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21年“智能制造时代的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交流会

[复制链接]
淘籽 发表于 2021-7-12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淘籽 于 2021-7-12 10:47 编辑

2021年“智能制造时代的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交流会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重要位置,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精密加工与测量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也是制造业主要探索、研究的方向。

  为此,由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指导,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协会智能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将联合主办2021年“智能制造时代的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资深精密制造、加工、测量技术专家作专题报告,就制造中的精密、超精密加工及数字化检测技术、精密测量仪器研制、微纳米加工与装配技术、纳米测量与校准技术、光学精密测量技术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

  一、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1年7月26日-28日(26日报到)

  会议地点:辽宁·大连

  二、会议主办方


  指导单位: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

  主办单位: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计量协会智能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计测技术》杂志社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杂志社

  中国计量测控网

  三、会议主要内容

  会议分为大会主题报告部分及专家论坛部分。大会主题报告将在精密制造、加工、测量三个方面,充分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学术前沿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论坛将为参会代表提供更多深度学习交流的机会。此次大会主要报告及部分嘉宾:

  · 特邀专家:王立鼎 院士

  精密机械和微纳机械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超精密齿轮工艺与测试研究,建立了相关精度理论与“正弦消减法”等误差补偿方法。研制出最高精度等级的精密齿轮和渐开线样板,用于工程和计量基准。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微机械工程研究室,是中国微纳米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 特邀专家:谭久彬 院士

  特邀报告: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与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复合运动基准方法、多轴运动基准误差分离方法和主动负刚度隔微振方法等。突破超精密运动基准等系列核心技术。

  · 特邀专家:王大森 教授

  特邀报告:大口径光学元件先进制造技术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52研究所技术总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带头人,专业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先进制造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 特邀专家:池 宪研究员

  特邀报告:航空发动机喷嘴微特征精密制造技术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集团公司“标准提升工程”专家。主要从事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利授权5项。

  · 特邀专家:张定华 教授

  特邀报告:智能加工技术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三秦学者,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委员会制造工艺专业组副组长,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特邀专家:傅玉灿 教授

  特邀报告:复杂结构零件自适应加工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兼任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绿色高效冷却、自适应加工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UTC-容闳科技教育奖。

  · 特邀专家:杨辉 研究员

  特邀报告:轻量化光机一体结构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集团精密超精密及微细加工技术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预研及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超精密功能部件及设备研发、精密超精密加工工艺研究等。已出版个人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 余项,获省部级及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10余项。

  · 特邀专家:周维虎 研究员

  特邀报告:工业大尺寸精密测量仪器研发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二级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学科带头人、精密检测技术学科带头人。共主持完成5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论文16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先后参与国家多项相关领域实施方案的论证与编写工作。

  · 特邀专家:戴高良 研究员

  特邀报告:Accurate and traceable dimensional nanometrology for supporting advanced nanoelectronics


  清华大学博士,现就职于德国国家计量研究所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TB),“3D纳米计量”小组组长,国际测量和仪器委员会(ICMI)成员,IRDS计量学工作组的成员。

  · 特邀专家:刘 巍教授

  特邀报告:面向航空制造的多传感器融合高精测量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兴辽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首届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等。发表SCI论文77篇,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81项。

  · 特邀专家:娄志峰 副教授

  特邀报告:制造装备空间误差测量方法与仪器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制造装备精度测量与提升技术、微小零部件自动化装配技术专家。研发了被动式激光跟踪测量技术与仪器,机床导轨多自由度运动误差离线与在机测量技术与仪器,微小过盈联接组件自动装配技术及界面应力测量与分析技术与仪器等。获得2018年中国计量测试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 特邀专家:赵印明 主任

  特邀报告:多分量传感器技术在轨道车辆碰撞测试领域的应用


  高级工程师,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负荷传感器中心主任。高端精密测量仪器及传感器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协会智能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 特邀专家:何小妹 研究员

  特邀报告:叶片型面参数测试计量技术研究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几何量测试计量技术专业副总师,所“金牛”专家,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曲面、线纹和角度等几何量计量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计量技术基础科研课题十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 特邀专家:任冬梅 研究员

  特邀报告:激光干涉技术在纳米测量中的应用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微纳米测量技术专家,曾在海外游学工作多年,在国内承担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 特邀专家:刘 勇研究员

  特邀报告:微小几何量检测应用技术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精密坐标测量、视觉检测相关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利授权7项。

  四、会议地址

  连日航饭店

  地址:中国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123号

  五、会议报名

  会议费2500元/人(含资料费);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敬请参会代表优先选择网络报名的方式填写参会回执。请于2020年7月20日前将会务费汇至指定账户(详见附件1),会议当天领取发票。如有任何问题,可以与相关会议联系人及会务组联系确认。

  六、会议报名联系人

  航空业计量所 张云霞

  电话:010-62453984

  手机:15201680897(V)

  邮箱:zhangyunxia@cimm.com.cn



2021年“智能制造时代的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交流会第二次会议通知.pdf

900.77 KB, 下载次数: 176

会议通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8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