或真值群。
-

测得值是一个值,如果没有误差,测得值即代表一个客观的量值。但是测量仪器必然有误差,测量得到的不是单纯的测得值,而是一个测量结果,它由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统计测量是加减偏差范围)构成。测量结果表达的是一群值,它是实际量值的一个群体,称量值群。在基础测量(常量测量)的条件下,是真值群;在统计测量(测量仪器误差可略,被测量值本身变化)的条件下是量值群。统称量值群。

-

量值群的概念,在合格性判别中很直观,很好用。例如工件尺寸检验,现有的安全裕度法、公差带内缩法,总让人感觉是外加的限制条件;而一旦有了“测量结果是量值群”的明确概念,必知“量值群整体进门才算过关”,这就十分直观且极易引起注意,使人不得不计及量具的误差。

在评估危险性或危害性时,量值群的概念就更重要。

-

(接下页)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2-9-26 0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2-9-26 09:06 编辑

2# 史锦顺  文

(三)基础测量的测量结果

基础测量是常量测量或慢变化量的测量。

测量要用经过计量且在合格期内的测量仪器。测量的第一步是根据测量目的的要求,选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是已知的。

如果测量仪器不准确,责任在计量部门。测量者要看仪器的说明书,检查合格证,要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者没有条件(没有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的指标。

设被测量的量值为L,测得值为Mi;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标称值)为W(B)

1)测得值:

                M = M() =(1/N)(Mi)                                                    6

2)测量结果:

                L = M±W(B)                                                                     7

-

基础测量,以平均值为测得值,而以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为测得值的误差范围。

计算得到的σ,应该小于误差范围的,否则是统计测量或测量仪器有问题。测量结果的表达可以不计入σ()的因素。

-

(四)统计测量的测量结果

统计测量是快变化量的测量。选择测量仪器的误差小于被测量变化范围的1/3以下。测量仪器误差可略,测得值的变化是量值本身的变化特性(量值分散性)。

1)测量N次,记值Mi

2)取平均值作为测得值:;

                 M= M() =(1/N)(Mi)                                                     8

3)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单值的σ。σ是被测变量的分散性(稳定度)的统计表征量。

4)以3σ为被测量值的偏差范围。不取σ()来表达量值。

5)测量结果(被测量的范围)为

                 L= M()±3σ                                                                   9

-

(接下页)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2-9-26 09: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2-9-26 09:11 编辑

3# 史锦顺
-

(五)要点提示

1 明确测量的目的要求。

2 正确选择测量仪器;读说明书,验证检定合格证;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3 区分测量的类型。不同类型,处理不同。

A 基础测量(常量测量、慢变化量测量),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准确度)就是测得值的误差范围。并依此选用测量仪器。

B 统计测量(快变化量测量),测量仪器误差要小于变化量的1/3。用贝塞尔公式计算σ,3σ是偏差范围。不论测量次数多少,都要用单值的标准偏差,不准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C 发散型统计测量

频率测量一般是统计测量。又因闪变噪声的存在,是发散型统计测量,要用阿仑方差或自偏差(参见史锦顺《新概念测量计量学》P38)。

D 尽可能避免出现基础测量与统计测量混淆的情况(被测量变化与测量仪器误差大小差不多)。如遇这种情况,要选用高一档的测量仪器,使测量成为统计测量。

-

对比一下,不难看出,在误差理论的指导下,概念清楚,操作简单,表达明确;而不确定度论的评定,概念含混错位,操作麻烦,难以理解,不能实用——不过是走过场,作用是摆花架子给检查组看。对实际工作,没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7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