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摘抄了注册计量师的题目,求指教。

[复制链接]
fyhyh 发表于 2016-6-17 08: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
A,计量标准的准确度高于工作计量器具
B,比对必须通过传递标准作为媒介
C,核查标准或传递标准的准确度应足够高高
D,比对是一种量值溯源方式。
2,以下关于校准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
A,校准必须给出不确定度
B,校准是对计量器具计量特性的全面评定
C,校准证书的依据是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D,校准是对计量器具特性评定的一种形式
E,校准的目的是为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
3,纠正措施应何时实施()不定项
A,立刻
B,在商定的时间内
C,在下次审核前
D,在下次评审前
以下几句话,是我在选择题中,摘抄下来的。判断正误
4, 测量结果不是一个值,而是被测量之值可能的分布区间。
5,系统误差均可通过实验确定并加以修正。
6,随机误差的数学期望趋向于零。
7,只要增加测量次数,就可减小随机误差。

老师讲解的答案:选择题1,B  2 ,ADE  3,A    4错  5对   6错  7错。我认为1A 2AD 3 B   4对 5错 6对 7对。请各位同行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供参考。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9 2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1A  2AD(校准的目的不一定是为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其它参数也可以作为校准对像,所以E是错误的)  3 B
4错(测量结果是一个值,不是被测量之值可能的分布区间,测量值可能分布的区间是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5错(系统误差分为已知系统误差和未知系统误差,其中未知系统误差不能修正)
6对(抵偿性是随机误差最本质的统计特性,因此其数学期望趋向于零)
7对(同上,因为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和抵偿性,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buding65117 发表于 2016-7-9 16: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结果不是一个值,而是被测量之值可能的分布区间。    完整的测量结果是一个测量结果加测得值分散的概率。
系统误差均可通过实验确定并加以修正。         系统误差是可以修正的,但不能完全修正,故需要修正值的不确定度
6,随机误差的数学期望趋向于零。             随机误差是理论上的无穷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期望值之差,数学期望值趋向O
7,只要增加测量次数,就可减小随机误差。     YES,但不能完全消除,完全消除只是有无穷多次测量才行。
 楼主| fyhyh 发表于 2016-7-12 09: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9 23:21
1A  2AD(校准的目的不一定是为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其它参数也可以作为校准对像,所以E是错误的)  3 B  ...

谢谢老师指教。对第4题,还是有疑义。测量结果为何是一个值呢?测量结果完整表述应该包含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就是一个范围。那么测量结果应该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值。
 楼主| fyhyh 发表于 2016-7-12 09: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buding65117 发表于 2016-7-9 16:03
测量结果不是一个值,而是被测量之值可能的分布区间。    完整的测量结果是一个测量结果加测得值分散的概率 ...

谢谢老师指教。我们的理解基本相同。就是系统误差这句话,你讲的系统误差不能完全消除,和题意不符。题目的意思是,系统误差均可通过实验确定。你讲的是系统误差能否消除,不是一回事。 系统误差,到底是不是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难道有不可确定的吗? 多次测量,很多次,无数次,排除了粗大误差的影响,基本消除了随机误差,剩下的不就是系统误差了吗?
buding65117 发表于 2016-7-12 09: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误差是一个估计值,实际上不能精确测量到,和随机误差一样,从概念上讲误差等于系统误差加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一般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因为最大允许误差,漂移之类的参数都是实验获得的。但并不精确,或者说只是能确认系统误差的某些分量而已。你不能考虑到所有系统误差的影响量。比如引力、磁场之类的,虽然数值很小,但也是系统误差的一个分量。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12 1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fyhyh 发表于 2016-7-12 09:17
谢谢老师指教。对第4题,还是有疑义。测量结果为何是一个值呢?测量结果完整表述应该包含不确定度。不确 ...

  第4题判错的原因是:
  “测量结果”的新定义包含有一组信息,分别是“测得值”和“不确定度”。其中“测得值”由测量者给出,是一个确定的值。“不确定度”是测量者根据实施的测量方案有用信息估计得到,也是一个确定的值。因此这一组信息也就得以确定。
  但,测得值是通过客观测量得到的客观值,不确定度是通过主观估计得到的主观估计值。测得值多大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给定值,不允许任何人凭主观估计对客观测得值进行修正或评估客观测得值的存在范围。测量结果如果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由实际测量误差的范围来确定,有多少个测得值必有多少个不确定度,不确定度也会有一个范围。
  其实,不确定度是人们估计的那个未知被测量真值存在的区间半宽,不是测得值存在区间的半宽。不确定度本不属于测得值,而属于“真值”,人们将属于“真值”的这个特性“赋予”了“测得值”,目的是用来评价测得值的“可信性”(或称可疑度)。而被大家已经接受的“误差范围”半宽则应该是测得值存在区间的半宽,不能将不确定度描述的被测量真值存在范围的半宽与误差范围的半宽相混淆。
 楼主| fyhyh 发表于 2016-7-12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buding65117 发表于 2016-7-12 09:43
系统误差是一个估计值,实际上不能精确测量到,和随机误差一样,从概念上讲误差等于系统误差加随机误差。
...

谢谢指教。我把修正误说成了消除。我更加明白了系统误差的概念。
 楼主| fyhyh 发表于 2016-7-12 14: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12 10:53
  第4题判错的原因是:
  “测量结果”的新定义包含有一组信息,分别是“测得值”和“不确定度”。其 ...

谢谢指教。不过您的讲述我难以理解,或者说,我并不认同。可能我还需要学习更多才能理解。
四楼二号房 发表于 2016-7-12 15: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9 23:21
1A  2AD(校准的目的不一定是为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其它参数也可以作为校准对像,所以E是错误的)  3 B  ...

请教,比对必须通过传递标准作为媒介,哪里错了?谢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12 16: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楼二号房 发表于 2016-7-12 15:24
请教,比对必须通过传递标准作为媒介,哪里错了?谢谢

  看一下JJF1001-2011的4.9条“比对”的定义就清楚了。定义中并无“传递标准”的字样,甚至连“标准”和“媒介”的词语都没提,“比对”不一定通过传递标准作为媒介。“比对”是对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种测量设备复现量值之间的比较,没有传递标准也可以比较,任何一个用该种仪器可测量的量(或器具、物体、物质、信息等)均可用来比对其复现量值的能力。
四楼二号房 发表于 2016-7-13 14: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7-12 16:31
  看一下JJF1001-2011的4.9条“比对”的定义就清楚了。定义中并无“传递标准”的字样,甚至连“标准” ...

受教了。谢谢
whoseyoung 发表于 2016-7-29 15: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8-24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