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力值] 称重传感器专题

[复制链接]
nbuyqf 发表于 2007-7-27 14: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为中国衡器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称重传感器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有多年的经验.大家对称重传感器技术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向我提问.。我会积极作答。也可以和我联系 13958209734   QQ413226571   Email:nbuyqf@163.com

[ 本帖最后由 nbuyqf 于 2008-8-11 14:46 编辑 ]
Shannon 发表于 2007-7-27 16: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上对磁电式传感器有没研究?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7-7-28 08: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我主要是研究电阻应变式称重测力传感器.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我
fatso 发表于 2007-7-31 0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问题请教,SB称重传感器贴应变片的那个孔上的盖掉了,露出里面的胶。这种情况是不是需要更换传感器。(使用环境比较潮湿)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7-7-31 14: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需要更换的,潮湿天气容易导致绝缘的下降.绝缘下降会产生称量不准确和显示值不稳定的症状.
tacbqm 发表于 2007-8-2 16: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问题请教:
1.目前市场最常见的桥式传感器,安装到汽车衡后(新买的),某个角有误差(约20-60kg不等),无法调整,电阻跳到头都没有反应,而更换一个新的传感器后就可以调整了,有时换一个都不行。是否可以认为该传感器有问题?
2.这几年来,我曾多次接到使用单位反映,其汽车衡平时正常,但在最热和最冷的一段时间会偶尔出现明显的误差(地理位置在淮河流域),大概几十吨差几百公斤的样子。去检查时,一般又看不出故障。
3. 还有就是平时都正常,偶尔会出现跳数,大概几十到几百公斤,随机发作,没有规律。
lymex 发表于 2007-8-2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应变片的粘合都用什么类型的胶?大体有什么性能要求?
djzhang 发表于 2007-8-5 1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上海YAOHUA的称重显示器的标定方法,请赐教
宁波誉源 发表于 2007-8-6 13: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换了用户名称登陆的.请理解!
我先回答上面所提出的问题
1.目前市场最常见的桥式传感器,安装到汽车衡后(新买的),某个角有误差(约20-60kg不等),无法调整,电阻跳到头都没有反应,而更换一个新的传感器后就可以调整了,有时换一个都不行。是否可以认为该传感器有问题?
答: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问题说明传感器的灵敏度偏差过大.灵敏度这个参数用户是测不出来的,只有厂家才可以测试.根据我的经验这种问题变通一下调试方法还是可以解决的.
2.这几年来,我曾多次接到使用单位反映,其汽车衡平时正常,但在最热和最冷的一段时间会偶尔出现明显的误差(地理位置在淮河流域),大概几十吨差几百公斤的样子。去检查时,一般又看不出故障。
答:这个你的确查不出故障的,你送回厂家或者专业的检定机构才可测试.一句话,说明传感器的温度特性不好.你最好放弃使用该厂家的传感器.
3. 还有就是平时都正常,偶尔会出现跳数,大概几十到几百公斤,随机发作,没有规律。
答:这说明传感器的绝缘性能不好,或者是接线盒受潮.
宁波誉源 发表于 2007-8-6 1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阻应变计的各种安装方法中,粘贴法应用最多。应变计粘贴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应变测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粘贴时必须严格按照粘贴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一、应变计粘贴和防护的工艺流程:
(1)应变计选择→(2)胶粘剂选择→(3)构件打磨→(4)表面清洗→(5)画线定位→(6)应变计清洗→(7)涂敷底胶→(8)应变计粘贴→(9)加热固化→(10)贴片质量检查→(11)引线连接→(12)质量检查→(13)常温及温度性能补偿→(14) 质量检查→(15) 性能测试→(16)防护处理。

