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ymex

[数字仪表] Agilent 3458A 八位半万用表基准的改动与校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1: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的帖子

降温之后这个指标改变见2楼的分析,结论是每降低10度稳定性提高1倍,或者漂移减半。
图在7楼。

但我现在感觉,这个关系在温度高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在常温或者低温下可能就不太准了,毕竟P.J. Spreadbury也没有测量过35度以下的情况。
发表于 2007-11-13 14: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图中的数据怎么和0.8ppm/a的数据差这么大,在T=65摄氏度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4: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的帖子

可能的解释是:
1、他测试的时间短而且是按照线性外推的方法,不是Linear的开平方方法。
2、LTZ1000在开始的时候稳定性比指标还要差,见数据表第一页下面的图,10天就变化了1ppm多,是没有预处理的。
3、Linear给出的指标应该是有预处理的,否则1000小时(42天)2uV(0.3ppm),与第一页的图矛盾。
4、Linear现在的器件比典型值略好,但当时器件比典型值略差。
发表于 2007-11-13 16: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42楼的实测数据来推算,确定与实际相差较远。不知对LTZ1000的温度测量有没有问题?怎么测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2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LTZ1000的内部温度,最好还是从加热电流和加热功率来推算,因为热阻400度/W是固定的。
先测量一下加热电阻的阻值(每个器件不同),然后测量稳定后的总电流,再减去运放的电流、稳压管的电流、Q1Q2的电流等,这样,加热电阻的加热功率可知。另外,还有稳压管的加热功率、两个三极管的加热功率。
发表于 2007-11-14 06: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一些资料介绍,加热的电流波形是矩形波。不知测定下来是不是这样?如果这样,测电流应该是个不稳定的数值!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的帖子

LTZ1000典型电路中加热电流是稳定的,不可能是矩形波。你说的矩形波很可能是Wavetek的WU7000系统,也就是Fluke的7000系统(我前面有文章连接),在掉电后重新加电的“退磁”过程。即便这个过程也是临时的,稳定后都是恒定电流。我测量的结果电流也自然是恒定的。
发表于 2007-11-14 15: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根据"Die Temperature Rise vs Heater Power"线来推算LTZ1000内部的温度?即由稳定状态加热器上消耗的功率来推算温度?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的帖子

是的。其实这个曲线到最后的结果是与热阻吻合的,因此直接用热阻也可以算出来。
发表于 2007-11-15 1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55#的疑问

加热电阻不是用的7V电源,怎么能用总电流来算加热功率?
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怎么推算的呢?
就用42#的数据,我不理解你的加热电流与加热功率是怎么得出的。
先谢谢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的帖子

1、首先,总电流可以测量出来吧?
2、其次,非电阻加热电流可以求出来吧(见我55贴,一共三个)?
3、加热电阻可以测量出来吧?
4、因此,总加热功率=电阻加热功率+其它加热功率
其中,电阻加热功率=加热电阻 * (总电流-非电阻加热电流)^2
其它加热功率=稳压管电流*稳压管电压 + Q1Q2的电流之和*0.7V
发表于 2007-11-15 16: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6#的图,加热电阻与运放是一个电源,可是与稳压管、Q1Q2不是一个电源(一个是15V,一个是7V)。不能简单地相减吧?
这怎么来理解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的就是一个电源。
LTZ1000数据手册里面的是一个示意图,或者说是为了说明问题的一个电路,但实际上都是用一个电源的。
Linear自己在AN86里(43页)的实际电路中也用了一个电源。因此,可以相减。
当然,这个电路有个严重的问题:有短路环,因此不要真的按照这个电路去实际制作。

补充:6#也是用的单电源,尽管有两个地,但加热地最后要接另外的地(Tied to Ground)。
7V是输出,不是电源。

[ 本帖最后由 lymex 于 2007-11-15 22:07 编辑 ]
AN86.gif
发表于 2007-11-16 0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42#的表中的电流数据,总电流应该大致等于加热器的电流加齐纳管的电流加运放的电流(三极管的电流及R4支路的电流不计),但在表中总电流与齐纳管及加热器的电流之和的差值不是恒定的值(其差值应该大致为运放的电流)。是不是运放的电流变化大了?
mianyang-l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29 13: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水平!但对于我们基层来说,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学习了!
发表于 2007-12-21 13: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的帖子

打不开附件。
怎么才能看附件!
发表于 2007-12-21 14: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的帖子

以后多多联络!
我所在的公司是电学厂但我电学类一般般。
Mail:zz1-1@163.com

[ 本帖最后由 zhengzheng 于 2008-1-23 19:55 编辑 ]
mianyang-l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23 08: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真是太牛了,感觉研究经费也比较牛!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2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anyang-li 于 2007-12-23 08:59 发表
楼主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真是太牛了,感觉研究经费也比较牛!

谢谢,我可是完全自费的呦不能算多,好处是没有任何人告诉我必须买什么,或者什么不能买。


原帖由 zhengzheng 于 2007-12-21 13:58 发表
打不开附件。
怎么才能看附件!

先保存起来。pdf文件需要阅读器Adobe reader


原帖由 zmwangping 于 2007-11-16 09:12 发表
对于42#的表中的电流数据,总电流应该大致等于加热器的电流加齐纳管的电流加运放的电流(三极管的电流及R4支路的电流不计),但在表中总电流与齐纳管及加热器的电流之和的差值不是恒定的值(其差值应该大致为运放的电流)。是不 ...

运放的电流是基本不变的。我测量时持续了较长时间,因此估计与室内温度变化(因此加热电流也相应变化)有关
autopccop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0 0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ymex 于 2007-11-12 21:01 发表 R2(温补三极管用)变化100ppm对输出有0.4ppm的影响,比Linear估计的0.3ppm要大。


老大,你在HELLOCQ发的贴说 R2用普通电阻对精度影响大,为何这次不一起更换高稳定电阻呢?可以更上一层楼啊。。。:)
发表于 2008-1-10 2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了不少,楼主看来真是高手!对于我来说,别说改,拆开都需要勇气。
autopccop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1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utopccopy 于 2008-1-10 01:37 发表


老大,你在HELLOCQ发的贴说 R2用普通电阻对精度影响大,为何这次不一起更换高稳定电阻呢?可以更上一层楼啊。。。:)


这个问题楼主已经在另一个贴给了回复,谢谢。(又学到新东西):)
见:http://www.gfjl.org/thread-16338-1-1.html 【请问3458A的002选件(高稳定选件)!】@7#

[ 本帖最后由 autopccopy 于 2008-5-1 10:1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9 11: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VO,不知你测过LTZ1000A新件的老化情况么?要在多少hrs后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0: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的帖子

这个还真没特意测试过。我要过两个新样品,05年生产的,其中一个由于电压与老器件偏离稍大不好做平均转给别人了。另外一个做好了就一直加电测试,刚才看了一下数据图表,现在一年多了,变化没超过1ppm。从一开始漂移就很难看出来。
yaojinbe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3-4 2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厉害了,我的加紧学,好为论坛多做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6 01:55 , Processed in 0.0556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