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通用量具] JJG 34-2008的实施

[复制链接]
zhongguojiliang 发表于 2009-3-23 1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一些计量所给我们出具的百分表证书,看到参照的依据还是JJG34-1996,
但是新规程JJG 34-2008在2008年的11月份已经开始实施,
1。继续用老的规程,这样可以吗?
2。如果使用新的规程,需要向cnas提供什么样的手续?

以上,3Q!
hanahua 发表于 2009-3-23 1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不可以的,也可能是有的计量机构原模版上的规程没有更改,不用向CNAS提供什么手续,但实验室自己要有文字记录,在CNAS复审的时候把认可信息做一下变更就可以了
duomeiti 发表于 2009-3-23 15: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止使用老的规程。没有必要向CNAS提供什么手续。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23 15: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继续用老的规程,这样是不可以,自新规程发布实施之日起,就必须开始执行新规程。
2。使用新的技术标准,包括新的检定规程,不需要向任何认证机构提供什么手续,只需要在本单位内部办理以新规程代替旧规程的审批手续,并将新规程纳入有效版本技术标准目录中去。认证机构来监督审核或者复审时,如果问及此事,把这个书面手续提供给他们看就可以了。
zhx730621 发表于 2009-3-24 14: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09-3-23 15:31 发表
1。继续用老的规程,这样是不可以,自新规程发布实施之日起,就必须开始执行新规程。
2。使用新的技术标准,包括新的检定规程,不需要向任何认证机构提供什么手续,只需要在本单位内部办理以新规程代替旧规程的审批手续,并将新规 ...

"自新规程发布实施之日起,就必须开始执行新规程"有可能实现不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买不到新版规程,因此可根据自身自行安排换版时间,但是也不能拖延太长时间。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24 15: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x730621 于 2009-3-24 14:07 发表

"自新规程发布实施之日起,就必须开始执行新规程"有可能实现不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买不到新版规程,因此可根据自身自行安排换版时间,但是也不能拖延太长时间。 ...

说的的确也是实情。
       但是理论上是不允许的,因为所谓“不能拖延太长时间”,没有量化标准,一个月还是几个月?几个月还是几年?大多数新规程实施之日迟后于发布之日半年以上,是考虑了这个因素的。这个时间间隔就是我们组织宣贯、购买新规程、添置新设备的准备时间。我们应该利用《标准新书目》、《中国质量报》、计量专业的杂志、标准化网站、计量专业网站、包括本论坛等媒体关注新标准的发布情况,及时预定和购买与本单位计量工作有关的新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我们单位就是把不能及时提供新标准、新规程作为考核计量管理和标准化部门的一个指标,公司发布的计量技术标准有效版本目录每年更新一次,确保新版本技术标准的及时到位,从而确保国家、行业和企业新版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
       也有少量新规程可能因为不涉及添置新设备,新规程实施之日迟后于发布之日只有3个月。我认为只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的确是太短了,因为还有一个印刷发行时间,留给基层的时间太有限了。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在批准新规程发布时充分考虑这个时间差,不要少于6个月。否则只能让大家感觉到国家标准化部门批准的所谓“自某年某月某日起实施”是个假的,说说而已,没有什么权威性,完全可以不理它。
美丽人生 发表于 2009-3-25 2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在这个论坛看到千分尺和指示表的规程变了,我才跟我们领导说起此事,因为我们计量室是新成立,领导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来通知我们,我们要怎么实施,自己去买本新规程就可以了吗?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3-25 2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首先是我们计量工作者自己主动关注标准的变化动态,一旦获得信息立即采取措施,购买新标准,学习新标准,向领导报告新标准的变化内容,提出过渡建议,以便领导决策。因为领导并不一定是万能的,我们计量工作者在这个方面毕竟是专家。呵呵
szautumn 发表于 2009-3-26 14: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检定规程变更后, 需根据最新的检定规程开展检定工作, 同时, 需完成以下工作:
1. 实验室对新检定规格的实施进行实验室能力认证
2. 对内部相关检定员进行宣惯培训
3. 对能力范围清单中的对应内容进行变更.