二、应变计粘贴工艺方法
使用不同粘结剂粘贴应变计的工艺是有差异的,这里我们只对其中的一些共同性的内容加以介绍。
(1)应变计的准备
应变计的准备是指应变计的选择、应变计检查和应变计表面处理。应变计的选择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专门介绍,这里仅介绍其它两方面的内容。
a.应变计检查: 包括外观检查和阻值检查
外观检查主要查看基底和盖层有否破损,敏感栅有否锈斑,引线有无折断的危险,敏感栅排列是否整齐,有无短路、缺口、断栅、划伤和变形,基底是否有气泡、皱折、坑点存在。
测量电阻应该精确到0.1Ω。
b.应变计表面处理
应变计在使用前,要用脱脂棉浸无水乙醇擦洗,注意两面都要清洗,对没有盖层的应变计,要顺着敏感栅的方向轻轻擦洗,洗净后用红外线灯或其它烘干装置烘干备用。
(2)粘贴表面的处理
为了使应变计粘贴牢固,需要对粘贴表面进行机械、化学处理,处理范围约为应变计面积的3~5倍。
首先除去油污、锈斑、氧化膜、镀层、涂料等,根据试件材料选用粒度为220~400#的砂纸进行打磨,并打出与贴片方向呈45°角的交叉条纹,然后用浸有丁酮或丙酮的脱脂棉球清洗打磨部位,并用无水乙醇清洗至棉球上不见任何污渍为止。注意,擦洗时要沿单一方向进行,不要来回交替擦拭。清洗干净的表面要避免再次污染(如用嘴吹气)及手触摸,待溶剂挥发表面完全干燥后立刻贴片。
为保证应变计粘贴位置的准确,可用无油圆珠笔芯或划针在贴片部位轻轻划出定位线。划线时,线不能划到应变计贴片部位下面,避免对应变计产生损伤。经过划线的试件表面需用丙酮、无水乙醇、丁酮、三氯乙烷、异丙醇等溶剂对贴片试件表面单项清洗,并及时擦干或烘烤干,避免表面有油污残留或溶剂残留,对贴片质量产生致命性影响;贴片时,尽量保证应变计的位置准确,刷胶均匀性,胶量控制适量等;然后盖上聚四氟乙烯薄膜,用手指均匀挤压应变计,排除多余胶液和气泡,同时,轻轻拨动应变计,调整应变计位置,使其定位准确,真实反映测量点的应变。
(3)底胶处理
许多粘结剂要求涂底胶,并经适当的热固化处理。底胶面积约为应变计面积的1.5倍。
底胶一般采用与贴片胶相同的粘结剂,厚度应控制在0.01~0.03mm 并按相应的固化参数进行充分固化。
在满足粘合和绝缘强度的前提下,粘结层(包括底胶)越薄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较强的传递应变能力,减少胶层的不均匀性,降低蠕变和灵敏系数分散。有些粘结剂不需要涂刷底胶,如H-610、H-600等,这些粘结剂的粘结力强,绝缘强度高,蠕变小,特别适合制造传感器和精密应力分析。
(4)应变计粘贴
应变计粘贴是整个贴片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对测试精度有绝对影响。粘贴前,对所需的工具、量具(如镊子、刀片、玻璃板)用丙酮清洗干净,戴上洁净的细纱手套,用化妆笔在试件表面贴片部位和应变计基底上分别涂刷粘结剂,稍稍晾干,待胶液略有发粘时,将应变计的中心线对准试件的定位线准确的贴上,盖上一层聚四氟乙烯膜,沿应变计轴线方向用手指滚压3~4次,排净气泡并挤出多余胶液,按所用粘结剂的要求自然干燥适当时间后揭掉聚四氟乙烯薄膜。注意,带有引线的应变计要从无引线的一端开始揭起,用力方向尽量与粘贴表面平行,以防将应变计带起。
粘贴完毕后,要对应变计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基底有损坏,敏感栅有变形、断路、短路,贴片位置不正确,有气泡,局部没贴上,绝缘强度不够等问题,应及时排除,或铲除重贴。
(5)固化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粘结剂大多数都需要加热固化。温度、时间和压力是固化的三要素,这三者都应严格按粘结剂的相应固化工艺规范加以保证。
应变计的加压一般是在其上依次铺垫聚四氟乙烯薄膜、硅橡胶板,再用夹具或压块加压,对复杂型面,可用专门夹具加压,砂袋、捆扎加压也常常被采用。
为有效地消除内应力,一般在卸压后将温度升到高出加压固化温度30℃左右,保温1~2小时进行稳定化处理,具体的贴片固化参数可参考相应的贴片胶介绍,如H-610,贴片工艺为:初固化,加压0.1~0.3MPa,升温至135℃,保温2小时,然后降温到室温卸压,再升温至165℃,保温2小时,后降到室温即可。
(6)粘贴质量检查
加温固化后,对应变计的粘贴质量要作认真检查,检查项目有:
a.应变计粘贴前后阻值的变化;
b.绝缘电阻;
c.片内是否有残余的气泡;
d.贴片位置准确与否;
e.有否断路、短路或敏感栅变形。

三、组桥或焊接
如果在应变计表面焊接,焊接前,应用水砂纸或含砂橡皮轻轻擦除焊端表面残留胶液和氧化物,并清洗干净,方便焊接,避免破坏焊端;焊接温度不能太高(常温应变计不能超过250℃),焊接时间不能太长,应迅速焊接,避免高温对应变计焊端产生损伤,降低绝缘强度等。焊接引线应采用柔软,材质不能太硬的线材,以免长时间受力时,线材损坏或脱落;尽量在应变计焊端和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线上留出应力释放环,避免试件或弹性体长期受力或温度发生较大范围变化时,在连接线上形成内应力集中,造成引线拉断,使桥路或电路断路。
焊接后,助焊剂应清洗干净,不能有残留,以免对应变计的绝缘强度和阻值产生影响。完毕后,应对其绝缘强度再次进行测量。

