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控制] 关于对外来校准证书的确认格式

  [复制链接]
计量单位 发表于 2009-3-23 08: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zl_1972 于 2009-8-13 09:00 编辑

请大家对这份:外来的校准证书的确认格式予以提出合理建议!

[模板]校准证书的确认.rar

5.75 KB, 下载次数: 5154, 下载积分: 金币 -1

huajzhang 发表于 2009-8-12 22: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8-14 19: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反对超级版主在9楼的描述,9楼里的描述是正确的。
      当然9楼描述的所有活动如果再加上不合格测量设备的管理这个活动,就构成了测量设备管理的完整过程。从这个测量设备管理的完整过程可以看到现代计量管理工作与我国过去传统的计量器具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集中表现在从原来完成计量器具检定就完成了计量管理工作,发展到计量检定仅仅是计量工作的第一步,还必须延伸到计量验证,判定测量设备是否可用。正因为这一步的延伸,就使得计量工作必须深入到具体的测量过程,识别和导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确定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判定测量设备是否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这样就把计量工作真正与企业生产、质量、经营、能源、安全、环境等各项工作密切联系到一起了,为企业计量工作开辟了可以大展鸿图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前面的那个帖子的目的是想说明过程方法在计量确认中的应用,如何识别计量确认过程的子过程,以及如何识别计量确认过程与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其他子过程的关系。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8-13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09-8-13 13:18 编辑

6# lzl_1972
超级版主提出了一个计量确认的时机问题,也就是什么时候进行计量确认的问题。
      GB/T19022标准要求所有的测量设备都应该按照预先策划和确定的计量确认间隔,定期地进行计量确认,而不是只在选型时考虑。选型时考虑是属于测量设备的策划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立项报告、计量要求的导出、检测系统设计、采购计划等等。
      标准的7.1.2 条计量确认间隔,详细提出了计量确认间隔的管理要求,“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在这一条的指南中还告诉我们“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也就是说计量确认间隔和计量检定周期/校准间隔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人为规定让它们的时间间隔期长相等,从而便于管理,但是特殊情况下还是不相等的。测量设备必须在计量确认间隔有效期内使用,而不是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除非计量检定周期与计量确认间隔的期长相等。例如某游标卡尺检定周期为一年,但是企业规定其计量确认间隔为3个月,即便是还有8个月检定合格证才到期,但是已经超过计量确认间隔,仍然属于不合格测量设备。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8-13 1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出了计量确认记录的格式问题,说白了就是计量确认记录应该包括哪些信息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计量确认记录样张。同样2楼也给出了另一个计量确认记录格式的样张。
      首先我们看一看GB/T19022标准的要求是什么,第7.1.4条计量确认过程记录是这样描述的:
      适用时,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
      应保持并可获得这些记录。
      指南:记录最短的保存时间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制造者的责任。有关测量标准的记录可能需要永久保存。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需要时,记录应包括:
a)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等;
b)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
c)计量确认结果;
d)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e)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见6.2.1);
f)~j)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及使用限制等一系列要求;
k)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
l)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
m)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
n)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
o)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p)调整、修改或维修后的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修改或维修前的校准结果。
      这就是说,计量确认记录包含的基本信息应该有:①被确认测量设备的基本信息②计量验证的输入资源——计量校准的结果③计量验证的输入要求——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④计量确认的责任人员——确认员和复核员⑤计量确认有关时间信息——校准日期、确认日期、有效期、确认间隔等⑥计量确认结论⑦其他有关信息
      因此上面两位量友提供的计量确认记录格式是可以供各位参考的,但是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上述标准的要求加以增删和完善。
烟海浪人 发表于 2009-4-25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不错,每次确认用一张表格,工作量比较大。我们企业里用只能简化点了,人手不够。我编的是一台设备一张表,每次确认都填在里面的。有测量过程预期要求、测量设备计量要求及检定或校准的确认。也请大家提出合理建议!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验证)记录表.rar

