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检测过程中有些因素对结果有影响,却不出现在结果的计...

[复制链接]
sdsyyg 发表于 2014-12-18 13: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检测过程中有些因素对结果有影响,却不出现在结果的计算公式中,这些因素的不确定度是可以计算的,如何在结果中体现这些因素的不确定度呢?

比如:化学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温度改变一个反应的产率也会改变,但是计算产率的公式中并不包含温度这一影响因素。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我要评定这个产率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中的只有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量,这可以通过称量得到,这些不确定度是可以计算的,所以产率的不确定度也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但是,我设定的温度也有一定的不确定度,温度的不确定会影响产率的不确定。温度的不确定度也许可以单独的计算出来,但是这一不确定度如何合成到产率的不确定度当中呢,如果合成不了,该如何体现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呢?
朱老师 发表于 2014-12-28 2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行您所述的检测过程中,环境温湿度要求是多少呢?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12-31 14: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温度对结果有影响,通常应该把它体现在测量模型中。有些时候测量模型可以简写,但是明显的影响量还是要合成进去,这可以来自于校准人员的经验性数据或方法,或其它技术资料。
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14-12-31 15: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入黑箱模型就可以了。
长度室 发表于 2014-12-31 17: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黑箱模型,灵敏系数为1。
刘彦刚 发表于 2015-1-1 06: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检测过程中有些因素对结果有影响,却不出现在结果的计算公式中,这些因素的不确定度是可以计算的,如何在结果中体现这些因素的不确定度呢?

本来也就是:测量模型不就是结果的计算公式,之所以说建立测量模型难,也正在于此。要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都找出来,并正确发掘它们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话好说,事情难做哦!有时要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都找出来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全面地正确发掘它们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1 17: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关键一步是要正确地写出输出量(被测量)关于输入量的测量模型,测量模型错误或输入量不全面,评定结果也就错误或不全面。测量模型的复杂程度与被测量的准确度要求(控制限)有关,要求越严,考虑的输入量越多,测量模型也越复杂,控制限要求越宽,考虑的输入量越少,测量模型也越简单。
  以几何量计量的外径测量为例,被测参数为发动机活塞直径,要求测量准确度会达微米(0.001mm)级,不得不考虑量块在20℃时的尺寸Ls、仪器读得的被测件与量块尺寸之差d、环境温度与标准温度20℃之差Δt、被测件与量块线膨胀系数之差δa、被测件与量块的温差δt、量块的线膨胀系数αs等各方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因此测量模型可写成L=Ls+d–Ls(Δt•δα + αs•δt)足够复杂的形式,测量模型中包含了六个输入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将有六个不确定度分量。被测参数为一根有一般配合要求的主轴时,控制限达0.01mm级,则不必详细考虑Δt、δα 、αs、δt的影响,只用一个修正值Δ表示影响量即可,测量模型可简化为L=Ls+d+Δ,只有三个输入量,即考虑三个不确定度分量即可。但被测对象只是一个茶杯外径,没有配合要求,控制限放宽至0.1mm级甚至是mm级时,用卡尺直接测量读取读数作为茶杯直径测量结果也就足够了,此时的测量模型可进一步简化为L=Ls,只有一个输入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也就足矣。
  化学分析这个测量过程也与直径测量类似,如果测量中化学反应足够稳定或被测量控制限要求并不高,测量模型中不必考虑温度对化学分析结果的影响,如果化学反应受温度影响很不稳定或被测量控制限要求极高,测量模型中就必须考虑温度对化学分析结果的影响,而这个影响的程度如何,函数关系怎样,就必须通过理论推导或大量实验进行曲线拟合找到,将测量时温度作为输入量写入测量模型,这是回避不了的事。
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15-1-4 09: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计算公式中、有函数关系的用透明箱模型,找不到函数关系的用黑箱模型灵敏度系数为1列在数学模型中就可以了,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复杂化。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4 1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是这么说,但具体操作并非这么简单。黑箱模型也是个很清楚的测量模型,只不过一般它是一个“单项式”,各输入量之间只有乘除运算关系,例如速度V=S/t,以及绝大多数的化学成分分析测量模型就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可用相对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来评定,可将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视为1,不再计算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类似于有加减运算关系的,例如:L=Ls+d–Ls(Δt•δα + αs•δt)这种测量模型,仍需对各输入量求偏导计算出其灵敏系数,否则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时,就会犯下将不同计量单位的量进行平方相加再开方,“风马牛不相及”的错误了。
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15-1-4 15: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确信你看到过黑箱模型吗?要是看到过就少说点不着边际的废话误导别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5 0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然使用过黑箱模型,我已经在9楼提示过你,类似于速度V=S/t,以及绝大多数的化学成分分析测量模型就是黑箱模型,例如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粉中铜质量分数的测量模型也是黑箱模型。
 楼主| sdsyyg 发表于 2015-1-6 13: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14-12-31 15:17
引入黑箱模型就可以了。

谢谢,我好好学习学习。
 楼主| sdsyyg 发表于 2015-1-6 1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1-5 00:32
  我当然使用过黑箱模型,我已经在9楼提示过你,类似于速度V=S/t,以及绝大多数的化学成分分析测量模型 ...

谢谢,我好好学习学习。
 楼主| sdsyyg 发表于 2015-1-6 13: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室 发表于 2014-12-31 17:49
用黑箱模型,灵敏系数为1。

谢谢,我好好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0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