以上工作需要在进行CNAS外审前完成, 并在外审时向审核人员提交相交书面证明.
romansky 发表于 2009-3-29 2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对新的规程和原来的规程进行比较,有何异同,原有的标准仪器能否满足现行规程的要求,并做成说明。据我所知新规程主要增加了数显千分尺的内容,取消了原有的等级。

[ 本帖最后由 romansky 于 2009-3-29 20:59 编辑 ]
qingxindexin 发表于 2009-3-29 2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美丽人生 于 2009-3-25 21:21 发表
因为在这个论坛看到千分尺和指示表的规程变了,我才跟我们领导说起此事,因为我们计量室是新成立,领导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来通知我们,我们要怎么实施,自己去买本新规程就可以了吗? ...

说的是对啊,我们现在单位也是的,自己获取更新的规程,怎么获取?上班条件不允许,对外界无联系,我也是晚上经常逛这个论坛才知道的
whcjk 发表于 2009-4-3 1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是发布,每份规程应该有一个发布时间,同时里面还有实施时间,百分表是2008年5月23日发布,2009年11月23日开始实施的
duomeiti 发表于 2009-4-3 15: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whcjk 的帖子

是2008年11月23日实施。
lcw_syl 发表于 2009-6-21 2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用的还是老版本,许多人还不知道。感谢有这个论坛,才知道
林洁 发表于 2009-6-22 14: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使用2008版
qingxindexin 发表于 2009-7-1 22: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应该感谢这个论坛,我能从论坛上下载到最新的标准审核版本2008版,给与我工作上很大帮助,原本是要去当地监督局购买最新版本的,但是现在有“计量论坛”真好!
qingxindexin 发表于 2009-7-11 2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对新的规程和原来的规程进行比较,有何异同,原有的标准仪器能否满足现行规程的要求,并做成说明。据我所知新规程主要增加了数显千分尺的内容,取消了原有的等级。

[ 本帖最后由 romansky 于 2009-3-29 20:59  ...
romansky 发表于 2009-3-29 20:52

去年更新的这个百分表和千分尺的检定规程,你有2个检定规程的区别做成的文本吗?做就计量复审时要填的
qquu588 发表于 2009-9-10 2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今天不来找带表卡规的检定依据,还真不知道许多规程都更新了。比如这个指示表的规程,我单位一直用旧的,光栅指示表检定仪设置也一直用旧规程规定的回程0.005mm,新规程今天刚刚下载看了一下,回程已经改为0.003mm了!
kellyy 发表于 2009-10-23 0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个回程0.003mm,不知愁煞了多少人啊!新表达到的都不多,别说老表了,修......:'(
jianshi 发表于 2010-5-2 10: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没有执行新规程还有点说得过去,计量所还用老规程就太不应该了.
xqbljc 发表于 2010-5-2 16: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旧规程废止,开始实行新规程,应该在CNAS下次外审时提供更改的资料,并根据新规程的校准项目提供校准项目的能力表,取得审核组的书面认可。
wbyj2007 发表于 2010-5-2 16: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仅回程误差这一项,新表达到的都不多,别说老表了
灵感 发表于 2010-5-9 1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程改了之后很多表都打不到要求了,一般半自动的检定仪只能是通过提高刻线的对准度还消除误差了,对检定员的要求提高了
feierlxlx 发表于 2010-5-10 2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ongguojiliang


    有新规程当然得用新规程拉,至于CNAS得根据相应的要求来捞1
feierlxlx 发表于 2010-5-10 22: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wbyj2007


    深有同感,呵呵,对于0-10/0.001mm的表很多达不到0.003mm啊,也不知道为什么回程要求这么严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5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