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对于相对误差的测量模型,如何计算灵敏度?

[复制链接]
solarup 发表于 2014-5-4 1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4-5-4 11:18 编辑

如果我的被测量是一个相对误差,测量模型(简化)为Y=(X1-X2)/X2,其中X1为被检示值,X2为标准器示值的时候,如何计算灵敏度?
首先对X1求偏导数:1/X2
对X2求偏导数:(-1/X2)*((X1-X2)/X2^2)
输入代入不成问题,而且一般对被检表的示值一个点进行重复测量,所以X1也是固定的。因为X2一般是检定装置引起的不确定度,可以直接用B类方法求得。
但是X2呢?我测量10次有10个X2,如何代入哪个X2或者X2的相应关系式得出的结果作为计算灵敏度用的X2值呢?

谢谢您的解惑。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5-8 16: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输入量是乘积模式,应该用相对不确定度进行合成。
linhuanhuan 发表于 2014-6-6 17: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bucuo  学习一下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6 22: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模型:Y=(X1-X2)/X2=Y=X1/X2-1
  灵敏系数:对X1求偏导数 C1=1/X2; 对X2求偏导数 C2=-1/(X2)^2
  其中输入量X1为被检表示值,检定前信息未知,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必须使用一个A类评定方法才能得到。X2为标准器的示值,与构成检定装置的所有部分,包括主标准器和辅助设备的计量特性有关,必须分别查阅计量标准装置所有组成部分的检定或校准证书,也可以查阅它们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造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获得其计量特性,然后用B类评定方法评出(不能再进行A类评定)。在评定X2引入的分量时不要忘记环境、人员估读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子项。在评定X1引入的分量时理应也要考虑环境、人员估读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子项,但在重复性实验中,环境、人员估读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已包含其中,就不能重复评定了。
史锦顺 发表于 2014-6-7 12: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4-6-7 12:29 编辑

回复 4# 规矩湾锦苑


   


         1
偏微分之第二项应为:


                                      C2
-X1/(X2)^2



         2
不确定度评定的此类模型,是错误的。由此开始的求微分,是对测得值函数的拆分,是不应该的。

本来,有了X2做标准,被捡仪器的示值X1的准确性信息就全知道了。中国秦代以来的古典计量(度量衡)就是这样做的。近代计量,用误差理论表达,够用。弄出个不确定度评定来,画蛇添足,而且都搞错了。评定检定装置的检定能力,混进被检仪器的性能,这混淆了手段与对象的关系。平常的计量与测量,都不能拆分测得值函数。不确定度评定的所谓模型,引导人们对测得值函数进行微分,是错误的。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7 16: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史锦顺

  1非常感谢史老师指正,C2=-1/(X2)^2应改为 C2=-X1/(X2)^2。
  2用误差理论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您说的没有错。用不确定度评估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则必须写出测量模型后,对各个输入量求偏导得到各自的灵敏系数,分别评估各输入量的影响后乘以各自的灵敏系数,才能得到该输入量给测量结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然后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最后乘以包含因子得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最终评定结果。
tigerliu 发表于 2014-6-7 18: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要看你最终的结果是如何表达的,如果你以10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那么就应该用10次的平均值带入;如果你以最大的那个误差作为最终结果,那么就应该以最大误差的那个测量结果带入
海南文化 发表于 2016-1-25 09: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哦,谁知道的解答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