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讨论] 看不懂 一级书308页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判定方法

[复制链接]
Amyjj 发表于 2024-4-21 1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理解说的 计量标准 在使用中加标称值和示值,稳定性应该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该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测量不是感觉都有不确定度 为啥和加不加修正有关? 有点乱

感谢 不太明白
计量人缘 发表于 2024-6-14 14: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问,楼上有答案了吗?
dazhouseven 发表于 2024-11-5 0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问,求老师解惑
弹幕 发表于 2024-11-5 14: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标准使用本身的值,那评不确定度时应该使用标准的允差作为分量,所以监测稳定度应该限定在允差范围内。如果超了,代表计量标准可能超差了,需引入纠正措施。
如果使用证书中给出的修正值,那评不确定度应使用标准器证书中,上级给出的不确定度,可能所以监测稳定度应该限定在这个不确定度范围内。如果超了,代表标准现在的测量结果已经不能保证落在上级给出的(修正值±U)的区间,即修正值可能已经失准,需在此时引入纠正措施。
打个比方说1kg的M1砝码,如果检定合格,在使用时直接使用标称值1kg,那么稳定性考核时应该使用允差±50mg来作为判定标准。
如果证书中给出了修正值如+10mg,在使用时加修正值使用,1000.01g,不确定度10mg,那么那么稳定性考核时应该使用不确定度±10mg来作为判定标准。
那为什么放着检定合格不用非得用修正值呢。因为使用修正值的情况一般是想获得更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或者更小的测量不确定度,像是使用这个砝码校准衡器,在评定U时,显然使用修正值的情况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的分量更小。
更高的计量性能,也带来了更高的监督要求,这好理解吧
alhisa 发表于 2024-11-5 15: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标称值就是给的值去算误差,这样用MPE,如果是给的值进行修正用U
lilei202 发表于 2024-11-5 15: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lei202 于 2024-11-5 15:38 编辑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假设   你的      10g的砝码   实际值 10.000 06 g符合E2等级
你去计量一个  高精度的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 允差要求   0.000 1g。
此时   计量结果为 10.000 12g。
那么
不加修正值(用示值表示)允差=10.000 12 -10=0.000 12g (不合格)
加修正值(用实际值表示)允差=10.000 12 -10.000 06=0.000 06g (合格)
这么说懂了吧
有怪兽 发表于 2025-6-26 14: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精彩讲解!!!
路云 发表于 2025-6-29 14: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最大允许误差MPE是人为规定的,测量设备在常规条件下正常使用时的误差极限值,它不是通过计量检定/校准获得的,因此它不具有溯源性。它已经考虑了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因素。所以最大允许误差可以认为已经包含了稳定性引起的变化。教材上所说的“当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意思,就是进行不修正测量。这种情况下,只要测量结果的实际误差,不超过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就认为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合格。换言之,就是不修正测量所获得的测得值的不确定离散区间,是以0误差为中心,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V为半径(半宽度)的区间。

教材中所说的“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当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的意思,就是做修正测量。这种情况下,测量结果的实际误差(偏移特性)为0,只有不确定度这一离散特性。即以“实际值或实际误差(注:不是0误差)”为中心的区间半宽度。个人觉得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因为测量设备通过校准所获得的“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即“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实际上是不包含被校测量设备长期稳定性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的。日常使用时,还应该考虑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zwr 发表于 昨天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比较全面解释了稳定性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10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