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工程参量] 请教测量平面度的方法

[复制链接]
chenzhuo621 发表于 2007-10-6 16: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常测试中平面度的测定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打点测试平面度的方法是否可行?
如果用简单的高度计进行取点测定可以的话,所测的数据又该如何进行处理?有无相应的计算资料或软件?请教各位?
duomeiti 发表于 2007-10-6 1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测试什么量具的平面度?
 楼主| chenzhuo621 发表于 2007-10-6 17: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测试的是产品的平面度,不是量具的平面度,用三坐标机测定取点测试值在0.066,而用高度计测试在0.186(最大减最小),高度计测试应该会涉及到基准的问题,是不是不科学?
眩儿 发表于 2007-10-6 2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完全是.只不过第二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把平行度也包括在内而已.只要消除掉,误差就很小了.
duomeiti 发表于 2007-10-6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的平面度?
疯蛙 发表于 2007-10-7 0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条件的话用坐标机测好一点
 楼主| chenzhuo621 发表于 2007-10-7 0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用高度计测试的话,测试所得到的值单纯的减去平行度的值便可以!又或有其他的计算方式?
眩儿 发表于 2007-10-7 22: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7#

你可以选择三个支点(比如用三个等高量块 ),再用杠杆表打点得到平面度,就OK了.但这种方法有局限性(比如零件太小或外形复杂等).
slmcc 发表于 2008-8-26 1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圆形工件,用圆度仪是最合适的了
wangls 发表于 2008-8-28 13: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工件的体积重量允许,可以直接放到坐标测量机上测量当然最好了.如果要用高度仪,首先要保证工件的基准(和平板或工作台接触的部分)水平才行.
星空漫步 发表于 2009-11-24 16: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6楼的意见!
把被测面与平板或工作台调水平,恐怕没那么容易。
pandeyang 发表于 2009-11-29 1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放发你要按照平板的平面度测试那样进行旋转,那样评定出来的才是真正产品的平面度
xiaba 发表于 2009-11-30 0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0.06左右,用刀口+塞规 OK
duomeiti 发表于 2009-12-1 2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0.06左右,用刀口+塞规 OK
xiaba 发表于 2009-11-30 00:11

根据?
星空漫步 发表于 2009-12-2 08: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0.06左右,用刀口+塞规 OK
xiaba 发表于 2009-11-30 00:11


怎么量呀?塞规应该是圆的吧,如何用于测量平面度?

我又琢磨了一下,觉得不同的产品可以使用的测量方法,或者说测量手段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平晶和平板就不应该相同,小平板和大平板在测量手段上也不太一样。所以还是应该先看一下要测量什么东西的平面度。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09-12-2 1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面度的检测数据必须按最小包容区域进行数据处理,最小二乘法、对角线法、三远点法的数据处理可以作为最小包容区域的近似方法应用于平面度检测数据的处理。
       三坐标测量机的检测数据因为设备本身有自动处理功能,测试值0.066就已经是平面度的最终处理结果。高度计测试的0.186(最大减最小),则是未经数据处理的结果,仍然是原始的初始数据。你必须将每个被测点的位置和数据记载下来,然后按最小包容区域或者对角线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得到平面度的最终检测结果。
桃李满天下 发表于 2009-12-6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打两个面的平行度也可以控制平面度
xiaba 发表于 2009-12-6 2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桃李满天下
   关键是软件建模方式,对平行度的建模一般是不含平面度误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21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