4.14 KB, 下载次数: 2280, 下载积分: 金币 -1

聂风 发表于 2012-10-17 17: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量太大了,无法实现。正确做法是在仪器上贴一张确认单。方便简单。BB
烟海浪人 发表于 2009-4-25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体系认证时缺了这确认表,整改时急着编出来的。
 楼主| 计量单位 发表于 2009-4-30 1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2# 烟海浪人
   我下载阅读了一遍,你这仅仅是统计格,能否将验证/确认的过程/方式发上来,让大家共探讨?
lzl_1972 发表于 2009-8-13 08: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检定和校准都应经过企业内部计量确认.但我认为这些工作应该在设备选型和采购前就应该考虑进去!设备选型的一个重要输入就应该是测量过程(包括顾客、法律、法规等)的计量要求,计量工作者应该将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转化为对测量设备的要求(扩展不确定度、最大允差和量程等),这些工作应该在选型时就考虑进去!计量检定和校准只是对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选型时要求的一种验证.
lzl_1972 发表于 2009-8-13 14: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8# 规矩湾锦苑

完整的过程应该是:
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的识别→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导出→选购适合要求的测量设备(上述三项应该是测量过程设计的内容)→采购符合要求的测量设备→测量设备的首次计量确认(检定或校准、验证)→测量过程的实现(其中包括了测量设备随后计量确认(定期确认))
其实各过程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包容的,而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8-13 14: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提供一种计量确认记录的格式,供大家设计记录格式时参考。 另外,当企业建立了计量标准开展内部检定和校准,计量检定/校准员兼任计量确认员时,计量确认记录可以简化,与计量检定/校准记录合并。只要在检定/校准记录上增加“经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相比较,满足/不满足使用要求”字样,同时增加计量确认员签字就可以了。此时签字的计量确认员就是签发计量确认标识的人员,可以是校准员,也可以是复核员,还可以是其他的计量确认员。这个计量检定/校准记录因为同时变成了计量确认的依据,就可以不再签发计量检定合格证或者计量校准报告了。

计量确认记录.rar

7.54 KB, 下载次数: 1701, 下载积分: 金币 -1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8-14 17: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9# lzl_1972
超级版主说的是对的,但是这是测量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过程的概念就是大过程套小过程,小过程下有更小的子过程,过程与过程之间还相互交叉。
      测量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大过程,在这个大过程之下,包含有测量设备的策划、测量设备的采购与储存、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的使用、测量设备不合格管理、测量设备的报废等从“计划生育”到“死亡注销”的几个子过程。
      而计量检定/校准、计量验证、维修调整、确认间隔、确认标识等过程又是计量确认这个过程的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下当然还有更具体的工作(每一项工作就是完成一个过程哦)。
      我认为本帖子的主题就是探讨计量确认过程下的计量验证子过程中记录的问题,所以涉及计量确认中其他子过程是难免的。而测量设备的策划、采购与储存等过程在本帖子内可以不涉及。
wenji 发表于 2009-8-17 0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单位只对校准/检测证书还有计量确认,对于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有一个前提,即在买前就确定了只在检定合格就符合使用要求,而对于校准/检测证书,即要根据检测结果、校准规范及实际使用要求来判定,2009年刚开始这种确认工作,格式比较简单,只有设备相关信息、校准/测试结果、实际允许误差、判定结果等,与原校准/检定记录放在一起。
kycient 发表于 2009-8-17 2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damylinx 发表于 2012-9-25 15: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正在建立相关文件,谢谢楼上的分享!
寒风梦竹 发表于 2012-9-27 2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也只是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判断,没有形成文件性地东西。
zhuhaiyan 发表于 2012-10-8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kyc241 发表于 2013-1-10 19: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超级版主的意见。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应在策划配置阶段提出,改变传统的事后计量控制为事前计量控制。将提高计量管理的有效性。
brenny 发表于 2013-5-29 13: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校准证书给了符合性声明是否还需要确认那???
许家诚 发表于 2013-6-8 0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规矩湾锦苑


    认真拜读了,收获很大,按照1069-2012的要求,校准证书在使用时是需要确认的
小小学生 发表于 2013-6-13 21: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公司对外送检的校准证书是由使用单位技术员确认仪器是否满足使用需求然后由计量人员贴证
kilometer 发表于 2014-11-7 0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谢谢楼上各位的认真解答
snowflacke 发表于 2014-11-10 12: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超级版主的意见。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应在策划配置阶段提出,改变传统的事后计量控制为事前计量控制。将提高计量管理的有效性。
zhuqingwei2001 发表于 2014-11-10 1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9-11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