四、性能测试(主要针对传感器)
(1)加载性能测试
传感器装夹准确,无松动现象;加载点精准,无移位,最好是点对点加载;加载仪器自动加载,测试仪器采用自动巡检方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线路连接完好,无接触不良、虚焊等现象。
(2)温度性能测试
模拟环境的温度设备控温精度要高,符合传感器测试要求,无温度梯度、瞬变等现象;根据传感器体积大小确定保温时间,必须使被测传感器内部温度均匀、恒定,达到要求的温度值,避免在传感器弹性体内部产生温度台阶;湿热条件下的测试,必须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3)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条件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减少环境对传感器的影响。

五、防护处理
对已安装好的应变计采取可靠实用的防护措施,是保证应变计正常工作,提高测试精度的有效途径。应变计防护的根本途径,是利用一定的材料或介质将应变计连同其附件与恶劣环境隔开,所以首先在应变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谨慎、细心地操作,保持不用手直接接触就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其次就是利用涂敷保护层来进行防护,应变计的防护一般可选用AZ-709胶,对裸露部分进行防护,要求涂刷均匀,然后覆盖南大703、704、D04等硅橡胶即可。
宁波誉源 发表于 2007-8-6 13: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djzhang 的帖子

请告诉我你的仪表型号
zh370811 发表于 2008-8-9 18: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传感器与接线盒屏蔽线

传感器的屏蔽线与传感器本体是绝缘的还是连在一体的?
接线盒的屏蔽端与接线盒外壳(不锈钢)该接在一起还是应该分开?如果是连在一起,仪表那边的屏蔽端该怎么接,应不应该接?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8-8-11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回答楼上的问题!
传感器的屏蔽线和传感器的外壳(弹性体)不连在一起。
接线盒的屏蔽端与外壳接在一起,外壳接地。仪表端的屏蔽和接线盒上的屏蔽连接
德奥 发表于 2008-8-12 1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用的汽车衡,发现一桥式传感器的出线处松动了,其密封是不是受到影响,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8-8-18 08: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线地方的松动不代表传感器的密封受到影响.但是原则上要保护好接线处.注意:传感器的密封目的在于保护应变材料和弹性体的绝缘.密封不好会导致绝缘的下降,影响计量.
dbhlong 发表于 2008-8-18 1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精度为0.3%的传感器 1.适应在什么环境下工作,使用寿命怎样?
西来桥 发表于 2008-8-18 20: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如果传感器如果有故障(比如疲劳不回零),好修理吗?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8-8-19 1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dbhlong 的帖子

您好,我回答一下你提出的问题.
    你所阐述的使用环境没有说清楚,使用环境一般是考虑到温度,高温场合使用高温传感器,考虑到粉尘或防潮一般考虑传感器的密封级别.化工腐蚀环境,要考虑奈腐蚀性.他们与传感器的精度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你使用的传感器0.3%,这个精度在传感器中不属于高精度的.
   另外关于称重传感器的寿命,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一般情况下在额定负荷内10的6次方下一般不会影响计量性能,部分产品只能达到10的5次方.特别要强调一点,冲击载荷或过栽都会大大影响寿命甚至损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zcyjkl + 2 很热心呀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8-8-19 1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西来桥 的帖子

传感器的修理一般费用比较高,建议一般情况下不要去修理.除非传感器的电缆断掉等原因外,实际上其他故障的维修还是不提倡维修.原因:
1.用户一般安装后不在现场,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比较多,比如雷击.撞击.冲击.超载等等.这些因素大多导致传感器弹性材料和内部结构损坏.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即使修好也难以达到计量要求,或者说在短期内可达到.
2.对于生产厂家来讲,实际上许多故障传感器都要从第一道工序做起.费用也不小.
3.并不是说所有的传感器都不提倡维修,主要还是要看故障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zcyjkl + 2 热心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ll83 发表于 2008-8-19 15: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感器有没有回收的地方啊?价格怎样?
 楼主| nbuyqf 发表于 2008-8-20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ll83 的帖子

建议大家不要把传感器卖给回收的企业,你卖掉意味着你以后拿到的新的产品有可能是电镀处理后的返修品,你可以想想质量如何?目前传感器的材料分为合金钢和不锈钢,其中合金钢有两种价格为8000和14000左右.一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8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